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请示
(国办发〔1996〕6号)
国务院: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达到局部地区增加降水(雪)、减少冰雹、防止霜冻等目的的一项科技手段,已成为防灾减灾尤其是保护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科学技术水平和作业总体效益亟待提高,人员培训还需加强。为促进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方针和目标
(一)现阶段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方针是:以防灾减灾为宗旨,以服务农业为重点,加快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作业的科技水平和总体效益。
(二)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要初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使气象科技水平和总体效益达到同期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某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加强科学研究
人工影响天气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研究。
(一)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作业的技术水平。各地要依托气象业务现代化网络,统筹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综合技术系统。要重视现有技术装备的挖潜和改造,加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
(二)增加人工影响天气的科研投入。国家级的科研着重解决带有共性的重大科技难点;地方科研工作的重点是改进作业方案,提高作业效益。各地应在每年的人工影响天气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关键技术的研究。
(三)加强科技协作和国际交流。要积极扩大国内、国际的科学技术协作与交流,以及军民气象科研力量之间的协作,争取在“九五”期间建立1~2个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支持开展重大试验研究的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四)建立全国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咨询评议制度,开展对各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技术咨询和评估,逐步实现规范化作业。
三、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一)改革和完善投入机制。要深化改革,拓宽投资渠道,特别是受益单位要逐步增加投入。各级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的需要,增加必要的投入;气象部门要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专项服务和专业有偿服务。
(二)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管理,健全、完善作业的规章制度,严格作业规定,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的普及,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三)开展跨地区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积极组织开展跨县、市以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协作与联合,探索实现技术装备与其他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和实现横向、纵向联合与协作的组织形式。
四、加强领导,密切协调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多行业,需要周密计划和科学组织。
(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国家通过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对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行协调、组织和指导;各地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完善相应的组织和制度。
(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逐步建立有效的协作制度。各地要制定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各级气象部门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现代化建设,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的组织、管理、指导与服务工作。
(四)建立人工影响天气重要情况的通报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部门对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大活动、重要进展以及有关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通报,以便进行必要的协调和处理。
妥否,请批示。
中国气象局
一九九六年一月十日
(引自《国务院公报》1996年第10号)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