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 习近平
“梁家河”究竟是怎样的地方?习主席与梁家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展开了深入的学习。
“梁家河”,一个习主席曾经扎根七年的小村庄,《梁家河》温存着习主席与插队伙伴、窑洞村民的至深情谊,诉说着习主席扎根基层的点滴故事,记录着梁家河村从贫困村到新时代致富村的发展变化,书写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史。相信每个人手捧《梁家河》,都会受到不同的震撼,而我也被深深地吸引。
做人不忘本,留住群众心
201*年2月13日,习主席再回梁家河,离开40年已久,习主席仍能亲切的叫出昔日“小伙伴”的小名,习主席忘不了那美味的酸菜,忘不了那不老的情谊,忘不了那可爱的父老乡亲,他把心留在了这里。“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习主席是这样的情怀,一回到这里,他最关心的仍然是乡亲们的生活质量,当看到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他舒心的笑了。树不能断根,人不能忘本。这是我从习主席身上学到的高尚品质。不管我们身在何处,故乡总是永远的牵挂;不管我们能走多远,来处总是永远的铭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我们要永远记得自己的根。人民就是我们的根,就是我们的魂。有的人做了官,就开始摆起官架子,看不起农民,淡漠群众的感情,把群众的事不放在心上,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忘本表现,不配做共产党的子弟兵。习主席教导我们“不忘初心、方的始终”,这是一份嘱托,更是每个共产党人应有的一条座右铭。
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实事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习近平
习主席时刻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对梁家河的谋划从未停止。那时为了实现五年粮食翻一番的目标,他才智多谋,为梁家河建成“淤地坝”,直到现在那块坝地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看到《人民日报》刊载的千里之外四川省大办沼气的两篇报到,习主席立刻就想陕北的村民要是也能用沼气煮饭、照明多好。后来,他各地考察、反复试验,解决难题,终于延川县第一口试验成功的沼气池成了,陕西省有了第一口沼气池。办成沼气池后,习主席还想着、谋划着为村民办更多事。为了服务村民,他成立了铁业社,社员需要农具、不用跑到文安驿。很快,梁家河就有了代销店。接着,习主席在两家河又先后办起了缝纫社、磨房、菜园。习主席还帮村里通了电、修了学校、修了桥······习主席为梁家河留下了永远的财富。泪花不禁泛红了眼睛,也许是被习主席做的这些实事而感动,又或者是被习主席那“为人民办实事”的行动力而震撼。不光这些,随同的知青伙伴,也被深深地感染了。在他的深刻影响下和真诚指导下,石春阳(随娃)、武晖(铁锁)、刘永耀(能人)、王宪平(黑子)也为村民办了许多实事,为村民带来很多福祉,如今的梁家河山绿、水清、天蓝,变化翻天覆地、人民喜笑颜开。这便是信念的力量,他成就了一个人,影响了一群人,造福了亿万人。我们的广大青年干部,要向习主席看齐,我们的广大基层领导班子要向习主席学习,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念内化成自己的信念,磨练意志,把“为人民办实事”作为终身奋斗的理想。
发扬吃苦精神,干活“不撒奸”
那时候的梁家河是个十分穷苦的地方,习主席一同知青住的是土窑洞,窑洞不仅有虱子、跳蚤、臭虫、老鼠,偶尔还有蝎子、蛇,最难忍、恼人的就是跳蚤。吃的是康窝头,下饭菜最多的就是酸菜,挨饿是经常的事,几乎吃不上肉······读到这些,不仅眼眶湿润。换做是自己回到那个年代,我简直无法肯定自己能够扛过去。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习主席没有丝毫的退缩,没有丝毫抱怨,还一直朝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懈奋斗者,我们广大的青年干部,最应学习这种优秀的品质。习主席干活“不撒奸”,就连掏地、挑粪这些难干的重活,他都跟着干,跟着学。这样踏实、实干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像我们这些青年人,刚入基层,脱离了城市优越的生活,生活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喊苦喊累的时候,有时甚至产生“跳槽”的想法,意志、信念不够坚定,心沉不下去,这是我们应该认真反省的。有的同志,工作中偷闲躲静,更是要不得的,我们不能被这样的负面思想所影响,不能随波逐流。要把吃苦耐劳、“不撒奸”的美好品质融入自己的灵魂。
趁着好时光,练就过硬本领
习主席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七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这是习主席对我们教诲,也是一份期望。想要实现远大抱负,首先要练就过硬本领。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们,读书是最好的捷径。趁着好时光,抓紧时间读书,如果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那就从习主席读过的书开始,珍惜基层时光,利用书籍充实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当回首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