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人都在热议中国梦,激发人们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发愤图强;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教育是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国之栋梁,凝聚智慧,创生力量,职责所在。因为中国的未来在于今天的青少年,他们成长的品质关乎民族与国运昌盛,关乎中国梦实现的理想是否坚守、目标是否坚定、力量是否坚强。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从青少年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奠基。
基础教育不是追求个人小我的功利教育,是立足国家社会民族未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义教育,是肩负新时期教育人时代担当的责任教育。
我们的教育人胸怀家国天下,但不妄言,追求以高质量的教育为基础;我们倡导人生大志,但不虚言,追求以实实在在的成长脚步;我们激励建功立业,但不轻言,追求以完善自我提升素质为前提。只有扎根现实、怀揣梦想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里师生要专心读书、教书,更要放眼天下。要把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紧密联系,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牢记中国梦,从实现每个人的个人梦开始,立足现实,坚定信念,认同自我,养浩然之气,树立正确价值观,充分认识个体的奋斗努力对促进整个民族前进发展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株洲长鸿实验学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青少年成长途径,引领师生们谈梦想,话现实,关注国运,描绘未来,校园内生机勃勃,师生风貌昂扬向上,呈现出境界高远的大气象。他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回归教育本源。
智为人才之基础,体为人才之条件,美为人才之重要内容,德乃人才之灵魂。崇德尚礼,让道德的光辉涤荡人性的软弱;见贤思齐,以榜样的力量扬起奋进的风帆。古今中外,德育与教育无不备受重视。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义廉耻乃安生立命之根本。长鸿实验学校的德育校本教材的推出,让快乐德育走进校园,迈向行动,贴近师生,为道德培养拓展出了新的路径。
身处知识经济“爆炸”的年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各种媒介上无时不刻在引起广泛的讨论,但是在无论任何专家还是围观者的心中,道德水平永远是一把不能忽视的标尺,可见道德于人,于社会,于国家是处在多么重要的地位。“博士弑母,高分低品……”反思这些悲剧的背后,无不投射出德育的缺失和教育的悲哀。学校正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首先,学校是孩子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这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最适宜的机会和环境。其次,师生互动,相互影响,让德育的普及以各种形式在班级和年级展开,让传统抽象的说理与生动、形象的直接参与形式相得益彰。再次,通过德育校本教材的形式,可以实现教育内容的统一和教育思想的交流,方便师生共建德育思想交流体系。好的引导是健全人格的关键,学校是指挥学子们破浪前进的灯塔,德育校本就是这座灯塔中的明灯。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思潮的涌动,现实的洗礼,危机的潜伏……教育要从灵魂入手,让每一个孩子从心灵上对尚德远志存在认同。这就是长鸿实验学校编辑这个德育课程校本的匠心所在,也是他们勇立教育潮头,基于时代责任所在。
细读这个校本教材,无不洋溢着对美德的赞颂和推崇。 “三字经”和“弟子规”让我们领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那份矜持和坚守;德育论坛中,一线教师的亲身体验和心底的感触通过案例,让责任和良知沁入心扉;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和教育用最平实的文字道出了道德的真谛,为造就不平凡的人指明了方向。以人为本,完善人性,始终是社会和谐存在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德育教育是让这一理想实现不能缺少的手段。元代理学家许衡说过:“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通过学习此书,师生共建的道德传导体系毫无疑问将会让德行传播,让礼仪流行,让纯真依旧,让灵魂安宁。
我们坚信长鸿实验学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实践,抓学生素质,从习惯养成入手,培育好品行,循序渐进,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全面发展、个性优长的高素质人才,就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就是为未来理想现实积蓄力量与智慧,就是为实现社会发展的和谐之梦、强国之梦作出的不懈努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