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05 11:28:57 | 移动端: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点击查看更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本文简介: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坚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习近平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凝聚民心、贴近民心、契合民心,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目标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本文内容: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坚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习近平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凝聚民心、贴近民心、契合民心,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目标指向了然。

“中国梦”凝聚民心。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当前的改革事业也更是涉险滩,“啃硬骨头”,绝非一帆风顺。走进新常态的中国,既迎来新机遇,也伴随了新矛盾、新问题,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压力依然明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破解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也为治理环境开了良方。以民心诉求为出发点的理念,必将为民心所向的事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严”从“实”贴近民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曾说,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干部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如今,使虚劲、务虚功不灵了,要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只能是深入到群众中,倾听百姓的需求和期盼,从严从实,贴近民心。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既是干部为人为政的根本要求,也是民心衡量的具体标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之不易,民心疏离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要贴近民心,唯有不断地从严从实要求自己,不断地改进作风,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本,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全面治理契合民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的讲话反映了人民的渴望,是民心的浓缩。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实践服务民心,直面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紧贴人民最热切的期盼,为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

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暖民心。习近平同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告诫全党: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安如泰山、坚如磐石,才能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时刻想着群众,切实把群众工作。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入分配问题、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社会保险问题等等。对此,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努力解决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要时时刻刻、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抓紧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党中央要求全党做好群众工作,而且要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能否正确掌好权、用好权也关系到能否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习近平同志严肃地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地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从一些地方的经验看,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正确行使权力的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项工作做好了,广大干部就会从思想上提高为民用权的认识,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二是要建章立制。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群众工作中的教育引导机制等。同时,认真抓好制度机制的贯彻落实,防止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以文化自信稳民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处处闪烁着传统文化的光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读后感、观后感。”这一论述把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放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审视和考量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定位和目标方向,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夯实强国富民的物质基础的同时,要致力于文化强国建设,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巩固壮大强国之根、兴国之魂。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把责任、义务融入权利观,把个人权利建立在合作、秩序之上,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倡导以德服人的王道,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治理观念对于全球治理都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既具有包容性,又保持着主体性,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顶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中国话语权、拓展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增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积极吸纳各种思想资源,调和东西方文化冲突,在坚持文明共存的基础上,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话语辐射到全世界,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从根本上防止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渗透,以文化自信推动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近日,我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该书视野开阔,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后难忘,受益颇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强调,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新中国成立后,在经历苏联解体,美国施压下,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论外人怎么评判,中国人民知道我们14亿人民吃的饱了,穿的暖了,手里有余钱了,可以出国旅游了,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为我们撑腰了,我们可以很自豪的告诉每个人我们是中国人。中国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对了。

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当前,我们党面临各种考验、危险与挑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统一我们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凝聚共识,谋求发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有谋划工作的新思路,要有推动工作的新举措,要有解决问题的新对策,要有敢于担当的新胆识。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干出成效来。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近日,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时,对《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习总书记强调的“好学才能上进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内容触动颇大、感触颇深。

勤学多读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人人都在说、处处都在讲,可是在实际中又有多少人是时时都在学、刻刻都在钻呢?“工作太忙没时间学、工作太累没精力学”等说法都成为了某些党员干部“不学习、少学习”的借口。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了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如果不谈学习、不谈钻研,那做好工作又从何谈起?笔者认为,要谈学习、要学习好、要学以得用,就要搞懂四个问题:为什么要学?要学什么?怎么样学?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为什么要学?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抓学习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学习的重要性关乎于我们党和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作为面对发展机遇和挑战的队伍,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知识经济时代,党员干部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头脑、增强与时俱进本领,就是在抢占发展先机、掌握发展主动权、赢得发展优势,进而取得发展成果。所以,党员干部要学,不仅仅是为自己而学,而是为党和国家发展而学,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学。

要学什么?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强化思想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准工作的方向是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基础。要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才能当好工作中的实干家。其次是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品友互动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读后感、观后感。强化政治素养是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准备,找对工作路线、运用合适方法,才能切实制定决策、解决问题。然后是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党员干部要根据自己的岗位履职需求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真正地行家里手。

