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基层党员干部《梁家河》心得体会

基层党员干部《梁家河》心得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05 12:33:55 | 移动端:基层党员干部《梁家河》心得体会

基层党员干部《梁家河》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

读《梁家河》有感:基层,成长的沃土近日,读了《梁家河》,读完以后内心澎湃、颇有感触。纪实文学《梁家河》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深刻体悟,书中所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务实苦干的作风以及同群众同甘共苦的真情,让人不由生出满满的敬佩与感动。这给党

基层党员干部《梁家河》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读《梁家河》有感:基层,成长的沃土

近日,读了《梁家河》,读完以后内心澎湃、颇有感触。

纪实文学《梁家河》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深刻体悟,书中所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务实苦干的作风以及同群众同甘共苦的真情,让人不由生出满满的敬佩与感动。这给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觉悟做了典范,亦给当代青年坚定理想、奋斗成才点燃了希望。

习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不禁在脑海中闪现了一个问号,梁家河到底隐藏着什么大学问?带着好奇心读完,我才明白,梁家河代表着基层,代表着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越是在基层,越接近群众,越是能学到大智慧、大学问。

到基层去实践、去锻炼,是党员及青年同志成长的平台,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是未来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基层,坚定初心

初到梁家河,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繁华与贫困、开放与封闭、东部与西部,这些不同的概念在习近平脑海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他第一年的插队生活蒙上了重重的阴影。

紧接着就发生了被人们议论拿面包喂狗和传的沸沸扬扬的“习仲勋的儿子不跟红旗走了”事件,陌生的环境里,周遭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15岁的习近平感到十分孤独,这份孤独也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痕。他迷惘、彷徨,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

习近平坦言他当了一次“逃兵”,他请了假回北京探亲,却不料,因为失去北京户口,被当地公安局当作“倒流”人口抓了起来……

再次回到梁家河,是在五个月后。“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习近平表明了心迹。

由被动到主动,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习近平。

就是在梁家河,让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了他的初心,并且始终做到不忘初心。

基层,磨炼意志

在梁家河,习近平干得最多的活是打坝。村里把不擅长田间耕种的年轻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20多人的基建队(农田基本建设队),专门打坝、修梯田。

当时农村没有大型机械,打坝要靠人力一层一层把土铺好,再用很重的夯石把松软的土砸得密实起来。这是强度非常大的体力劳动。

“一人一天要推200车。”乡亲们说,八架子车才一方土。那时候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措施,没有手套,习近平直接用手抓住木夯用力往下砸,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第二天再干,泡磨破了,开始流血。但不管多累多苦,“近平一直拼命干,从不‘撒奸儿’”,乡亲们这样评价。

在梁家河,习近平从来没有抱怨过、偷懒过,遇到再重的活,他都扑着身子带头干。正是这段看似苦涩的岁月,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

基层,学习智慧

插队期间,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别人怎么做,习近平就跟着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向村里人请教,渐渐地所有农活都熟悉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对农村里的各种活计,习近平已经干得很娴熟了。他还学会了自己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带来的针线包派上了用场,尽管针脚不那么齐整,但也有模有样。他说,自己极强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在梁家河,习近平不仅学会了干农活的技巧,生存的本领,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梁家河,他学到了做人的大智慧。

基层,收获欣慰

1972年冬,习近平加入了共青团。

1974年1月,公社党委批准了习近平的入党申请,接收他为党员。随后,梁家河大队推选他为党支部书记。

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打水坠坝、建沼气、成立铁业社、办扫盲班……梁家河的村民一步一步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1975年10月7日是习近平离开梁家河的日子,全村人都没有上山干活,排成长队为习近平送行,一直送到十多里外,习近平落泪了。

习近平虽然离开梁家河了,但他的感召力一直存在。梁家河的村民们凭着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从土窑洞到新楼房;生病不再硬扛着;农民变身上班族,梁家河走进了新时代。此刻的习近平看到了梁家河的村民过上了好的生活,看到了延川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无比欣慰。

梁家河,一个小村子,蕴涵着大智慧。

如今,我们过上了好生活,作为党员同志和当代青年,更应该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向习总书记学习,到基层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发挥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在基层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收获人生大智慧。

作为电建人,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深入施工一线,秉承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发扬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企业作风,建出一项项为民造福的伟大工程。

读《梁家河》有感:心里要始终装着人民群众

前几天社区党组织给我下发了一本新书——纪实文学《梁家河》,我见到这本书,心情好比见到了久违的亲人,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同时,因为工作关系,我现在和中国邮政的员工接触较多,得知他们也在代售这本书,而且也卖得火热,可见此书广受干部群众喜爱。目前,虽然我只看到一半,但也感受颇深,觉得有话要说。那就是,我们每名党员都要像习总书记那样,心里要始终装着人民群众。

《梁家河》这本书,通过纪实的手法,让大家真正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的点点滴滴。当年的总书记,面对土地贫瘠,百姓缺吃少用,吃水、烧菜、照明都困难的现状,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他敢为人先,亲自学习建设沼气经验技术,建成了当时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他把上级奖励的一个三轮摩托换成了一台拖拉机,为的是让群众能够“实用”;他亲自编写“战斗口号”,带领人民群众修建了一座座大坝……他心系梁家河的每一位乡亲,即使40年后再回到这里,依然能叫出村民的姓名,记起当年的奋斗历程!这些,启示着我们每一名党员、每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无论多难都要干好、干在群众心坎上。

由此,联想到2012年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鲜明宣示了他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同样,“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老百姓”、“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些习近平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着他对人民的挚爱。对待人民,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近平”则是“平易近人”!我们不用高唱赞歌,他之所以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甚至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是他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讲话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这些思想和行动赢得的。

总之,《梁家河》这本书,用朴实细腻的笔触、翔实生动的历史细节,全景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我深受感动和教育,更加坚定了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的决心。六一节前,我对一名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帮扶,就是因为铭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的号召,时刻不忘我来自哪里,不忘今天自己的美好生活是身边多少人教育、培养和帮助的结果,不忘要如何继续前行、回报社会。希望能通过我自己微小关爱行动,能让这名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将来好好学习、学有所成,从而能够改变命运,起码是能够从容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因此,我也号召全体党员同志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加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意识,从小事做起,做一名合格党员。

基层党员干部《梁家河》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党员干部,基层,梁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层党员干部《梁家河》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7733.html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