(一)纳入计划
将生态村建设工作纳入绿水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生态村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
1、基础建设阶段
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物工程农业、设施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引导扶持农业经营公司的发展,上大农业深加工项目,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推进各类产业化、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建设沿路高效农业经济带,形成精品工程密集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
优化工业结构,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原则发展乡村工业。
推进新农村进程,在1-2年内,绿水村率先达到国家级生态村标准。加快小城镇建设,坚持老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并重,重点开发新区,整治老区,美化住宅小区,在3-5年内,把绿水村建成生态大村。
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村境天然林实施全面封育。地面水、大气环境质量保持一级标准,加大土地复垦力度,搞好绿化,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2、效益阶段。
把绿水村建成商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生态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二)加强领导
1、加强对生态村示范建设的领导。由于这项工作涉及部门多,工程量大,因此,乡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委会支部书记、主任为成员,绿水村也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办公室,村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并聘请相关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顾问。
2、进行生态示范建设和示范研究。乡组织绿水村召开全体生态村创建动员会,在技术上对村组和生态户的生态建设给予支持和帮助,在设计、研究等方面进行一条龙服务。
(三)科技兴村
1、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根据规划中的高新科技项目、高新产品及产业,具有高智力、高投资、高风险、高效益的特点,在实施中,严格把关,对生态型项目采取相应的鼓励、扶持、保护政策,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用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吸引国内外有识之士到绿水村兴办各类企业。
2、引进一批高新技术的生态型企业。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有重点的引进并建立一批高新技术的生态型企业,围绕规划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建立起新型生态农业框架。
3、建设开放型生态经济系统。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为主攻方向,跳出农村抓农业,跳出农民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公路两翼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二是以道路林带化、荒山森林化、村内园林化为目标的绿色覆盖工程;三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工程;四是集防洪、灌溉、绿化美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河流整治工程;五是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工程。
建立开放型的生态经济系统,加强村内外的市场信息收集、交流和预测工作,并相应地采取宏观或微观的调控,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这一优势。首先通过建立基地,优化环境、强化服务等手段,巩固提高现有旅游点,立足生态自然保护区、风景点、度假村、符山河开发旅游产业、建设旅游村;其次是规划开发建设粮食、生产资料、信息、资本等新兴市场;三是根据市场需求,规划出“龙头产品系列”:脐橙、西瓜、红薯等;五是充分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性、开放性,大力开展生态村、户建设,并因地制宜地加以推广,将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的良性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绿水村建成一个开放型的现代化生态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