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关于最忆是某某 作文10篇的作文

关于最忆是某某 作文10篇的作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04 21:11:17 | 移动端:关于最忆是某某 作文10篇的作文

关于最忆是某某 作文10篇的作文 本文简介:

最忆是平遥张卓雨到平遥的几天里,太阳都不曾出来,曾经多少变乱的大城,现在静极了。我曾看过的一部电影,芳华,男女主角在遍走天下,历尽大喜大悲后,“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这便是平遥呈现给我的样子。漫步平遥的街头,平遥人不紧不慢地与我擦身,人人脸上都露着一点子的笑容,是自然的喜悦,显得很平和。街道两边不

关于最忆是某某 作文10篇的作文 本文内容:

最忆是平遥 张卓雨

到平遥的几天里,太阳都不曾出来,曾经多少变乱的大城,现在静极了。我曾看过的一部电影,芳华,男女主角在遍走天下,历尽大喜大悲后,“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这便是平遥呈现给我的样子。

漫步平遥的街头,平遥人不紧不慢地与我擦身,人人脸上都露着一点子的笑容,是自然的喜悦,显得很平和。街道两边不松不紧地排列着许多颇有味道的小商铺,模样挺古朴,铺前挂匾,屋顶铺瓦,靠近一点就要带人穿越回去了。平遥人就在那铺子前,然不着急要唤你进去瞧一瞧,而是悠闲地在门口踱步,看着来往的行人。四周皆漫着云气,城楼的一角连同远处的街道在这沉沉雾霭中隐现沉浮着。

放眼古城的高墙,它们像巨人,伟大地矗立,遮蔽了大部分天空。视野里占满了它们雄伟的身影。“又见平遥”实景剧里,烈士的魂灵似乎就是攀上了这样的墙,眺望他们的家园。许多历史走得轻易、简单、灰飞烟灭,却被它铭记。大概不会有墙比它更坚固,没有人生大事能够惊扰了它,哪怕是它砖缝间的细土。这墙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未来的展望者,民族的一切兴盛和是失落都在它身上凝聚,给它无比的气魄和重量。

走着、走着,心中的所有烦躁都已散进了平遥的空气。

夜晚,我乘着飞快行驶的电瓶车,沿平遥细长规整的小街一路向下,月光薄薄地铺在石板地上,淡淡地闪光,似铺的是银霜。晚风如流,不惊不懈,在小街上空自由地流淌,在夜晚深沉的静默中无比生动。正当上灯的时候,盏盏的灯笼高悬在头顶,燃烧团团的火焰,热热地跃动,应和天上的明星。平遥人敞着屋门,安详地睡去了。

岁月的巨轮,在平遥城的躯体上留下痕迹,使它悠远、浑厚,使平遥人的脚步少了些惶茫。我喜欢平遥,主要是喜欢它带给我的辽阔无比的心情,一接近它,心就安稳。不知为何,总有人抱怨它的沉暗、荒疏,但我最爱站在平遥的小巷,感受飘飘荡荡悠悠扬扬的时间和历史。我在喧嚣浮躁的北京城,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般的宁静了。

最忆是南京

史依璇

南京城,即所谓“六朝古都”。但在我看来,它的历史,它的风景,它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当你沉浸在其中时,就已分不清自己所处之处究竟是在祥和的人间,还是在黑暗的地狱。南京是两面的。

南京是一幅古风古韵的画卷。灰茫茫的一片云雾中,几座山竖立着。小路四周是淡青色的树林,在雨水的浇灌下颜色变得更加鲜明。踏着一块块米黄色的地砖,顺着楼梯向上行去。一段后,便可看见些石碑。黑色的墨迹被印刻在了石上,被雨水冲去了污迹,显出一句一句的诗。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叹息中夹杂着郁郁不得志的苦痛。站在北固山山顶向下望去,长江跨越整个南京城。浑浊的江水滚滚而来,又匆匆而去,留下的只有空中的薄雾。不久,光在云与雾混杂的空中劈开了一条缝,点亮了世界的颜色。一位老奶奶推着买桂花糕的小车,慢慢悠悠的在路上走着。蒸屉中的热气冒出,随之而来的还有桂花的香气。紫色的,白色的桂花糕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木制的深棕色蒸屉中,小巧玲珑。老奶奶穿梭在人群中,没一会,周围就围了一大群人。刚下完雨后的凉风中似乎透着一丝暖意,不知是光,还是人。