怎么样学?向书本学习,增强理论知识储备;向实践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实践-总结-再实践”的方式提炼升华工作经验;向人民群众学习,让决策更接地气、让政策落实更加到位、让解决困难更切实际;向专家学者学习,让知识更加专业化、时代化、科技化;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让知识更加国际化、让眼界更加世界化。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的最终落脚点是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党员干部加强学习,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就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在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时,党员干部们具备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

学习是我们攻坚克难、不断进步、取得胜利的强有力“武器”。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练兵”,切忌“临阵磨枪”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随时紧握“知识武器”,在改革路上“大刀阔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上“披荆斩棘”,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进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建党的有力抓手,是依规管党的主要途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组织部关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研讨活动精神,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线缆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题进行集中研讨,旨在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刻理解讲话的时代背景、鲜明主题、科学体系,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领会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此基础上,我还通篇阅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获颇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中国、聚焦中国.当代中国将发生什么变化,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阐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许多观点,包括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内政与外交的关系等,包括关于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外交方针、国防建设、群众路线、反腐倡廉、选贤任能等许多问题的论述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读后感、观后感。通过品读,更好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走向,更好了解中国的改革发展进程,更好了解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主张,为“中国今天发展的大势是什么”提供了答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不仅折射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的治国理政大境界;而且还回应了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问题的关切,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读懂中国的一本好书。

1. 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回答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来、明天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一条足迹坚实又特色鲜明的道路,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2. 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80位左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如此“体量”的大国、如此复杂的国情世所罕见,解决这些难题没有先例可循。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不畏艰险才能成就伟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不同场合反复阐释中国梦的内涵和真谛: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相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梦提出后,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也成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主流认识。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领导集体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此阐述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中国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美好蓝图的战略思考和清晰路径。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躲不开、绕不过。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和路径方法的论述,既有斩钉截铁的决心,又有科学缜密的思路。通过品读,不仅能看到破解改革难题任务的艰巨繁重,也能领略到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艺术和领导方法。

3. 阐释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在党的十八大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接受外国记者专访时,他深情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这些话语字字千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品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4. 展示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宽广视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思想道德资源,人类文明成果凝结着世界各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在阐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他动情地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在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时,他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在阐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时,他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广阔的视野,闪烁着从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中汲取思想精华的智慧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他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治大国若烹小鲜”来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中不能懈怠、不能马虎;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来鼓励人们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他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一棵大树,只有根深千尺才会枝繁叶茂;一个民族,只有善于从历史和其他文明中汲取营养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揭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标识,也展现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宽广胸襟。通过品读,更清晰地看到当代中国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与世界各国创造的文明紧密相联,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理念不仅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而且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滋养。

综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新实践、新探索、新创造,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关键词,如“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三严三实”、“四个全面”等。这些关键词,是理解十八大以来中国治理、中国叙事、中国实践的密匙,也是理解现实政治、经济、社会等系统变迁与进步的主线,更是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捷径。品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了解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品味悠长醇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感受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和梦想追求,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更理性地读懂中国。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需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是治党治国治军的基本遵循,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政治宣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正是总书记两年来系列重要讲话的精选,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权威系统的文献,强烈吸引着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入到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之中。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6年来,成就举世瞩目,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从世界舞台边缘走向中央,整个世界不能不关注中国的未来走向,不能不关注新的领导集体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新变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正是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和基本方略,昭示了中国未来的基本走向和对外基本方针,为各国读者开启了一扇观察中国深刻变革和感知中国梦想追求的窗口

顶新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读后感、观后感。正因为这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出版引起了国外政要和友人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反响。施密特称这本书使他受益匪浅,“这样的书籍有助于外国读者客观、历史、多角度地观察中国,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施罗德则认为:“这本书阐释了习近平主席和中国领导人的立场,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政治。书中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的实现,一个开放、稳定和富裕的中国,符合欧洲利益。”库恩基金会董事长罗伯特·库恩博士赞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其“提出的国家治理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而是囊括国家生活和民众、社会等全方位的执政方略,向全世界发出了清晰的政策宣示。”

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略也会继续丰富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将会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在推动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日益凸显出来。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本文关键词:治国,有感,习近平

点击查看更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