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加快垦区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规划。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和党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垦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目标。"十一五"期末,农场实现生产总值380亿元,在201*年基础上翻一番,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非农产业加快发展,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4%;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初步建成节约型生产体系,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20%;小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居环境大大改观,城镇人口比重达到60%以上;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所有农场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二类地区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23%。
--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98%,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60亿斤,实现种植业增加值12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4.2%;畜牧业标准化饲养率达到80%,实现养殖业增加值48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40%;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22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80亿元;现代流通业物流总量2100万吨,第三方物流占80%以上。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中央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种地农户社会负担进一步减轻,种粮收益持续增加,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建立促进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十一五"期末,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万元,年均增长10%;恩格尔系数0.3以下,职工群众生活宽裕,生活质量明显改善,80%职工群众家庭达到总局级小康标准。
--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全部农场出口路及部分骨架公路实现四级以上硬化连接,50%的管理区与农场实现四级硬化连接。农场城镇居民住宅全部砖瓦化,人均住宅面积25平方米;农场居民自来水入户率98%,住宅集中供暖率50%,燃气普及率85%,城镇绿化覆盖率30%;信息网络全覆盖,互联网家庭普及率达到25%;管理区开通广播电视100%,数字电视节目入户率80%以上;重点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处理率95%,资源化率达到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双高"普九标准,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35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学历全部达到高中文化程度,从业人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80%;居民点卫生机构覆盖率100%,人均期望寿命78岁,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200/1000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全面普及;新增就业5万人,转移种植业劳动力1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覆盖面100%。
--基层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继续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推行厂(政)务公开制度100%,民主议事会建制率100%。居民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50%的农场和60%的管理区达到民主法制示范单位标准。人口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对社会安全满意率97%。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率达到85%以上。
(三)遵循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职工群众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加快垦区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规划。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和党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垦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目标。"十一五"期末,农场实现生产总值380亿元,在201*年基础上翻一番,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非农产业加快发展,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4%;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初步建成节约型生产体系,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20%;小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居环境大大改观,城镇人口比重达到60%以上;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所有农场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二类地区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23%。
--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98%,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60亿斤,实现种植业增加值12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4.2%;畜牧业标准化饲养率达到80%,实现养殖业增加值48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40%;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22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80亿元;现代流通业物流总量2100万吨,第三方物流占80%以上。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中央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种地农户社会负担进一步减轻,种粮收益持续增加,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建立促进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十一五"期末,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万元,年均增长10%;恩格尔系数0.3以下,职工群众生活宽裕,生活质量明显改善,80%职工群众家庭达到总局级小康标准。
--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全部农场出口路及部分骨架公路实现四级以上硬化连接,50%的管理区与农场实现四级硬化连接。农场城镇居民住宅全部砖瓦化,人均住宅面积25平方米;农场居民自来水入户率98%,住宅集中供暖率50%,燃气普及率85%,城镇绿化覆盖率30%;信息网络全覆盖,互联网家庭普及率达到25%;管理区开通广播电视100%,数字电视节目入户率80%以上;重点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处理率95%,资源化率达到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双高"普九标准,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35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学历全部达到高中文化程度,从业人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80%;居民点卫生机构覆盖率100%,人均期望寿命78岁,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200/1000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全面普及;新增就业5万人,转移种植业劳动力1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覆盖面100%。
--基层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继续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推行厂(政)务公开制度100%,民主议事会建制率100%。居民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50%的农场和60%的管理区达到民主法制示范单位标准。人口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对社会安全满意率97%。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率达到85%以上。
(三)遵循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职工群众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快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园艺型、技术型特色农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自然保护区、小城镇建设等旅游资源,开辟精品农业观光旅游线路。
(九)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发挥垦区资源优势,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和生物基材料。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全面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形成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加大生物质能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加快工农结合以工哺农的循环经济的进程。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防止农业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职工增收长效机制
(十)挖掘种植业内部增收潜力。坚持"扩稻玉、上品质、强经特、增效益"原则,向优质高产作物调整,力争"十一五"期末,水稻扩大到1500万亩,玉米扩大到500万亩。向高效经济和特色作物调整,重点发展亩纯收入500-1000元的高效特色经济作物。向优质专用农产品调整,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啤酒大麦、高油高蛋白大豆、优质水稻、高效经特作物、饲料饲草作物基地。城郊农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高效集约化经营,使有限资源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十一五"期末,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850万亩,粮食总产力争达到260亿斤,商品率保持在90%以上。
(十一)加快发展畜牧业。大力实施"主辅换位"战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扩大奶牛、肉牛、生猪等生产规模。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搞好良种的引进和培育,优化畜牧业品种结构。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技术,加快畜牧业由速度型、数量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向质量型、效益型的集约式增长方式转变进程。建立和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机械装备水平,实现畜牧业生产机械化。加快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建设,推进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十一五"期末,畜牧业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40%。各类养殖小区达到1700个,各类家庭牧场达到3万个,使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达到80%以上。良种奶牛(单产5.5吨以上)占存栏母牛的80%以上,肉牛改良比例达到95%以上,商品猪三元杂交达到95%以上,良种肉羊的比例占肉用羊存栏的50%以上,畜牧业收入占居民家庭纯收入30%。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