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习时报》上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引起来强烈反响,一时间热搜里、朋友圈里处处看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人生成长的一部分,七年的知青岁月究竟给了习近平什么?正如习近平自己所说,七年的知青岁月给他最大的两点收获:一是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他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的自信心,这为他现在的治国理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青年学生,学习青年习近平能学什么,学习的意义又在哪里,怎么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取得的收获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习近平的爱学习,善学习,会学习和活学习应该可以成为青年学生的典范。
在记者采访当年接待习近平的青年中,当被问到对习近平最初印象的是什么时?被采访者说的最多的是帮助习近平搬了两个沉垫垫的箱子,后来都知道,这两个箱子里装的都是书。而在知青的岁月里,习近平除了每天像当地的村民一样下地劳动赚取工分,但不同的是,每天习近平都会就着马灯看书到深夜。在这种吃不饱,穿不暖,虽然物质资源很贫乏,但是习近平的精神世界却是丰富的。从浮士德到马列,从文学到经济,从进入梁家河到离开梁家河,习近平一直没有中断过自己的学习。爱看书、好学习是习近平在梁家河村的一张名片。
知青岁月的习近平,用自己的真实生活在诠释,如果爱学习,再艰苦的岁月都有坚持梦想的动力,也告诫青年熬夜是用来学习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要在游戏中虚度光阴,不要再影视剧里憧憬梦想,更不要在虚拟网络里寻求心灵的慰藉,学习才是梦想的起点,才是枯燥生活中的甘泉。面对知青岁月时的习近平,想着他对知识的渴求,刻苦耐劳品格,足以成为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知青岁月的习近平,年龄不大,勤奋好学,而且还善于学习。不论是在灯光昏暗的窑洞,还是在热火朝天劳作的田间,习近平会充分利用晚上的幽静,看书到深夜,也充分利用田间的交流碰撞,有时也辅以冥想,激发出思想的火花,领悟出学习的真谛。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磨炼了意志,也提升了学习效率,这也正是青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语言的学习中需要凝练的。想想语言的学习就是为了交流,如果只有每天的背单词,不会交流,学习不仅枯燥无味,更会消耗尽学习的兴趣。
在习近平的知青岁月时期,知青们之间的交流,相互地学习,让习近平受益匪浅。习近平不仅善于学习,还很会学习,掌握了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他经常给当地青年以及其他知青分享自己看过的书,也乐于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分享。在所有被采访的人中,他们都会深情地谈到习近平与他们晚上在窑洞里分享交流的经过。他们说习近平的窑洞里经常高朋满座,近平也经常与别人谈天说地。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最纯真的学术沙龙吧,不用说习近平不仅是沙龙活动的组织者,更是积极参与者。通过这样的学术沙龙既能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印象,更能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对于现在的青年,同一个宿舍中,不是讨论美食网剧,就是谈论网络游戏。像习近平这样的学术沙龙就应该开在寝室里,这样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掌握知识,也有利于思想的碰撞,激发更多的创新思想。习近平共享学习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学习知识的方法,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当然,习近平也是活学习的典范。习近平在七年的知青岁月中,通过大量高效的学习,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也让他超越了同龄人的视野和成熟。习近平从来就不是一个只会读死书,死读书的人,他的很多知识在他知青岁月中都得到了锻炼和应用,这从他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建淤地坝和建沼气池就可观见。在淤地坝的建设中,他利用自己丰富的理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了土地不足的大难题;在沼气池的建设中,习近平也是利用自己的技术,为梁河村人解决了能源问题。习近平不仅懂理论,而且还懂技术,这就是他的活学活用。今天,大部分学生都在抱怨知识的有效期太短,感叹读书无用,更有甚者将读书当成了任务,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更别说谈坚持了。学习知青岁月时的习近平,同样的豆蔻年华,不一样的青春岁月,主动将知识融入生活,成就了不一样的青春梦想。
青年知青习近平,离我们并不遥远,学习知青岁月的习近平,一千个青年,会有一千个习近平。虽然曾经的岁月无法再去经历,但是奋斗的青春从来不会改变。以青年习近平激励自己,学习他的的爱学习,善学习,会学习和活学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公文素材库友情提示:本网站所有内容为共享上传提供,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Copyright © www.bsmz.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享时代 共享你我他 版权所有 文库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