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6日至9日,工作室主持人带领我们工作室成员参加由xx市教育局举办的xx市(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研修班。由于家庭原因,我已许久未参加外出培训,因此对此行我充满了期待。事实也证明,此次的学习,硕果累累,专家的讲座和报告让我们享受了一场思想和思维方式的盛宴。尤其是董xx校长的《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发出中国教育粤声音》的报告带给了我思想巨大的冲击,而董校的才华和对教育的情怀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直击我的心灵,以至于在听完报告后,我陷入了长久的思考和回味。
而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候,正值我们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修改制定的大讨论时期。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重新修改以让其符合目前大环境下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制定也应是围绕“课改”的要求制定出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课程。但“课改”首先改的是什么?我想首先改的是我们老师,改的是我们老师上课的方式。因为正如董校说的“我们身处一个急剧变革的年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这样的一个变革年代,决定了我们老师绝不能墨守成规。否则,我们如何从手机上把我们的学生抢回来。
是的,“以往教材是我们的世界,未来,世界是他们的课堂。我们要走出教室找课堂,跳出课本找教材”。而中职学校学生的性格、能力特点对我们职校老师在这方面的要求尤为高。这样,我们就必须对自己发出“近期三问——在教育中,我能突破自己的经验束缚吗? 在课堂上,我能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吗?在校园里,我能突破自己的知识是局限吗?”我们只有在这三个问题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审视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所上课程课堂的效率,才能让自己作为教师在教育生涯中有所获。
审视一:在教育中,我能突破自己的经验束缚吗?
传统上,我们会认为我们中职生普遍会缺乏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的素养品质。因此,我们很容易过早放弃对我们中职生在这方面的培养。这是我们的经验。但2019年12月13日这一天,我彻底地改变了这一想法。这一天是全中国人都知道的日子——国家公祭日。我们学校要求班主任上一节“国家公祭日”的主题班会。我是17春数模班的辅导员,由于班主任出差,这份差事就交到我手上。此前我在网上搜集了两个视频——一个是“听,这是81年前的南京”,另外一个是“我们没有资格替先辈们原谅战犯”剪辑片段。
那一天,踏进教室,依然是往常的景象——学生们有玩着手机的,有讨论的......依然是那个活泼好动的班级。我首先让他们站起来闭上眼睛听了第一段视频,接下来跟他们一起看了第二段视频作为这节班会课的导入。当我转过身看这班学生的那一刻,我是震惊的,我从未想过这样一班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十分的安静,几个学生眼里含着泪水。以至于那时我甚至不愿意去打破那刻的安静。我想那一刻他们都是有想法的中国少年。或许,我们过长时间地忘了他们也是一群有血有肉、有家有国的男孩子,这种经验的束缚容易让我们教师无法跨越教育的藩篱对这群其实一样有着情感的孩子找准切入点对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显然,我也被这种经验所束缚了!“教育是一场修行”,在这条修行路上,道行还不够的我,在往后的日子里需不断地度化自我。
审视二:在课堂中,我能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吗?
在审视一中提到的两个视频,我是分开分别放给学生看的。但事实上,在11月的时候,我们工作室主持人黄坚强老师给我作了一个“微课制作”的讲座。彼时,我并没有想过将两个视频制作成我想要的效果微课,因为习惯制作微课是解决我们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却忘了它还可以是普及各类知识的工具。这是一种思维的定势!
教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常规思维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容易与社会脱节,中职学校的学生容易与企业脱节,因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带出去感受社会、体验企业不容易。可是,当今是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很多生活体验、社会知识的素材我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网上找到。既然走出去难,那么我们可以带进学校,带进课堂。我们可以通过微课将社会变迁、企业文化、企业需求和科技的发展等融入到我们的专业课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未来不断变迁的社会。因此,微课,在往后不应是我们仅用来参加比赛的工具,而应该让其成为一种课堂的常态。这样,我们教师展示给学生的不单单是专业的知识,还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或许,这样学生眼里就不再仅有手机,因为他们的体验丰富了。
只有这样,我们作为老师才能不断带领着学生突破学习思维的定势,也突破自己教学思维定势。
审视三:在校园里,我能突破自己的知识是局限吗?
歌德说“知识越少越准确,知识越多,疑惑也就越多”,因此,突破经验的束缚、突破的思维定势首先还是要有知识的储备。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知识,唯有阅读,大量地阅读。审视自己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已许久没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籍了。连知识储备都不够,又如何突破局限呢?又如何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做到“师法活”呢?只有读多了,才能思考多,思考多了,你的课堂自然就灵动了。
因此,在往后日子里,必须逼着自己读书,挤着时间读书。
教育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