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四个转变”后,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再次论述了“四个转变”,赋予了“四个转变”更加详实的内容,厘清了“四个转变”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四个转变”的思想内涵。“四个转变”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把五大发展理念融会其中,贯通一体。
创新发展是“四个转变”的动力
在当今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复杂多变情况下,青海省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青海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挑战。“四个转变”是省委在新形势下科学谋划青海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关于我省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新思考新思想新创见,是思想创新的集中反映。省委书记王国生强调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谋新求变,以新视野谋划新思路,以新举措推动新发展,主动转、加快转,努力在“四个转变”中不断开辟青海发展的新境界。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相信思想创新能带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而形成万众创新,有力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新的局面。
协调发展是“四个转变”的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青海综合自我发展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青海经济社会实现了大跨越。但不可否认,青海仍然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特别是农牧区与城镇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等存在着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青海发展时一定要有协调发展思维。“四个转变”就是把经济与生态、人口与民族、国家发展与地方发展、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等影响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关键性因素予以综合考虑,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理论新思维。
绿色发展是“四个转变”的方向
青海被誉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生态是青海宝贵的资源,也是青海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但我们应该看到,青海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青海的发展中,既要抓住“生态”这一青海发展的最大优势,不断挖掘潜力,推动科学发展;还要破解青海环境脆弱等这一现实难题,绿色发展是青海发展的必由之路。省委书记王国生强调指出,生态保护是大趋势、大战略,我们不仅要维护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要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理念,打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两张牌,把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消费模式建立起来,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使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大省,进而向生态文明意识强、生态治理能力强、生态服务功能强、生态经济实力强的生态强省迈进。绿色发展既是“四个转变”的内在要求,也为青海整体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开放发展是“四个转变”的途径
三十多年来的发展中,青海积极贯彻开放理念,主动抓住开放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提升“青洽会”、“环湖赛”、“清食展”、“藏毯展”等重大经贸文化活动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开启了青海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青海开放的力度还不够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四个转变”所提出的“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就是青海要抓住“一带一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长江经济带等诸多国家战略的有利时机,主动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通过扩大开放,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省委书记王国生强调指出,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与国家战略结合得紧密,什么时候我们的发展优势就得以充分体现。只有把青海放在全国大局中去谋划,才能找到优势、找准方向,扬长避短、借势发展。因此,青海只有更加开放,才能较好的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只有更加开放,才能在“一带一路”中发现优势,捕捉机遇,推进发展。
共享发展是“四个转变”的目的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四个转变”的最终目标是拉动青海经济快速发展,就是想办法让青海各族人民增收增富增福,就是让青海的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得到更多共享成果,就是让青海各族人民过上有保障、有质量、有尊严的好日子。“四个转变”就是通过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推动青海经济持续发展,使全省综合实力强起来,青海各族人民获得更多的物质享受,从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从大美青海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通过加强民族团结,使青海各民族互帮互助友好相处,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社会和谐发展中,获得更多安全感、美好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