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相聚北京,召开一年一度的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今年会议的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体育工作座谈会和体育局长会议相关部署,分析当前青少年体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改革创新为重点,不断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把握当前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重大机遇。体育在增强体质、服务民生、拉动内需、助力经济转型、凝神聚气等方面作用更加突显。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青少年是终身体育行为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要发挥青少年体育在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中的重要价值和独特作用,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习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是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青少年体育工作者要坚决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体育工作实际,立场坚定、奋发图强,采取有力措施将中央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少年体育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为青少年体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发表了重要指示,体现了对体育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特别是总书记提出“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将青少年体育工作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梦的伟大思想内涵,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实现中国梦伟大事业中铸就体育强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全国体育界都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在谈到提高我国冬季运动竞技水平时,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全面发展。在人才队伍上要坚持运动员、教练员一起抓,既抓急需急用又抓备用梯队”。这不仅针对冬季运动,更是为我国所有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总体思路。从我们在国际重大体育比赛取得的优异成绩看,我国竞技体育的总体水平已处于领先地位,但要在激烈的国际竞技体育竞争中保持和扩大优势,还必须不断夯实基础、增强后劲、提高水平,通过打牢后备人才根基,提升科学训练能力,促进运动水平提高,确保我国体育人才辈出,基业长青。
(二)健康中国建设是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方向
201*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10月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他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体育在健康促进当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注重身体锻炼,教育在前,预防在先。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2020年)》,这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首个顶层设计,是“十三五”时期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遵循,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部署。《计划》指出:“要把全民健身打造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青少年占我国人口比例约20%左右,青少年作为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2020年)》的重点人群,其体质健康是关系国家强弱、民族兴衰的战略大计,也是涉及亿万家庭幸福和谐的民生大计。提高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必须首先从青少年入手,把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放到首位,打好健康中国的基石。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是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大事,要将青少年体育运动作为现代生活方式之一,渗透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让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坚毅的性格,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保驾护航。
(三)改革创新是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十三五”时期是青少年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体育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体育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将极大释放青少年体育领域的创新创业激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体育协会、社团改革等有关新政策、新举措的落地,以及足球、篮球取得的新突破,都将为青少年体育发展增加新动能。推进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健康中国,突显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筹办2022北京冬奥会将不断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家庭和青少年关注、参与冰雪运动。可以说青少年体育发展环境良好,重大机遇叠加。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醒的认识到改革创新不仅是推动事业进步的源泉,更是驱动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依然面临多重的挑战和困难,一些长期制约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依然突出,体制机制的约束长期存在。我们只有勇于面对改革,不断深化改革,以问题为导向,抓住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牛鼻子”,破除阻碍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决破解制约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才能使事业焕发勃勃生机。
二、总结经验,攻坚克难,直面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新挑战
过去的一年,是在“十二五”圆满收官基础上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一年,是青少年体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全国的青少年体育工作者坚决贯彻落实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重点、攻克难点,促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各省市、各中心上报的总结也集中反映了去年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可以说是有特色、有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国家层面上,青少年体育相关内容被多次写入国家文件,如国家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全民健身计划(201*-2020)》等。地方层面上,一些省市在顶层设计上的思路也更加开阔。xx市市委、市政府召开市体教结合工作大会,印发《xx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2020年)》,在“体教结合双八条”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体教结合双十条”工作任务,成为十三五期间xx市体教结合融合发展的总纲领。《云南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争取各地政府把青少年体育评价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中”。广西区创新提出基层体校强基工程并纳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和设区市绩效考评。山东省推进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转变原来“三集中”办学思路,深入推进体教结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三种典型办学模式,并提出“十三五”期间完成县县有体校的目标。江西省印发了《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方案》,内蒙古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2026)》,宁夏印发了《全区中小型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在足球方面, 河北省印发了《关于推进河北省足球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印发了《关于湖北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重庆市印发了《重庆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北京、河北、辽宁、河南、湖北等省市都制定了后备人才培养、传统校的相关考核、管理办法。乒羽中心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乒乓球羽毛球青少年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我觉得这些文件制定的都非常好,对青少年体育工作起到了规范作用,也提供了政策保障,下一步,我们要在执行层面上下大功夫,把下发的文件贯彻好。
