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县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县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6-22 17:46:16 | 移动端:县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县妇联根据**办发[201*]46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迅速组织安排开展留守儿童调研工作,充分发挥乡镇妇联组织优势,针对我县留守儿童的现状,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切实做好摸底工作,建档立卡,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儿童总数45264人,其中男24204人,女21060人;留守儿童6303人,占儿童总数的13.92%,其中男3455人,女2848人;留守类型:单亲外出3746人,其中女1520人;双亲外出2557人,女1328人;留守儿童年龄分类情况:3-4岁留守儿童233人,女105人;4-5岁650人,女256人;5-6岁835人,女384人;6-13岁2945人,女1359人;13-16岁1640人,女744人。

从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大,统计数据显示,全县16岁以下留守儿童人数占儿童总人数的13.92%。二是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

二、留守儿童现状

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涌现了农民外出经商、务工等普遍的社会现象,人口迁移流动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1、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据调查统计,80%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己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外出父母又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以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其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引发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的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谁关心子女的发展。

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70%的父母年平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许多留守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即使父母回家时也难以与父母正常交流。一些孩子寄人篱下的感觉,又会使他们出现心理偏差,带来负面的心理感受。孤独感、紧张感、失落感和焦虑感,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三、做法及措施

1、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机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担任组长,县府办一名副主任、县妇联、县教育局、县计生局、民政局等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有关单位人员组成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2、组织文明单位、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的志愿者开展“帮留守儿童,展文明风采”活动。联合县教育局、县文明办、团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文明单位志愿者‘帮留守儿童,展文明风采’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县各级文明单位、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和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以此项活动,共有191名志愿者参加了此项活动,对应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活动。

3、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县妇联、县教育局、县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每年“六一”节到各小学慰问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残疾儿童。

4、开展送温暖活动。县妇联、团县委春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将留守儿童送到父母身边过上一个温暖又幸福的春节。

5、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依托妇女之家我们在每个村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通过聘请村干、村小学教师建立“志愿妈妈”队伍,为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惑,承担起他们的心理辅导、学习辅导及生活起居等,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感受“妈妈”的温暖。

6、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我们抓住大学生志愿者学历高、有激情等特点,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以“代理家长”的身份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在结对帮扶期间,大学生志愿者既要给所帮扶孩子辅导课业,又要做他们的心理咨询师和疏导师,用自己的关心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帮助。

四、建议及对策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尽快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城乡堡垒,从而保障劳动力合理流动。这样就能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从而遏制“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快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增加农民的本土就业岗位,从源头上破解留守儿童难题。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针对返乡农民工开办的企业,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切实解决本地劳动力剩余问题,实现本土就业。

4、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学校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便利条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县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7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