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优质公文 > 读书笔记|《倦怠社会》

读书笔记|《倦怠社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8-15 22:00:01 | 移动端:读书笔记|《倦怠社会》

读书笔记|《倦怠社会》

  以前还不觉得,直到现在考上了博士,和其他人交流时常感到自己的浅薄无知。所以,坚持读书,坚持在这里写读书笔记,就当是对自我的一个督促吧。

  今天的这本书为 《倦怠社会》,作者是德国籍韩裔哲学家韩炳哲(Byung-Chul Han),第一次知道这个作者是在海龙果读书会上,他出生于韩国首尔,并在八十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他到德国,学习哲学和德国文学,以及天主教神学。兼有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他,有时候充满着西方哲学尤其是德国哲学的批判精神,有时候又能从中找到很多东方文化的影子。

  否定性消失

  他已有十六本著作,其中最著名之一为《爱欲之死》,韩炳哲开宗明义地将他批判哲学的矛头直指现代社会中爱欲之死的症候——“自恋”情节。自恋意味着当代人只关注自己,作为列维纳斯爱欲伦理学核心概念的“他者”,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消亡了。(新京报书评周刊)

  而在这本《倦怠社会》中,他认为否定性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过量的肯定性。缺乏否定性的同质的空间内,没有敌我、内外、自我与他者的两极对立。新的社会,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暴力形式,即向内的精神暴力,比如抑郁症、注意力缺陷综合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等,这些成为21世纪初的疾病形态。

  作者认为福柯的规训社会已不复存在,因为他的规训和权利理论建立在否定性上,而21世界不再是一个规训社会,而是功绩社会。功绩社会产生抑郁症患者和厌世者,阿兰·埃亨伯格从自我管理的视角看待抑郁症,认为人仅属于自身导致了抑郁症。

  而作者(韩炳哲)认为,是人际关系的匮乏导致了抑郁症,这种匮乏是日益碎片化、分裂化社会的典型症状。由此,作者提出倦怠综合征(Burn-out-Syndrom)不是表达了筋疲力尽的自我,而是表达了疲惫、燃尽的心灵。

  绩效社会导致人们的自我剥削,不是他人对自我的剥削,而是自我剥削。这种剥削更隐蔽也更有效率,因为它来自于内在而非强制,剥削者同时也是被剥削者。

  深度无聊

  过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注意力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感知因此变得分散和碎片化,人们的关注里被全部侵占,因此,人们不再有无聊的时间,而正是这种“无聊”造就了人类关于哲学、思想等文化领域的进步。

  多线工作(Multitasking)是当今人们在工作中的常态,同时处理多项工作任务,而这其实是一种退化。多线工作使人们的注意力涣散,而深度注意力才能产生文化,一味的忙碌不会产生新事物,只会重复或加速业已存在的事物。

  积极生活

  在赤裸的、极为易逝的生活刺激下,人类变得过度活跃,以歇斯底里的状态投入工作和生产。作者认为阿伦特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丧失了沉思的能力,积极生活变得绝对化,从而导致现代积极社会的焦虑和歇斯底里症状。

  《偶像的黄昏》

  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描述了三种任务,人应当学会观看,学会思考,以及学会说话和书写。尼采强调重新恢复沉思生活的必要性,这样人们才能拥有专注力以及持久、从容的目光。通过训练,掌握能够有效阻止、隔绝外界刺激的本能,因为无法拒绝刺激反应,立刻做出反应、回应每一个刺激冲动,这已经是一种疾病、一种倒退,也是疲劳、衰竭的征兆。

  不禁让人想起被即时通讯软件“绑架”的现代人,秒回好像成了一种必备的素质,时间不断地被微信弹框切断,目光无法拒绝那些刺激,对所有外界刺激都保持积极的回应,无法进行沉思生活。这种过度活跃亦是精神衰竭的征兆。因此,一旦积极性加剧为过度活跃,人类竟毫无防御地回应一切冲动和刺激,由此产生了新的束缚,而非自由。有些人认为越积极越自由,只能是一种幻觉。

  《抄写员巴托比》

  “巴托比”源自梅尔维尔,他在《抄写员巴托比》中塑造了一个终身不写的人物,当有人叫他完成除抄写文书以外的工作时,他只会说:我宁愿不。他拒绝写作,拒绝一切“差事”,他只负责抄写这项复制工作。作者梅尔维尔描述的是一个规训社会,巴特比从事的活动是复制,不允许任何积极性存在,他生活在这样充满着传统机制的社会,尚未感受到自我的过度疲劳,以及过劳最终导致的抑郁和自我倦怠感。

  倦怠社会

  最后一章,作者韩炳哲讲了到底什么是倦怠社会。他先从功绩社会入手,功绩社会作为积极的社会,逐渐发展成一种“兴奋剂社会”,人的身体,人类整体都变成一架效能机器,生命这种极为复杂的现象,被简化为效能。这样的积极性导致了倦怠。这一精神状态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由于缺少否定性,因此过量的肯定性占据了统治地位。无节制地追求效能提升,将导致心灵的梗阻。

  外二篇分别为倦怠社会和神圣时间-禁锢在没有节日的时代,韩炳哲认为弗洛依德构想的心理机制和精神分析学只有在压抑性社会中才有效,而功绩社会却不再适用,因为这是一个自由的社会。而这种自由却并非真正的自由,它是一种更大的束缚,是人们内心的束缚,自我的束缚与剥削。

  最后的没有节日的时代,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吗,所有的节日都是消费与购物的狂欢,正如作者最后所说,在如今的超资本住一种,人的存在彻底瓦解,融入了商品关系编织的网络,人类的一切关系都变成了商业关系。现在的各种购物节,所谓的社交营销,不就是这样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书笔记|《倦怠社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8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