(二)青少年训练工作得到强化。一是完成了所有奥运项目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大纲的编写可以说各中心下了很大功夫,培训的也很认真,下一步一定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基层单位一定要以大纲为依据开展训练,各中心、各省市在设计竞赛时都要与大纲紧密结合。我看今年青少司又拿出经费布置了15个项目开展大纲教法指导书的编写,各项目一定要重视,有条件的可以先行开始编写,争取用2-3年完成这项工作。二是完成了8个项目的青少年选材标准研究,今年又布置了13个项目。田径项目的高原人才开发计划,就是利用特殊地域的优势,来培养人才。冬季项目前一段时间召开了跨界选材会议,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路。各省市对这块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视,xx市通过实施后备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完善青少年体育选材育才中心工作机制。浙江省成立青少年选材训练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机构,推进指导青少年运动员选材训练工作。河南省的18所重点体校都建立了选材中心,各项目也按照“河南省运动员选材标准”深入基层,提高选材质量。三是命名了新周期的119所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251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四是项目中心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项目推广。如乒羽中心召开了全国乒羽项目青少年训练工作会议,是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的以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为主题的会议。水上中心制定了《业余帆船培训技术等级标准》,小球中心制定了《高尔夫项目青少年业余锻炼标准》,篮球中心制定了《篮球青少年教练员等级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网球中心成立了中国网球协会少儿网球发展联盟。
(三)青少年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样。201*年,继续开展以冬夏阳光体育大会为龙头的系列活动,覆盖面更广,辐射效应更加明显。通过举办阳光体育活动、传统校俱乐部联赛、冬夏令营等多种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直接参与青少年人数达30余万人,比赛场次和参与人数均创历史新高,社会效益显著。北京市举办了首届青少年滑雪比赛、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暨队列滑比赛以及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以赛事营造冬奥氛围、扩大影响,以赛事发现和培养青少年冰雪项目后备人才。xx市试点开展青少年社区运动会,并借助教委、团市委以及社会力量推进校内外体育活动,举办阳光体育大联赛、千校万班三大球达人赛等。广东省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实体化,开展了22项由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牵头的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覆盖篮球、羽毛球、帆船等十余个项目,范围覆盖粤港澳三地、粤黑南北两省、东南亚等区域,同时开展“快乐操场”暨退役运动员支教活动。
(四)基础建设工作稳步加强。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青少年体育的基础建设工作得到了稳步加强。全国青少年体育基础数据统计工作的年报制度已经基本形成,全国青少年训练运动员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也开始试点,总局、省市和项目中心都在有计划地对教练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青少年体育工作从业者进行培训,培训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定期发布《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蓝皮书,前不久经总局批准,还成立了青少年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的脱钩实体化工作也在持续推进,地方上,广东、辽宁都成立了青少年体育联合会。
回顾201*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者积极作为、开拓创新,视野更加开阔,工作更加全面,在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这都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并加以推广。一年来,全国青少年体育事业的进展和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国体育系统不懈奋斗的结果。为此,对各部门和有关方面长期以来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座的各位以及全国的青少年体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已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我们要做好今后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要冷静分析,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归纳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改革创新方面的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多。二是部分管理人员思想固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守着老的体系不想改,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还不够。三是青少年训练体系层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工作有效覆盖面不足,各地运动项目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对学校体育和社会力量培养后备人才缺乏引导性措施。四是体育、教育、社会三者间的竞赛壁垒尚未完全破除。五是在转变政府职能,管办分离上做的还不够。六是青少年体质长期下滑的态势仍未得到遏制。七是青少年社会组织力量薄弱,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不足。这些都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实现青少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更是体育事业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深化体育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足球改革形成了完整的顶层设计。姚明正式当选中国篮协新一届主席,标志着篮球的改革将迈进一个全新的时期。全运会增加群众比赛项目、鼓励各省区市跨单位配对参赛。总局召开全国冬季项目备战2022年冬奥会跨项跨界选材动员和座谈会,启动了冬季项目的跨界选材工作。这些举措都为体育事业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探索。对于青少年体育工作而言,改革同样也是刻不容缓。结合本次会议的主题,我想重点讲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各级各类体校为主体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为竞技体育发展和体育事业全面进步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传统单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在201*年年底的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延东同志提出:探索以学校体育为依托培养后备人才的体制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个人投资参与青少年训练工作,鼓励各职业俱乐部下设青少年俱乐部,提高青少年训练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形成多元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格局。延东同志的讲话,实际上已经为我们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说明了后备人才培养的三要素,那就是体育、教育、社会力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则要破除单一、封闭的思想观念,把学校体育、社会力量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新体系的构架。
