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年工作安排,在黄秋菊副主席的带领下,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对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到浙江安吉、仙居、丽水等市县和贵州遵义湄潭县学习考察,深入市内各县市区实地调研,组织相关单位和委员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201*年,市政府出台了《xx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意见》(x政办发〔201*〕x号),成立了领导小组。20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市政府成立了 “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并分别印发了《全面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方案》(x政发〔201*〕x号)、《xx市精准灭荒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1*-2020年)》(x政发〔201*〕x号)、《xx市“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2020年)》(x政发〔201*〕x号)、《xx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政办发〔201*〕x号),明确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任务、工作目标、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全市以“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为重点,抓统筹谋划,抓部门联动,抓进度落实,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垃圾治理有序开展。目前,曾都区、xx高新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全域以及随县和广水市各4个镇,已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全市27个垃圾分类试点示范村正在全力推进;37个镇级生活垃圾填埋场严格按照《环境整治技术规范》,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治理;镇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已陆续启动;村级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在逐步实施封场和生态修复,村域新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收集转运到镇集中进行卫生填埋;启动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广水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进度已超过60%,年底将点火试运行。截止201*年,全市共招聘农村保洁员2792人;建制镇已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2个,配置各式垃圾桶(箱)x个,建设垃圾池x个,机动挂桶车53辆,其他各类收运车2336辆。
(二)“厕所革命”快速推进。201*年自我市“厕所革命”项目实施以来,目前已完成了x户农户无害化厕所,占省定任务的x%,完成77座农村公共厕所、20座旅游公厕、3座交通沿线厕所,完成厕改后,粪污得到有效处理,乡村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等到明显改善。同时,结合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201*年拟新建、改建67座镇区公厕,已开工50座,完成27座(随县19座、广水市5座,曾都区3座),高新区5座乡镇公厕正在办理招标等前期手续。
(三)污水治理稳步实施。总体来看,全市乡镇污水治理项目推进顺利,项目信息系统填报与项目建设基本实现同步,符合省定要求。全市3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共铺设污水管网137公里,占总任务的34%;检查井x座,占总任务的31%。xx高新区淅河镇污水处理厂及主管网已建成并系统调试;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长岗镇污水处理厂区主体建设已完成,即将进行设备安装;曾都区厂网进度完成总量的42%,广水市铺设管网87公里,检查井2356座,完成总量的52%;随县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网建设已全部启动。
(四)村容村貌显著改善。以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国家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省级“宜居村庄”创建、全省丘陵地区村庄整治示范试点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活动为载体,结合全市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多渠道加快引导、推进荆楚派特色民居试点示范建设和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中心村、特色村、培育村,坚持“因村制宜,因势利导”原则,由市级统筹,建设随南“百里画廊”示范片区和淅河镇“美丽乡村”示范片,并指导各地有重点、有目标、有计划地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格局,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争相创建的生动局面。目前,我市获得国家级村镇建设品牌荣誉的镇(村)达到17个,省级“宜居村庄”达到49个。随南“百里画廊”作为全国村镇规划研讨的考察路线,引全国关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综合治理缺乏统筹谋划。目前全市没有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规划,住建、环保、卫计等部门侧重于本部门任务落实,单项治理有亮点,整体成效打折扣;村庄建设无规划或者规划建设两张皮,给农村改厕和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特别是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重点项目的设施配套、投入机制、运行和长效管理机制同步考虑不够,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管理的现象。
(二)农村垃圾治理难题待解。当前,我市农村垃圾治理普遍还存在陈年垃圾清运难、垃圾收集难、垃圾转运难、垃圾处理难、长效保持难的问题。一是垃圾处理设施不配套。原有的村镇垃圾填埋场因处理方式简单,处理过程存在二次污染,后续潜在隐患较大;乡镇临时垃圾填埋场不达标,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推进缓慢;随县现有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场两至三年将填满,新的区域性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尚未启动;中心城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度缓慢。二是投入和人员保障不到位。农村垃圾治理经费筹措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良性运行和管理经费缺口大,有些地方缺乏稳定的村级保洁队伍。三是垃圾分类落实难。群众习惯于垃圾乱倒、污水乱泼,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够,怕麻烦不想分或者类别不清不会分,同时分类后的收集及激励机制不健全,正在进行的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效果不明显。
