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山学校》有感 本文简介:
刘俊映在工作繁杂的小学教学中,要静下心来读书,实属不易。但这个学期我还是做到了。最近,一本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经典之一,被美国600多所大学指定为必读书”、“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原型”……的《夏山学校》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迫不及待认真品读!书
读《夏山学校》有感 本文内容:
刘俊映
在工作繁杂的小学教学中,要静下心来读书,实属不易。但这个学期我还是做到了。
最近,一本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经典之一,被美国600多所大学指定为必读书”、“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原型”……的《夏山学校》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迫不及待认真品读!
书本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教学个案,来验证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尼尔提出的“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这种“自由发展”的教育是行得通并且值得去做的。
然而,我对于尼尔先生的这种观点则不以为然,原因有三:
其一,也许“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这种观点在小范围的学校当中可以实现,但是孩子终究要长大,当他们走出夏山面对社会的时候你还能说“让社会适应夏山的学生,而不是让夏山的学生适应社会”吗?
其二,虽然尼尔先生的理念是很好的,它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但是连他自己也说“世界各国即使采用夏山的教学方法,也不会维持很长时间”。的确,各国的国情不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其三,尼尔先生反复强调自己关注孩子的情感领域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但是他是否有跟踪调查过学生长大后对于夏山的学习生活有没有留有遗憾?
在我的眼中“夏山学校”虽然有其成功之处,但是面对社会这个大环境,这个学校似乎成为了“乌托邦”。如果因为从这所学校里曾经走出过一些优秀学生就认为这种教学就是成功的,那么从别的学校走出来的成功人士不也证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也是成功的吗?在这个小环境中尼尔先生的“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也许是正确的,因为面对众多特殊学生,是得用特殊的方式加以对待,因材施教嘛!但是当他们走向社会,也许因为他们大多是家庭比较富裕的孩子,所以还有“我行我素”的权力,但是如果夏山曾经接受过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孩子,当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面临的将是“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罗大佑《一样的月光》)?社会是现实的,绝对不是理想的国度,没有人会像尼尔那样包容你,因为你是孩子,因为你是在夏山。但是残酷的现实,有规则的社会是不会允许你过度“自由”的,何况你已经过了年少轻狂的时期了。即使这可以称之为有“个性”,但是别忘了只有有了“共性”才能凸现“个性”。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国外的月亮真的比中国的亮吗?”在国内讨伐应试教育呼唤欧美素质教育的时候,其实美国上下却在反思素质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弊端,他们在后悔“自由”,反而对中国的应试教育大加赞扬并欲学习。
2006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特别强调,在数学和科学两个科目上,美国学生的成绩远远不如东亚国家的学生,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美国经济将会缺乏后劲,美国的劳动力也将丧失竞争力。紧接着政府在《美国竞争力方案》报告中,提出要在今后10年内拨款1360亿美元,用于改善这两个科目的教学现状。
布什政府的这种态度和政策,其实反映了美国教育界、科学界以及各大企业长期以来的共同担忧,其实早在老布什时就曾试图改变这种现象。劳工部副部长史蒂文·劳指出,美国的发明专利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要比任何国家都多,但仅科技创新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一个国家整体竞争力的一半,另一半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市场,而美国未来的劳动力难以支撑国家的竞争力。英特尔公司主席巴雷特在对东亚国家的基础教育非常赞赏的同时,以科技企业界大佬的身份,提出了诸多足以令美国政界、教育界和家长们不寒而栗的警告:英特尔在全球各地物色人才,哪里的教育质量高,哪里的劳动力素质好,它就会到哪里去;虽然该公司的职员目前还是以美国为人主,但美国高中毕业生的数学考试题只相当于初中水平,看中印两国的发展趋势,它将来无需再聘请任何美国人,也能继续成功下去。
多年来专门从事东亚教育模式研究的美国亚洲协会在调查报告中,对东亚教育的诸多做法大为推崇,包括精心制订的教学大纲、教师备课非常充分、各种考试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等。报告指出,美国的教育应该借鉴中国的做法,也要对学生增加压力。
这真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夏山学校》的这种教育之可以作为众多教育中值得借鉴的一种,但是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这仅仅是最为教育者教育理念与方式的一种参考,如果加以推广则是行不通的。中国的教育还是要根据中国的国情,不是别人的就是最好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不知道夏山出来的学生有没有过这样的“后悔”: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有没有感叹过如果当初能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认真地在普通的学校中学习是不是会有更大的成就?或者说不用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如果夏山真的关心孩子的精神领域,那么是不是也应该做个跟踪调查,关注学生出了夏山后的情感变化。?
对于“自由”这个词语的诠释个人的尺度不同,但是无论如何如果要为当初的“自由”而后悔,那么这样的“自由”就值得去反思了。也许作为一个深受“中庸”思想影响的中国人,在文学上崇尚“中和之美”,在建筑上欣赏“对称之美”,而在教育上我也不喜欢把夏山学校的教学经验作为一种教育主流来提倡,所以才会有以上的反驳。夏山学校的教育就把它作为教育百花中的一朵吧!
读《夏山学校》有感 本文关键词:有感,学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