HqZNJnuFsEWE1eN2cVSBAQ==.jpeg

南京是一曲痛彻心扉的悲歌。南京曾试过快乐的面对一切,但有时却不由自主的落下泪来。雪松默默地立着,淡淡的墨绿色,让人心中不免有些发寒。地上的地砖凹凸不平,深深浅浅。雨水积在里面,不是很清。我抬头望着雕塑,沉默了。那位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痛哭着,撕心裂肺。她定格在那一刻,站着。雨就像她的泪,冰凉,透彻。黑暗笼罩了她的身体和她的心灵。三十万,这个数字刻在了残垣断壁上。那米色的墙壁上,沾染了无数人的鲜血。残骸中,一颗头颅静静地躺在那里。狰狞地,瞪着眼睛,充满了绝望,痛苦和无奈。雨落在他的脸上面,仿佛带着血色一般。日军狞笑着,举着枪,踩着“战利品”。人们惨叫着,血液迸溅而出,染红了身上的衣襟。我站着,望着,心在发抖。南京,这个美丽城市的外表下,竟然还隐藏着如此可怕的过去。三十万人!这么多的生命!那种痛苦却无力的感觉,那种想奋起反抗却只能默默死亡的感觉充斥在我心头。但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惜和平,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南京是一本书,一本能够牵引你沉浸于其中的书。而我,就牢牢地被它封锁,无法自拔。它不是单纯的“美好”就能概括的,只有当你真正望见它的模样,才能领略它真正的美。

最忆是山西 周星言

高铁缓缓减速到站,太原的景撞入了我的眼睛。

山西的景是野的。

一阶阶黄土嵌在周围绵延的丘陵上,一眼望不到尽头;丘上的秋树,只剩下紧实强劲的枝干,点缀着几片红的要燃烧一般的枯叶。那枝干如游龙盘蛇般,各个都弯盘扭曲着,但却充盈着一种力量,直直得撞到人的心里去。这土黄与劲红之中,无半点萧瑟之意,反而是干练又热情的,如这地道的山西人一般,扬着笑脸迎我们入了这片简单又质朴的土地。

山西的情是有韵味的。

来到乔家大院,一条平而宽的路,引我们来到高高的院墙前。从远处看,高墙上的建筑成对称分布;走的近了,墙上的砖一块块垒起,高可达十米。进了大院,一时小院繁多,路也就有些不得考究了,但景致确是各具亮点的。与初入山西时的景不一样,乔家大院的景,是能缓缓流进心坎里的。高高的屋檐下,挂起一只只红灯笼, 喜气;斑驳的石阶下,栽着一棵棵老树,默默得守着这庭院里的人,见证着这一年年的流离变迁。老树的前面,是微微吊起的屋檐,近看,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石刻,二楼上是镶在老木栏杆间的木浮雕。雕文房四宝,寓意悉心学习;雕中西不同壁钟,诉说着主人的留洋轶事……当初那无人留意,随意踏过的石砖,如今来,却已是带了年代的沧桑,而这座大院,早已将这段过往的余韵,深深埋藏。

山西这座老城,看过这一百年里的四季瞬息,看过这尘世里的人来人去,已有一种经年沉淀的韵味,令人沉醉。

郭芮羽:最忆是夏季颐和园

我去过蓝天白云、芳草萋萋的喀纳斯,去过高耸入云、烟雾缭绕的黄山,去过美轮美奂、波澜壮阔的北海......但最忆还是夏季的颐和园。

颐和园的夏季是明亮的、鲜艳的、充满生机的。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漫步在颐和园中让我总感到行不足。

颐和园的柳树极多,在夏日炎炎之时,它们格外的茂盛,细长的纸条,细长的柳叶,像是从棕色笔直的树干中涌出的绿色的泉水,阳光洒下、微风拂过,又像是一条翠绿的小河快速的流动着、迸溅出白色的浪花。树上蝉在歌唱它们的第一首歌,这歌声仿佛让人,感到了夏天的清凉。一次我看见一个穿着花裙子小姑娘踮起脚尖,吃力的揪下一条柳枝,将它做成花环戴在头上;一个小男孩在用柳枝够这鸣叫的蝉,真是良多趣味。

