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机场展览观后感

机场展览观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05 13:39:10 | 移动端:机场展览观后感

机场展览观后感 本文简介:

机场展览观后感近几天我去参加了关于机场地区发展历程的展览,收获非同一般,我没想到自己居然对自己生活了如此久的第二家乡这么不熟悉。在展览的开始,我们来到一层,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以及展柜里的珍贵展品被我们尽收眼底,我仿佛还能看得出前辈们在这里付出自己青葱岁月的英姿。突然一种敬意油然而生,无法自拔。随着

机场展览观后感 本文内容:

机场展览观后感

近几天我去参加了关于机场地区发展历程的展览,收获非同一般,我没想到自己居然对自己生活了如此久的第二家乡这么不熟悉。

在展览的开始,我们来到一层,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以及展柜里的珍贵展品被我们尽收眼底,我仿佛还能看得出前辈们在这里付出自己青葱岁月的英姿。突然一种敬意油然而生,无法自拔。随着一排一排的展品在讲解员深邃嗓音下一件一件被介绍完毕,我们又集体上楼上参观,且必须走楼梯上楼,其实这里有电梯,那又为什么不让我们使用呢?

当我们踏上楼梯的那一刻我就马上感觉到了这个楼梯的不平凡,因为楼梯四周的墙壁贴满了很多泛黄的,黑白的老照片,而且照片拍摄的时间随着楼梯的上升,向着现代的日子靠近,在几张老照片中,我找到了一个我还没来得及接触的亲人,我的爷爷,作为当年机场的总工程师,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那个时候的重要场面,我心里的自豪也更加深刻,一层,二层,三层,一层一层的展览马上到了尾声。我们到达了这里的顶层,四层,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层。

我们来到一个类似开会地点的一个庭室,当我们坐着哪里的座位上不禁将自己的腰板挺直了不少,一阵说明过后,大屏幕突然亮起,原来是当局做的一个沙画短片,背景是一个深邃的男声,讲解了机场的历史,一个又一个候机楼的建设不仅体现了机场的变化,更是体现出了北京市和北京市民的变化。就在这时,一个苍老年迈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是一位机场地区工作的老前辈,,沙画随着他的话为我们演绎了他在机场工作的一生,让我们在场的几位同学和老师的内心十分震撼,我仿佛忘记了时间,静静的看完了长达半小时的影片,展览也随之结束。

这次的展览我收获颇丰,身为一个在机场学习的孩子,这让我十分自豪。

——————白佳鹏

在11月23日中午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了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一个机场的发展史,在那个里面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机场发展的一些老照片和能反应当时历史的一些文物,让我们不经赞叹。

首先,我们进去那个展厅后,有一个介绍人员出来说他是我们这次参观的领队人,于是我们就跟在他的后面开始了这次的参观首先我们看到了机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候,哪里有许多当时周恩来总理和有些外宾或者是和当时的飞行编队的合影让我们看后是无比的高兴,在那些照片的下面就是一些当时的一些历史的文物,之后我们跟着我们脚下的时间数轴去参观下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在二层我们看到了一些机场的发展机场当时已经有了一个独立的机场但是当时的机场太小,不够所有的人都可以坐的,所以当时坐飞机是一个象征,只有县团级以上的人物才能坐飞机之后这个导游还给我们讲了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于1958年03月02日投入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首个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开通国际航班的机场。机场建成时仅有一座小型候机楼,称为机场南楼,主要用于ⅥP乘客和包租的飞机。之后我们就上了三楼在哪里我们看了一个11分钟的一个沙画作品,这个沙画让我感触很深,在这个沙画里面主要是讲了三个老人对机场发展的经历和见闻,让我听后感触很深最后他给我们讲了首都机场是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之一、环渤海地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成员、世界超大型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建成于1958年。1980年1月1日,T1航站楼及停机坪、楼前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1999年11月1日,T2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同时T1航站楼开始停用装修。2004年9月20日,T1航站楼重新投入使用。2008年春,机场扩建工程完工。 截至2017年7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拥有三座航站楼,面积共计141万平方米;有两条4E级跑道、一条4F级跑道,长宽分别为3800×60米、3200×50米、3800米×60米;机位共314个;共开通国内外航线252条。 2018年9月,2017年全球最繁忙机场排名出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排名第2位