(三)农村改厕重进度轻质量。一是质量不高。我市农村厕所建改工作推进力度大,工程进度快,但工作中还存在部分地方重视不够、对村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培训不到位、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技术标准未完全执行到位的问题,各地施工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废水直排。大多数地方经过处理后的粪污水直排堰塘沟渠或地下,形成新的污水污染源。三是盲目搞一刀切。有些是前几年已改造达标的卫生厕所又推倒重改,有些地方无自来水也进行了改造,安装后不能正常使用。
(四)生活污水治理进度不齐。当前,部分乡镇虽然组建了项目公司,但由于项目审批运作时间长,管理不规范、运转不畅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度,离工期节点尚有距离。从日常质量监管情况看,由于项目点多面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管力量分散,效率低,造成质量安全管理力量薄弱,实体质量控制及过程管理不到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村级生活污水治理目前还未纳入统筹考虑,同步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还未启动。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进水管断裂、设施损坏等问题。
(五)环境整治宣传氛围不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大,方法不多,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主动参与热情不高。长期以来农民群众形成的一些生活方式,比如说垃圾随意丢弃和堆积、生活污水随便排放等不良习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部分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强。
三、对策和建议
(一)统筹谋划,规划先行。一是立足长远发展,将环境综合整治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把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处理好发展和治理的关系。二是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人员素质、环境治理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重点对保护饮用水源、整治环境污染、完善基础建设、提升村容村貌等方面做出整体规划,做到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三是采取规划公示、群众参与等方式,推动村民参与监督和自我约束,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实。四是充分发挥试点区域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全面推动。
(二)整合资金,协调推进。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从总体规划、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加强部门沟通协作,调整资金分配思路,整合项目、聚集资金、协调推进,避免重复投资与建设,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破解难点,补齐短板。一是采取财政资金主导、村民适当缴费、引入社会资金的合理经费分担机制,多元化筹措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资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2022年)》中提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湖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鄂办发[201*]21号)中提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多渠道经费补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垃圾污水处理费用”。根据文件精神要求,逐步探索“一事一议”和以免代奖的办法,向村民适当收取垃圾污水治理费用,村级集中管理使用、定期公示公开。二是创新方式方法,采取兑换积分或绿币等群众乐于接受、便于实施、易于监督的激励措施,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推动全域垃圾分类。三是因地制宜,结合县市自身特点,综合考虑地域范围、人口分布、垃圾量、交通情况等因素科学确定不同地区农村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防止简单照搬城市模式或治理标准“一刀切”。四是加强对农村厕所建改的技术指导,进一步明确农户无害化厕所建改避开饮用水源和粪污水从源头进行分流的工作要求,提高全市农村厕所建改质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户参与厕改工作的积极性,教育和引导农民科学使用无害化厕所,指导农户正确维护三格式化粪池。五是尽快启动村级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因地制宜兴建污水处理站、联建或单建污水处理设施,统筹推进厕改和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现污水治理达标集中排放或就近排放。
(四)建立机制,注重长效。一是以组织领导、目标责任、监督检查和考核问责为重点,健全和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监督管理机制,实行督查排名、约谈问责、项目退出等措施,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二是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公益岗位、个人承包、多级出资、村民出资等多种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不断巩固治理成果。三是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组织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村民的需求,避免出现形象工程或者生搬硬套的现象,坚持以村民满意度为基本原则。
(五)宣传引导,广泛参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标语、文艺表演等,多层次、多形式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工作,将“乡村整洁”与乡风、家风建设结合起来,纳入文明示范村、文明卫生户等创建内容,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形成建设美丽乡村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