(一)推动各级各类体校转型发展
回顾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现阶段各级各类体校在青少年训练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后备人才培养和训练体系亟待改革,如果我们不改革、不创新、不求变,我们的人才培养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因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转变观念、改革创新、主动求变,不断推动各级各类体校转型发展。首先,我们要下决心把体校的管理体制扭过来,要按照23号文件要求由体教两家共管,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体校的功能定位、管办关系、所有制形式和办学资质等,形成权责分明、管理规范的教学训练新机制。各级各类体校要向打造精品方向发展,要与当地优质教育资源结合,改变过去封闭的、功能单一的发展模式,要研究畅通青少年运动员升学渠道,促进中、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有序衔接,鼓励各地根据本地区高校实际和优秀运动队梯队建设情况,开展普通高校面向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毕业生的体育单独招生,支持体育本科院校面向青少年运动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拓宽青少年运动员升学和继续教育的渠道。我们体育系统要大力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各项目要尽快研制青少年运动项目选材标准,科学、合理制定各项指标,并大力推广实施。积极推广新大纲,督促各基层单位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系统扎实的训练,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基本技能的全面提高,坚决杜绝拔苗助长、弄虚作假。要打造包含教练员、科研人员、医疗康复人员在内的复合型团队,大力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修订《体育教练员职称等级标准》,研究制定教练员准入制度,细化教练员从业标准和要求,研究制定鼓励、支持退役运动员从事教练工作的相关政策。制定实施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机构教练员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各级教练员进行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练员出国培训,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执教能力和水平。
(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为我国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80年代初期我国又提出了“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改革发展思路,然而多年来,由于体制方面的不完善,“体教结合”的推进效果与理想目标相距甚远,需要在体制与政策方面的深度改革。在今年的两会上,青少年体育发展又成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重点,不少委员都提出,要想加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转型,对校园体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要让体育回归校园。学校体育可以在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起更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来做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体育系统拥有专业水平的教练员、丰富的体育竞赛管理经验、有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员的优势,学校体育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具有选材面广、资源多等优势, 体育部门要主动打破自我封闭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改变行业办体育的旧思路,与教育部门探索人才共育的体制机制。一是合理研究项目布局,积极推进一校一品,鼓励学校开展1-2个特色体育项目,要将项目文化融入到整个学校的文化、融入学校的发展当中去。二是要支持体校的教练员深入学校开展训练,或者是在学校中设置教练员岗,提高学校的训练水平。三是探索学籍管理制度和弹性学制,研究推进运动员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体化培养方式,减少学训矛盾,保障其文化学习和训练的系统性,解决运动员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大社会、小政府”的理念不断强化,社会力量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着体育系统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体育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式将产生一系列变革,社会力量办体育具备可行性和必然性,无疑将成为体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引入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已势在必行。当前,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保证,造成社会力量办体育“力不从心”。接下来,我们要努力实现体育部门由“办体育”向“管体育”的转变,实现社会力量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的转变,一方面应该大力培育多元化的社会力量主体,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行,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体等合作的载体,提升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要为社会力量办体育提供制度保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制定负面清单,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为社会力量办体育提供更多新型、高效的参与途径和方法,加强税收、经费等优惠和支持力度,加大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宣传,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体育作为重点内容被反复提及。下一步,我们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政策,鼓励兴办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训练机构,在注册、训练、竞赛、教练员管理、培训等方面保障社会力量的同等权益。要积极培育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鼓励各职业俱乐部下设青少年俱乐部,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交由社会力量承担,推动运动项目、运动队、青少年赛事等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鼓励企业通过冠名、合作、赞助、广告、特许经营等形式,参与青少年品牌赛事、特色体育项目等无形资产开发。
(四)创新发展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
竞赛是促进青少年运动技能普及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运动水平的有效措施。体育部门要联合教育部门共同研究建立健全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运动员成才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及符合本地特点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制,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竞赛。体育部门要加快推进各地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强调体育竞赛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和对运动训练的指导作用,淡化青少年体育竞赛中的锦标主义。青少年比赛要依据就近便捷的原则,安排在节假日、双休日进行,要减少大规模的赛会制比赛,开展区域联盟赛、城市之间的比赛等,提高比赛效益。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制定全国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研究搭建体育、教育、社会各类竞赛间的互通平台,建立信息共享、资格互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类比赛要逐步向社会开放,研究突破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国际比赛的政策壁垒。各中心、各省市区逐步将青少年体育竞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社会组织、企业承办,培育青少年体育竞赛多元化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逐步建立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健全、评价标准科学的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体系。