颐和园夏季的花最为茂盛的就属那满塘的荷花和满树的桃花了。荷花池中最多的并不是芬芳馥郁、粉嫩的荷花,而是碧绿的荷叶,一片片青翠欲滴的荷叶簇拥着,挤满了池塘,每次经过爸爸总要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桃花也并不逊色于荷花,它红的像火,粉的像霞,枝条上长满了花,让我不禁想到了“千朵万朵压枝低”。

头顶炎炎烈日,虽有遮荫,却让人还是走得汗流浃背,坐下休息,夏季的颐和园长廊也独具特色,绿漆柱子、红漆栏杆在阳光下显得分外艳丽,抬眼细看梁上的画,那些山水,那些故事,在我眼前变得鲜活起来。最是记得那幅水浒传,一百单八绿林好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豹子头林冲风雪山神庙......

待到日落西山时,余晖映射在湖面上,蓝色的湖水霎那间像是被洒满了金粉,波光粼粼,湖中鱼儿偶尔跃出水面,亮晶晶的鳞片让人仿佛误以为天上初升的几颗星星坠入湖中,令人眼前一亮,甚是欣喜。

那正是“碧通一径晴烟润,翠涌千峰宿雨收。”最忆是夏季颐和园。

满恒远:

最忆是那壶口的滔滔黄河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一条连接起中国九个省份的河。

要说中国最有名的水,莫过于长江和黄河了,而我却更倾向于黄河。黄河的水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当黄河到了这里,便体现出了它气势的恢弘。

在来的路上,隆隆水声在山谷间来回作响,低沉的轰鸣预示着我,黄河壶口瀑布到了。

到壶口旁边,天上的水雾泛着黄色,河旁只有泥土和沙子所堆成的丘陵,河岸上的石头上布满了坑洞,这明显是水流冲刷所形成的结果。上游的水面宽阔平坦,一到这里,却突然汇聚到了一起,水流裹挟着泥沙,却凶猛无比,河床陷下去了一层,河流突然立了起来,河水坠落了下去。河边的岩壁被切断,笔直向下,宛如鬼斧神工。在谷底,河水再一次汇聚了起来,却变得更加的迅疾,更加的凶猛,向南打通了一条去路。想起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可在黄河面前,就显得十分微不足道了。

黄河从五千米以上的高原汇集,流入宽广的渤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想必,说的就是如此,而其中的“不复回”,就表现在这壶口瀑布了。

站在河边的岩石上,看看空中的水汽,那是中华人民千年的决心,听听波涛的回音,那是中华民族万年的感慨。

这不仅是中国的河,更是中华的河。古时,半坡人曾在此生活。四千年前,由炎帝和黄帝带领的“华夏族”在这里崛起。从夏、商、周开始,中华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的就有四座。北抵阴山,南至秦岭,拥有着数千年来文化的中心。这样的水,有什么可以与其相比呢?

黄河,你是中华人民的母亲河,更是一条链接起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滔滔大河!

赵冰清:最忆是清晨雨中的鸟

推开四合院后院的木门,是与欢乐气氛截然不同的清静之地,"啾呦呦~啾呦呦~",一阵鸟鸣吸引了我的注意。当我把头抬起时却惊扰了它,绵绵的声音戛然而止,"扑哧"一声,鸟儿飞走了,而我还沉浸在它的歌声里,想起了上次去昆明植物园清晨落雨中听到的相似鸟鸣声……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我最喜欢的是诗歌了,它描写了一个清晨,阳光沐浴着小林,早起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花木深处被树影斜射的地方有座小禅房,潭水映着这小小的世界有种说不清的宁静之情。想必作者来到的地方一定是安然恬淡的,不如把"初日照高林"改为"小雨缀清林"更有一番霜旦的隐约之情,就像我所闻的昆明植物园一样。

