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创新与时俱进——迎接党的十九大特稿”即日起开栏,邀请权威专家学者撰写系列重点文章,联系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集中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弘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的唯物史观基本原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表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继续坚持为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因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利益,除此之外,党没有其他另外的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就是党的立场,除此之外,党没有其他另外的立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除此之外,党没有其他另外的目标。人民的要求和呼声,就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行动目标。
在民主革命时期,当中国人民面对外敌入侵,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争取民族独立就成为人民群众的最大呼声,中国共产党不仅建立了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而且义无反顾地共赴国难、前赴后继,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企图让国际垄断资本、官僚资本以及地主阶级继续剥削压迫已经觉醒了的中国人民时,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就成为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推翻了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中国人民希望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时,中国共产党又适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让人民群众富了起来。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绩。人民生活是显著改善了,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强烈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我们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历史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民群众中蕴藏的首创精神。这种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我们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毛泽东指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先当学生,才能当先生;当先生同时也是学生。人多力量大,热气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可谓“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必须投身人民群众之中,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我们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努力使每项工作、每个计划、每个决策,都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愿。要坚持在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政策,使之在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基础上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相契合。只有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才能切准历史发展的脉搏;只有忧人民群众之所忧,才能把握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只有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才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为此,我们必须在心灵上相通于人民群众,在感情上贴近于人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情。
■只有从严治党,才能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党就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更要前瞻性地把握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比以往更加重视民生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且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只有从严治党,才能让我们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才能保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不仅是让全党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而且也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必要前提。党的队伍纯洁了,人民的心气就顺了。党就能够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就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正可谓:“人心齐,泰山移。”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舒适、更有尊严的生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