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又特别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里,由文化自信立足,进而谈到文化的繁荣兴盛,最后落到民族的伟大复兴,环环相扣的论述中,揭示了文化自信决定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影响民族复兴的逻辑关系。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愿景,与文化繁盛的伟业,都密切相关,这也当然与文艺息息相关。文艺是触及心灵、砥砺精神的事业,文艺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艺作品追求以贯注于审美形式的内在精神塑造人、打动人、感染人、征服人,首先要求作家艺术家凸显立于本土文化的精神主体,葆有民族精神的文化内力。因此,是否具有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信是否充足和坚定,都会直接影响文艺家的创作与作品,影响到文艺作品的品格与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关乎文艺自强,文艺自强需要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概要地提示了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那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样三个元素的有机融合,使我们的文化精神悠久而深厚,我们的文化血脉绵长而浓郁,这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根源,奠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的主要根基。
优秀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历史的辉煌,也滋养了民族的成长。在5000多年的生息与发展中,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与文明。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与精神遗存,不仅为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也为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理念,不仅铸就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辉煌历史,而且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含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丰厚而独特的精神元素,其中所蕴涵和展示的文化精神、文化气度,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应用价值。这是我们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创造,也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