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读胡晓燕《民情日记》有感

读胡晓燕《民情日记》有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05 13:22:48 | 移动端:读胡晓燕《民情日记》有感

读胡晓燕《民情日记》有感 本文简介:

读胡晓燕《民情日记》有感近日,在网上读了黄冈市纪委常委胡晓燕的民情日记《正月初三回平湖》,记录了他回到工作了十二年的“老革命根据地”----罗田县平湖乡。访民情的点滴细节。读后感受颇深。这是一篇切合实际的日记,这是一篇反映群众心声的日记,日记中涉及到村子、房子、孩子等现实问题。读她的民情日记,你能体

读胡晓燕《民情日记》有感 本文内容:

读胡晓燕《民情日记》有感

近日,在网上读了黄冈市纪委常委胡晓燕的民情日记《正月初三回平湖》,记录了他回到工作了十二年的“老革命根据地”----罗田县平湖乡。访民情的点滴细节。读后感受颇深。这是一篇切合实际的日记,这是一篇反映群众心声的日记,日记中涉及到村子、房子、孩子等现实问题。读她的民情日记,你能体会到作者一种别样的风采,并深深地被这种投身党的事业的意志和豪情所感染。

《民情日记》让我读出了农村的变化。对于山区来说,路就是命脉,一条通往山里的路就意味着幸福和希望。胡晓燕在平湖乡工作的十二年,从来没有停止过修路,从羊肠小道到泥巴路再到水泥路,通村路由三米五扩宽到五米了,这是老区广大农村,在党的惠民政策下,发展前行的缩影。

《民情日记》让我读出了党风廉政教育的缩影。平湖作为罗田腹地乡镇,宗族意识和送生日礼的风气在以前一直都很浓,同事之间日益严重的大办酒席风,导致“人情酒”变成了“人情债”。如何捅破这张窗户纸达到改变风气的目的,苏家山村书记晏建国通过“躲生”等方式,从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入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引导村党员干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形成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良好社会新风尚。现在村里干部都不办生日了,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日记里有真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进村入户让更多党员干部农村根脉扎得更深,“地气”吸得更足。她用心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洋溢在日记中的是干部对农民群众的真感情,也有农民对干部、对党和政府的真感情,是感情的交融。“我在平湖工作期间就非常重视教育,凡是考取黄高的孩子都要上门慰问,平湖的孩子也很争气,那几年的中考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这次也巧了,走访三个村,三家五个孩子都至少是大学毕业,有四个是名牌,现在有两个在大学任教。”这些文字是真感情的流露,读之令人敬佩。日记反映了当前农村教育的实况,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农民兄弟姐妹的真情。日记文字流畅优美,有的段落很像感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对农民兄弟姐妹的深厚情感表露无遗。

胡晓燕对农民离乡背井外出务工十分理解、同情和支持。她在日记中写道,大多数的钱还是外出打工的人带回来的;农村无产业、集体无实业,自生能力弱。这种青壮年劳动力的离开,极有可能导致农村衰败。对待乡村,作者真心地祝愿乡村能够涅槃,不仅保留最美的景致,更能承载乡愁和依恋。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少人被金钱、利益左右灵魂,多少人忘记了最初是为何走上工作岗位的。胡晓燕充满真情的《民情日记》,用朴实的语言书写了广大农村干部奔小康的真实历程。放下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多到基层中去走走、看看、听听。迈开脚子,沉下身子。作为一位在山区长大的新时代青年,看到一位家乡的党员干部写下对山区百姓充满感情的民情日记,分享 “脚印农家”的真知灼见,深夜久久难以入睡,起身疾书写下此篇短文,记录下感想,不妥之处,诚请读者诸君教正是盼。衷心祝愿63万罗田父老乡亲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文/李志来)

读胡晓燕《民情日记》有感 本文关键词:民情,有感,日记,胡晓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胡晓燕《民情日记》有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7801.html
推荐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