清早入园层云叠嶂,微微阳光被云雾笼罩,只有寸寸金丝时隐时现。高大的桉树一排排都直立挺拔,散发着清香。不知什么滴在我脸上,走着走着又一滴,抬头一望,是下雨了。初雨是柔柔的,为眼前的小景抹上朦胧的色调。前方一片晚樱盛开了,伴着飞舞雨中的蜂声,还能听到啾啾的鸟鸣,那是"灰腹绣眼鸟"。看!它披着黄绿的外衣,半露着灰色的衬衫,蓝黑的眼睛周围抹了一圈银白色的眼影,像个绿色的花精灵,正在被雨点打落的飘飘悠悠的花瓣周围翩翩起舞。继续往山上走,"啾啾~啾啾~""那声音便在身后远去了。

"吱呀呀~",向天上看去,一群小巧的鸟儿正飞过头顶的一线蓝色,飞入针叶杉的树冠。拿起望远镜,跳动在树枝间的是"红头长尾山雀",它们的小面上仿佛带着京剧脸谱,正在最高处晨练呢。它们不觉得冷吗?大概是一种每天坚持的精神吧,才使得它们日复一日的来此练声。

走着走着,地势渐高,雨也渐大。中雨时登上山腰,眺望远方,山色俊美。漫天雨丝,回头一看是一片平地。瞧,那些成群结队的鸟儿正觅食呢。几只雄鸟粗着嗓门不"时"呱~呱""地叫着,抢着食物。一会儿,远处来了两只鸟,大鸟身后是一只懵懂的小些的鸟,一定是今年新生的小鸟,个头长得快和母鸟一样大时,出来一起觅食。前面的母鸟很快找到了一处虫洞,它用喙啄了啄,叼起一只小虫,幼鸟张开嘴迎着,像在等母鸟的喂食,可是母鸟却一口吞下了虫子,"呱~呱~",轻柔地叫了两声,示意小鸟自己找食。小鸟便扑扑翅膀模仿大鸟的样子,用喙在土壤里啄着。第一个洞没啄到又换了一个洞,直到第三个洞,它成功地啄出了一条小虫。"呱~呱~呱~",它激动地叫着,在清晨的雨中它收获了学习的喜悦。

"灰蓝天色使人愁,枝上鹎鸟默雨。"雨又渐渐小了,这是个阴冷的日子,鸟儿多数躲到窝里暖和去了,只有一些富有诗人气质的鹎鸟还站在最高的树冠上,赏心悦目地观着细雨斜织、树叶微响的园子吧。有时来一阵小风,雨丝被吹走,它便""啾呦呦~啾呦呦~"的来上两句,仿佛在说""望处云收云断,凭栏萧萧,目送秋光,又吹来。"它默默赏景,观看天色,此时谁又能懂得一只小小的黄臀鹎鸟的雄壮情感呢?

"啾呦呦~啾呦呦~",又是一阵鸟鸣唤醒了我。此时的四合院儿下起了小雨,仍在雨中赏景的只剩我和树上再落脚的一只黄臂鹎了,让我痴痴的赏着它吧!

最忆那清晨雨中的鸟。

能不忆金陵

彭诗瑶

“金陵好,景最是竹宫;再忆一堂王谢燕,后倚江观旧时城。能不忆金陵?”

竹宫景最。

且听青竹新唱,微雨卷温柔。金陵的雨,稀稀拉拉地 ,像细密的珠丝。朝雾拦江,青丝般的细雨潋滟了水光,湖畔的秀山颇显空蒙。走过青石板路,青白油绿中泛起阵阵湿黄,是秋泼洒上去的。静看岁月无声地爬上河岸垂柳,在细雨斜风中婆娑起舞。只是几笔,轻轻地写意,空灵的淡墨渲染,却少半分细致的工笔描摹。

竹,是细雨金陵的竹,经过雨露细腻的滋养,每一枝都显得娇俏可爱。雨中的竹丛,淡青中泛起丝丝墨意,而漾起层层飞白墨浪,徐徐落下些许微薄的叶片。

远观之,竹林如一娇小豆蔻少女,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回眸再顾,飘忽若神。近看之,竹枝似一飘然女道,一袭青衣,绾清冠,着青裙,凌波微步,轻躯鹤立,姣若甄宓,慧比文姬。这里的竹枝,没有北方的坚劲,亦不如江南的秀美,只是软中带硬,纤而不弱。

一声清嘹的鹊啼,在耳畔中蓦然回响,毫无预兆,却并不突兀。眼前景物逐渐迷蒙,化作一团绿色水汽,消失在朱墙青瓦之间。青色的瓦砾,雕栏玉砌,朱红的砖墙,颜色未改,衬着枫树的火红,行行列列整齐地排列在古老的石砖地上。

