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县人事局原干部科长。退休后,他矢志倡导和建设厚德家风,引起县镇宣传文化和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近日,笔者走近这位精神矍铄的八旬老人,了解他为弘扬中华民族孝道文化所做的点点滴滴。
“三字经”“念”出孝为先
“念祖上、尊长辈、孝父母、赡老幼、承先志、启后贤……”这是新编九十六字“三字经”,**氏家族都熟烂于心,并以此立言修身,数载承传。
**的哥哥**是农民通讯员,一生撰写并发表了数千篇新闻稿件。几年前,**离世,留下了老伴**。由于年老体弱,儿女不在身边,**生活多有不便。于是,**把侄男侄女召集到一块,商议**的赡养问题。没等**老开口,**大儿子****首先开口:“老爹,父亲一生不图名、不图利,为我们留下了这一大摞精神财富(新闻作品),现在他走了,我们一定把老母亲赡养好,让她度好余生……”大儿子话音一落,其他几个不由得念起了家训“三字经”:尊长辈、孝父母……几年来,**老人的几个儿女不问工作多忙,无论寒冬酷署,都按时按点轮流侍候老人,缝洗浆补,端茶送菜,赢得了庄邻们的交口称赞。
“口边言”“吐”出书为上
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用时知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家谱里搜集的民间流传的“口边言”。幼年的**家境贫寒,别人家的孩子读私熟,他就偷偷地站在墙外听。由于好学,私熟先生让他跟读了二年半,待考初中时,没想到没“学籍”的他竟考了第一名。通知单到了,家里交不起学杂费,他拿起笔写信给县里,倾诉自己要读书的心愿。很快,县里派人到上冈中学协调,最终让他如愿读初中。毕业后,他又被保送到**师范读书。师范毕业后,他又成了唯一留校的保教员。谈到这些,**老哽咽着,几次擦拭眼泪:“没有党、没有组织,哪有我的今天。所以,我经常用自己勤奋读书、报效国家、报效社会的切身感受教育子孙,让他们牢记‘口边言’,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警句篇”“读”出德为高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慌;不图蝇头小利,莫取意外之财……**氏宗谱里类似这样的警句至少有200多条。警句都是**老人花工夫搜集而来的。他把警句汇集成篇、收入家谱,用以教育家族的所有人,任何时候都须讲品性、讲德性,不贪缺德之财,不讨份外之利,不做枉法之事。他自己身体力行,以身垂范,委实影响了几代**姓族人。
**退职前,单位分解困房,按当时的规定,他符合分房条件,可当解困房公示时,**见到了自己的名字,立马找到时任局长:我的条件比“某某”还好,领导考虑我,我很感谢,但还是应该把房分给比我更困难的同志。事后,在他的执意下,领导只得重新分房。
多少年来,**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严以修身,处处关心、帮助身边人,在他所居住的小区,只要提到**爹爹,无人不知,无人不夸:“**爹爹真是个大好人!”在他的影响下,**氏家族几百号人和谐相处,奉公守法,五十年来无一例违法犯罪。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