以上是我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一些想法。此外,不断推进完善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也是我们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推进完善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省(区、市)选派队伍参赛,要进行选拔,还要研究适当增加阳光体育大会的项目,让更多青少年参与进来。鼓励各级体育、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公园、户外营地、青少年宫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场所,举办青少年体育竞赛与展示、户外运动、体育游戏、运动技能培训、体质监测、科学健身普及和健身指导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着力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大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配合,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冰雪运动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青少年中的推广与普及,积极拓展青少年体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
二是要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体育部门尽快制定促进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大力培育社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完善相关服务标准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各类青少年体育组织。完善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激发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提高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能力。鼓励和引导全国性和地方性青少年体育行业协会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各级青少年体育行业协会的职能,不断提高行业协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律规范的能力,促进青少年体育行业协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统筹和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各地应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重点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经济实用、功能配套完整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场地设施。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青少年开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体育场馆对青少年开放,并为特殊青少年群体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保障。
四是强化青少年运动技能培训。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应根据青少年体育需求和运动项目特点,以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为试点,制定实施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大力推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注重发挥各级各类体校在青少年运动技能培训中的带动作用。各地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举办多种形式的青少年运动技能培训。鼓励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退役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等各类人才通过培训获取社会体育指导员(青少年)资格,为青少年在校外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技能提供指导和服务。
五是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研究与普及。各级体育、教育部门应研究和推广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和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科学健身理论与方法、健身器材,提高青少年健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要以体育课、体育活动和竞赛等为载体,向广大青少年普及科学健身的先进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开展科学健身讲座、科学健身指导、科学健身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优秀运动员和体育健身专家等走进校园、社区和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传授科学健身方法。
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务必要有更强烈的责任感,更积极的态度和更坚毅的精神,下面,我就如何抓好相关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是要系统发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青少年体育工作是民生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其点多面广,涉及的部门多。青少年体育工作要做的好,就要找准突破口,梳理出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争取支持,多争取资源,特别是要主动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要主动联系相关部门,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系统发力,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是狠抓制度落实。不管在哪个领域,大到政府部门,小到企业家庭,凡是做得好的,都是在执行这个环节下了大功夫的,会议精神再好,文件再好,如果不落实,只会劳而无功。青少司成立以来,国家、地方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但有些事情就是由于抓落实不够,年复一年的没有进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执行一项政策要比制定一项政策更加困难。在我们花费了大量精力研究、出台政策后,更应该用同样的精力甚至更多的精力来督促各项政策文件的执行和落实。
三是加强理论研究,促进青少年体育标准化建设。一项工作要做得好,做得深远,做得有意义,肯定有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政策保障。理论是实践的总结,也是实践的指南。近年来,面对社会转型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体育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接下来,各级体育部门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理论研究,从理论上搞清楚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青少年体育在基础理论、发展规划,组织建设等方面,建立起一套体系,为今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也要在设立标准、规范工作、建立监督和评价体系上下功夫。要尽快研究制定青少年身体健康标准、青少年运动技能标准、青少年体育器材标准以及校外活动中心建设标准等,并推动其实施。
四是抓人才队伍建设。人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如何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是我们要思考的。我们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能力,培养一支素质过硬、适应青少年体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青少年体育工作队伍,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在工作中一方面要抓好各类人员的培训,研究科学的支持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青少年体育智库,把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青少年体育事业中来。
同志们,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青少年体育工作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负人民期盼,把握新形势,应对新常态,乘改革东风,不断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再创新局面。
谢谢大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