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观后感 3篇 本文简介: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观后感:在平“语”近人中学做“好后生”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在这期节目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赵家河村“好后生”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好后生”是老百姓对习近平总书记发自内心的最质朴、最崇高的评价。在短短七八个月时间里,习近平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观后感 3篇 本文内容: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观后感:在平“语”近人中学做“好后生”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在这期节目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赵家河村“好后生”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好后生”是老百姓对习近平总书记发自内心的最质朴、最崇高的评价。在短短七八个月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用为民、务实、担当的精神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也让群众深深记住了这个“好后生”。
人民最重,人民最亲。尽管“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但青年习近平积极响应号召,到陕北农村插队,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心里始终装着百姓、想着百姓,在艰难困苦境遇中磨砺,在丰富基层实践中成长,造就了习近平总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格品质,成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善说“土”话,做有人情味的“好后生”。“一听说近平开会,都赶紧过去。”“他讲得可有意思了,讲路线教育,讲咱农村的这些事,特别实在,都是跟我们社员密切相关的。”语言是干群交流的重要媒介,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条件。说群众喜欢听的话、贴心的话,说群众愿意听的话、听得懂的话,才能密切干群鱼水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铁还须自身硬”“老虎苍蝇一起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一系列既通俗又深刻的重要思想和论断,为我们如何运用群众语言树立了典范。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说话,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把话说到群众心里去,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更是党的执政根基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重要保证。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善走“土”路,做有泥土味的“好后生”。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驱车300多公里,来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连夜听取了省市县主要领导同志的工作汇报。冒着严寒来到几个贫困村,走访贫困群众。盘腿坐在炕头上,仔细地询问群众收入、粮食、取暖、上学、看病等关乎百姓生活的每一个细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的牵挂、亲切的嘱咐,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振奋,集聚起无穷的信心和力量。坐在同一条凳子上方能拉近心的距离,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就能赢取多少民心。主动到田间地头去,到农民家里去,到生产一线去,与群众同吃同喝同劳动,和群众说百姓事解百姓情,深深扎根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我们党才能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善用“土”法,做有汗水味的“好后生”。在赵家河“蹲点”期间,为了治理神车沟,习近平带领群众白天大干、晚上夜战,不到三个月,就把神车沟平平整整地填好了,打好了坝,赵家河这一下就增加了近百亩的土地。办扫盲学习班、培养基层干部,搞农田基本建设、粮食生产,半年多时间里,习近平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为赵家河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以百姓之心为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具体之处抓好民生问题。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务实情怀,厚植实干精神,鼓足实干劲头,练就实干本领,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始终捍卫人民利益、始终做利民之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比不上老百姓的夸奖。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说群众话、走泥土路、干实在事,以奋力拼搏展现风采,以务实作为赢得民心,以沾满泥土的脚步砥砺前行。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观后感:如此“平语” 怎能不“近人”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连续几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此后,《平“语”近人》立刻刷爆朋友圈,短短几天时间里,在基层党员和群众中更是引发了收视狂潮,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习近平总书记的许多金句也成为党员干部的热搜词和话题榜。
《平“语”近人》之所以火遍大江南北,刷爆朋友圈,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从《平“语”近人》中,我们读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沉情怀,明白了什么叫“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看到了什么叫“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启发这我们在“近人”的位置,用“近人”的服务,做“近人”的实事。所以,如此“平语”,必能“近人”,岂有不火之理。
他,是最接地气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官话”连篇,生动平实的语言背后,是他平等、亲民的作风,是他与群众心心相印的感情。比如“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再比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字字、一句句,总是那么的朗朗上口、合辙押韵,习近平总书记用简单明了的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释疑解惑。
他,是最重民生的。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举一动系民生。几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投入精力最多,他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民生问题。每年元旦、春节前后,走基层、访民生几乎成为他的“必修课”,困难群众永远是他最牵挂的人。每每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流,总是盘坐炕头,用聊天般、谈心式的语言娓娓道来。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过冬的棉被有没有?一年的粮食够不够吃?取暖的煤炭够不够用?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难不难?这些最细微、最朴实、最贴心的民生关怀,总能直触人心。
他,是最得民心的。以人民为中心,与百姓心连心。习近平总书记金句精彩不断,话语之间透露着浓厚的为民情怀,句句话语都落在老百姓的心坎里。一句“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我们看到他心中有民;梁家河的“沼气池”让我们看到他一心为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抒发了总书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伟大情怀;“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诠释了他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村民的一句“好后生”,百姓的一句“好口碑”,道出了民心之所向。
他,是最具能量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满了正能量,充满了自信,他常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内心汹涌澎湃的家国情怀。他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导我们立德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他告诉我们,明大德的就应立志报国,守公德就应为民服务,严私德就应克己奉公。他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诫我们要有家国情怀,要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向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修德就要落到实处、从小做起。《平“语”近人》中释放出的强大正能量,恰如智者般教诲、长者般鼓舞,让人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国之本在家”观后感:家国“家”为本 “复兴”梦可成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国之本在家”于10月11日晚播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与“家”的关系的重要论述,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家庭建设、家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话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孟子》中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左传》里的“爱子,教之以义方”,《周易·文言》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阐释“家国天下”,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指点了“家国”迷津。
“修身”以律己。记得儿时,常听祖父念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时不懂个中含义,只是将其烂熟于心,后来才明白这是古代仁人心怀家国天下的远大追求。这里将“修身”列在第一位,就是针对个人而言,必须先“修身”,严于律己,在道德、能力等方面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而整个国家是由无数的小家组成的,倘若实现“家家安”,那国家也就自然安定了。《孟子》所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其理念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与郡县关系的论述是一致的。
“齐家”教有方。“爱子,教之以义方”,是要求每个成年人在“修身”的基础上,用道义来引导孩子,让小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做到了这样,家庭建设就会顺风顺水,省去了诸多麻烦坎坷。这里强调的是教育孩子要以“道义”为准绳,才能体现出真正的父母之爱。《教育学》告诉我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能否达到“齐家”之目的,关键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倘若自己“修身”不到位,就难以有“义方”,“齐家”更没有保障。
“治国”源家风。在《平“语”近人》第四集中,杨善洲同志的女儿杨惠兰和杨慧琴谈到了杨家的家风,对待权力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对待事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对待家庭廉洁持家、甘于清贫。在这样的家风下,家庭一定兴旺发达。“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但看杨善洲、焦裕禄、谷文昌等同志,他们的家风泽被后代,真是“积善人家庆有余”。“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不是危言耸听,近年落马的诸多官员往往都是因不正的家风而毁了前程,那“余殃”肯定是躲不过的。良好的家风可促成清廉的党风、政风,“治国”也就顺畅,天下也就太平。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常说“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强调的自然是公民当以爱国为前提。但这句话是可逆的,如果“没有家”,哪有国呢?没有兴旺的“小家”,哪来的国富民强?“国之本在家”,理论从典故中来,还得运用到党员干部以及群众中去。修好身,建好家,治好国,天下太平,同奔小康;家庭梦,民族梦,复兴梦,伟业可建,梦想可成也!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观后感 3篇 本文关键词:用典,近人,观后感,总书记,习近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