跨过古老门槛、旧时堂前,抬头仰望,依稀可见几只急急逐出的王谢堂前燕,思绪便如青丝缠络般回到昔日此处的大户人家。一壶温酒,半盘棋局,便是谢王二公的对弈,指稍轻点间,落下一颗颗黑白的棋子。

“再忆一堂王谢燕。”

翩然间,堂前飞下几只燕雀,和清风撞了满怀,扑簌簌飘下片片光洁的尾羽。

倚江观明城。

又是雨碎金陵。细腻的雨滴穿过片片柔嫩的云彩,划过水天相吻的弧线,打落在青色的叶片上,惊起半山蝉鸣,终在青灰色的石砖上,汇聚成一小洼的清泉。

长江边,石砖层叠,道路在眼前缓缓展露,最终迷失在青灰朦胧的雾色中。漫步在微窄小道上,脚下是数百年前的明城墙。指尖轻拂墙身,经岁月攀过的古老城转,被雨水冲洗得光滑。

侧耳细听,耳边似乎传来钟鼓悠久的长鸣。指尖划过弹孔,硝烟的浓味入鼻,画面在眼前闪过。高大的士兵来回穿梭,身上坚硬的铁甲在日光的照耀下,跳跃着点点金光。耳边,嘹亮的号角震耳欲聋,带来亘古的灵魂震颤。硝烟四起,烽火连天,被血色染红的如同烈火般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城墙上空,迎风傲立。眼前画面逐渐消失,烟味不再浓烈,震撼却久久未曾消退。

历经战火却依然完好的城墙固然值得敬佩,背后默默无闻的缔造者却是更值得尊敬的。他们姓甚名谁,无从得知,亦法被载入史册,但却以另一种方式,将名字永远的留在历史长河之中——砖上之名,正是筑此墙的大国工匠。方砖或许有些磨损,但这些正楷字体镌刻的名字,却依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辉。

金陵之美,不在其外形,而在其内涵与底蕴,更在于人心。

或许再过数千万年,人来人往,浮萍聚散,金陵却依然傲立,以她的风韵再向人们诉说着细雨朦胧的过往,讲述着愈加深刻的回忆。

“能不忆金陵。”

最忆是平遥

董一航

山西之行,难忘平遥。

在这个古城内,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一种历史的气息。他不像苏杭一样有着似水的柔情,泛舟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胸中涌起的是慵懒的惬意;也不像西安一样有着恢弘的气势,徜徉在浩大的兵马俑里,脑中奔流的全是震撼。平遥,则像是一位平凡的老人,历经风雨的洗礼,笑着抚摸世间的沧桑。

印象最深的便是平遥古城,远看瓦片一律呈齐整的灰白色,应和着几缕不太刺眼的阳光,把古城染上晕开了的淡淡墨色。乘车进入古城,风在耳畔边吹过,伴随着我们进入了青砖灰瓦的历史。平遥好像正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而我们也从现代,走进了古城的历史。走进古城的客栈,发现它们都是木质结构的四合院,布局严谨。院落之间有相隔的垂花门,上面雕刻着精细的图案,把平淡的白墙灰瓦点缀上了一抹鲜丽。院子里挂着一排排红灯笼,与上面的蓝天交相呼应,好像水与火的交融。

最回味无穷的便是热闹非凡的古巷。走在曲折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一本古书,平遥曾经的风风雨雨就镶嵌在字里行间。时光荏苒,岁月如痕,虽然叱咤风云的晋商神话已经烟消云散,而我却从这些灰白的建筑中看到了平遥往日的荣光。平遥的街道青砖铺地,很是古朴,街道旁的店家三三两两的开着,卖货人抑扬顿挫的吆喝声,在大街上回荡着。虽然我们在游览,但当地的居民还是不少。道路上许多人骑着车走街串巷,还有的静静地享受古巷的韵味。他们斜倚着路旁的长椅,三两人一起聊着家长里短,我们的到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但他们并没有不悦,反而热切的和我们搭上几句话:“你们是哪个学校的?”“从哪来的?”……一句句淳朴的乡音顿时温暖了我们疲惫的身心,清晨的寒冷也好像随之而去了。走进一个商铺,店老板同样以热情地态度迎接我们:“你们好,快,里面请,看看这有什么喜欢的,价格不贵。”很快,我便融入了这热闹的古巷,恍惚间,思绪仿佛也回到了几百年前,回到了属于那个朝代的繁华。一直走,到处都是四通八达的路,好像永远没有尽头;放眼望去,都是同样的建筑风格,却丝毫不会厌倦,每一砖一瓦都流露着西北民族纯正的风情。