——————顾匡

改革开放40周年——机场的变化

我很荣幸在上周四中午参观了机场老年俱乐部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展。

我们顺着地上的时间轴,从1950年开始我,我们顺着一层的展柜看到了当时建国之初也是刚建成机场的时候,在机场工作的员工的证件以及必需品。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小物件”上面有红色的五角星镶着“八一”两个字,外面是2个张开了翅膀的金色羽翼,这就是那时候在机场工作的员工必备的——航徽。通过听讲解员的讲解我了解到:这在当时就是在机场工作的员工的身份的象征。当初,在如今359车站的地方,专门会有人检查每位员工是否有佩戴航徽,如果忘记带了,那就必须得回家去取。可见,一枚小小的航徽,发挥着如此大的作用。

接着,我在展柜中看到了周总理那时候用过的剃须刀,是德国“双立人”牌子的,由此,我不难想象到,首都机场见证了多少我国与外国的友好交流。

紧接着,我们上了2层,在楼梯的2侧,布满了当时的照片,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张,就是一张黑白照片,上面有一辆很老的车,但是车却很奇怪,他没有反光镜,当时讲解人员让我们猜一猜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就连我们的老师也不知道。最后,讲解员才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在建国之初,我们这辆车的寓意是共产主义永不走回头路,一直向前进。不仅这辆车,当时的所有车,全部都是这样。在接着向前走,我看到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和T0的合影,我可以看出,T0和现在的差别真的很大,以前T0上面挂着毛主席的像,而到后来也就没有了,但无论怎么改变T0也透露着浓浓的苏联建设的风格。

最后,我们观看了一个11分钟的影片,这个影片以沙画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机场人每一代的回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人,在机场上班的时候,遇到了他的老伴,并与之相爱一生。他们将他们毕生所有的时光都奉献在机场的建设上面。我观看完之后,心里很感动。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从小在机场长大,我们是机场的未来,机场以后的建设与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更要刻苦学习,长大才能为国分忧。

——————曹宇丹

机场地区的发展

首都机场,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地区的中心机场,现在的机场地区很发达有三个主要的航站楼分别是T1,T2和T3,他们现在都是很国际化和科技化的设施,但在几十年前刚健的时候我们却了解的很少,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前往参观了北京机场地区发展40周年的活动场所前去了解。

我们先是了解了有关机场建设的一些图片,和它们的一些用处,第一列展品是几十年前飞行员的物品这包括水杯,制服等等,在墙上也展出一些在机场时候的国家领导人拍的照片,听讲解员说领导人在拍照时都是很突然的,在那些照片上有这邓小平与机组的合影等,在二层我们了解到那时飞行员有一个特别代表身份的标志,在359车站必须显示,否则不能上车,这个牌子成为飞行员的身份象征,然后就是周恩来总理的办公桌,周总理的办公桌极其简陋可以看出周总理的生活很简朴,在参观完机场的建设图片和一些其他介绍后,我们来到会议室观看了一个13分钟的纪录片,分别是四位在机场工作的老人他们管理航空油料,维修等工作,在纪录片中我们了解了机场这几十年的重大变化,他们为机场奉献了很多,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他们对机场的热爱,在观看完记录片后我们来到最后一层,那里有很多奖杯都是代表着为机场工作的人的一些荣誉。

————————陈宏涛

机场变化读后感

2018是特殊的一年,既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又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机场,建设六十周年。为此老师便带领着我们走进博物馆,来领略我们机场从建设以来所发生的各种“大事”。

走进博物馆,你会看见展柜,里面存放了一些珍贵的有历史代表性的文物。每层楼与另两层楼的连接处的墙壁处放着一些泛着黄的老照片,由此可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于1958年03月02日投入使用,三号航站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首个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开通国际航班的机场。机场建成时仅有一座小型候机楼,称为机场南楼,主要用于ⅥP乘客和包租的飞机。

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透着年代感的沙画。我们从中得知机场有三种员工:离休,退休以及。他们分别讲述了机场从建设以来的变化。从沙画场景的变换,到解说员的诉说,再到年迈的老人们的回忆,无处不让我感到震撼以及感动。每次聆听完老一辈儿的人的话语,都能从他们说话的话语中感到一股自豪之气,我也会因此落泪……

这次的旅行,让我收获重大,使我更加进一步,更加深一步的去了解到我们所生活的机场。我为我的第二家乡而骄傲!

机场展览观后感 本文关键词:观后感,机场,展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机场展览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8234.html
推荐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