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由29名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这本书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它是我们一面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镜子和一本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更是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更应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锻造能力。
锻造组工干部的学习能力。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勤于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就如书中讲到习总书记“在窑洞里的时候,就在炕桌上、炕沿上写字。天气暖和的时候,他就搬一块石头,坐在石头上,趴在磨盘上写”。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还得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了解群众心,知道群众苦,工作中才没有官话、套话,才会潜心为群众工作。在梁家河的田垄上,在乡亲们的口碑中,习总书记“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在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的自述里都能找到答案。只有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才能在学习中提升、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
锻造组工干部的协调能力。从书中我们了解到,当时的陕北农村砍柴难,做饭、取暖、照明更是难题,后来习总书记到四川学习沼气技术,并亲自参与建设,排除故障,成功点火,最终破解了陕北农村老大难的燃料难题,在延川县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沼气革命。因此,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是组工干部完成工作任务的推进剂,应广积人脉、敢于联络,在综合协调中占据主导地位,才能胜任“急、难、险、重”任务。
锻造组织工干部的执行能力。组工干部既要坚决贯彻上级精神、完成领导交待的各项任务,也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独挡一面的能力,这就是执行能力。书中采访刘明升问起习总书记的特点时,他的回答是:“他一旦担起了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敢干事,敢干大事”。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这7年,正是他那种想干事,执行力强的精神,给他对社会、对人民的认识打下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组工干部,有较强的执行力很关键,必须勤奋工作,遇事多思考,工作做到“日事日毕”,推动工作才不会“走样”。
锻造组工干部的适应能力。从书中学到,习总书记作为北京来的知青,带的书装了“两个很沉的箱子”,却并没有在庄稼汉眼里显得格格不入。相反,他扎根在黄土地,和每一个人处好关系,用脚丈量着黄土地的宽度与厚度,让乡亲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因此,组工干部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习总书记下乡插队当知青那样,摆正心态,处理好同志间的关系,把自己主动融入所处的环境,不骄不躁、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得到周边群众、同事的拥护和支持,确保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