平遥的景美人美,戏曲更美。晚上,在茶馆,倚在座椅上,品着一杯浓香的茶,欣赏起戏曲的表演。看着生旦净末丑在台上捏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演绎着自己的角色,虽不知其所云,但依然沉醉于他们惟妙惟肖的技艺。一高一低,一平一仄,每一个音调都发出了最和谐的旋律,诉说着平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夜宿平遥仿古的炕上,拉开窗帘,凝望着洒满月光的院落。越发觉得,平遥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饱经沧桑,却仍面带微笑,娓娓地向我们叙说着悠悠的历史。

平遥,越凝望,越觉得难忘。

最忆绍兴

胡一诺

秋游水乡绍兴是我最美妙的经历之一。

绍兴的雨是那么悄然无声,不知不觉地,像牛毛、像银针,为单调的徽派建筑增添朦胧。雨中的江南似一位妙龄女子,身着黑白格子旗袍,面上涂着淡淡的一圈腮红,打着油纸伞悠然漫步,回眸一笑,仿佛时间悄然停留。

下不完的,是不多不少正合适的那雨,而望不尽的,是绍兴柔情缠绵深情的那水。

不经意间拐过弄堂,绕过古树,眼前顿时明朗开阔,这定是瞧见了溪水。水面宁静祥和像一面铜镜,岸上的杨柳枝扭着纤细的腰俏皮欣赏自己的美丽,调皮的鱼儿用嘴轻轻一啄,不时留下圈印。铜镜会自动修合,带给你远处一波一波的涟漪,一直延伸到你望不到的远方。低矮的乌篷船停泊在脚下,随着水波荡漾,也跟着轻轻摇动,像在摇熟睡的婴儿。船夫悠闲地坐在船梢头,一手往嘴里送着茶,一手自如地把控木桨。

顺着浅浅的石桥,走进弄堂深处,先勾起我嗅觉的是一阵炒菜的香味儿,似乎炊烟也正是从那漂来的。但是时浓时淡,虚无缥缈,像极了水乡人的吴侬软语,柔柔绵绵,细细长长。顺着香味和炊烟寻来,原来是窄巷里挤满众多人家中一户炸臭豆腐的。乌黑黑的豆腐蹦进油锅,顿时吸了一肚子气,飘上锅去。朴实的阿婆倚靠在门角用捞勺捞起最大的一块儿臭豆腐,让我品尝。一口咬下,香气就窜上喉咙,这香气之中夹杂着淡淡的“臭味” ,刺激着我的味蕾,我迫不及待想再吃一块儿。还有那一口一口嘎嘣脆的茴香豆。这是绍兴街头最常见、最好卖的一种小吃。瞧,那不是少年鲁迅抓着一大把茴香豆,藏在衣袖里带去百草园,一边捉蟋蟀一边大饱口福吗?一路上沿途的居民大多是老人,他们开着窗,露出盆栽,那大概是让细雨故意滋润的吧。钻进屋里一看,不大。两把木椅,一茶桌,后面一个百花屏风。老人们悠闲地下着棋,不时泯几口茶,嚼几颗茴香豆。多么安逸舒适的生活!透过窗外,雨后的朦胧为徽式建筑披上一层薄纱,令灰白黑三色柔和。泥墙角下,爬山虎嫩绿的柄紧紧抓住屏障,湿漉漉的却新鲜,闻起来很清爽。

好喜欢绍兴这个小水乡,多希望在此久居啊。我曾尝试换多个角度滤镜去拍弄堂内一角,一片炊烟、一盘美食、一角屋檐、几多人情,却怎么也拍不出它们的美。转念想一想,美好的画面、记忆留在脑海中足矣。

关于最忆是某某 作文10篇的作文 本文关键词:作文,最忆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最忆是某某 作文10篇的作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6358.html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