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优质公文 > 《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读书笔记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8-20 23:20:28 | 移动端:《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读书笔记

  关于“菊”与“刀”

  菊与刀代表了日本人的两面性,文明与野蛮。日本皇室的家徽(注:又称家纹,权利的象征)是16花瓣的菊花,日本武士道的象征是刀。菊与刀,看似水火不容,实则相依为命,对于菊与刀意象的把握,即是对于日本民族心灵史的挖掘。举起刀杀人或剖腹,放下刀赏菊或游冶——如此截然不同的意境,不过是日本人民族性格的两面。菊花与刀,两种意象,内涵其实是完全相同的:菊花的凋谢,岂不就是刀的拔出?菊与刀,向死而生,为死而生。

  写作背景

  二战之前,美国按照正常的思维制定了和日本的外交政策,然而珍珠港事件宣告这些政策彻底失败。于是,1944年,美国政府为了决定战后对待日本的政策,授命一位人类学教授鲁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的国民性格和思维方式进行研究 (质性研究)。该教授翻阅了大量与日本相关的资料和文章,同时也采访了很多日本战俘最终写成了论文,即关于日本的民族性的报告,这部分成果后来出版成书,在美日两国引起很大的反响。这本书出版半个世纪以来,在美国被当做研究日本的圣经,在日本畅销至今,被誉为“比日本人更懂日本”。因此,这本书对我们了解日本有大的价值。

  儒家文化的影响

  我国唐朝是日本人最认可的老师,他们几乎照搬了中国经济、制度、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却遗漏了中国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其一就是儒家文化的“仁”。日本的伦理体系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日本人把“忠”和“孝”当成最基本的义务,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在中国,“忠”和“孝”仍然有个前提——“仁”。统治者不仁,臣子就可以不忠,“仁”才是超越一切的美德,是一切伦理的前提条件。显然天皇不喜欢这个理论,因此“仁”在日本不仅没有成为美德,有些时候还成为了一个描述匪徒的品质。其具体主要表现在日本的统治者与其说培养士兵,不如说是在打造一群对自己绝对服从、没有脑子和德行的杀人工具。

  为什么二战中日本人宁愿自杀也不愿意投降?

  这也是我们经常在一些电视剧里面见到的情境,一旦日本士兵被俘虏,第一反应就是咬舌自尽。经过分析,发现原因主要有:

  (1)对待战俘的方式。在战争中,日本人是虐待战俘的,所以认为美国人也会这么做。相反,美国人对待战俘还是挺人性化的。所以交战初期,日本人即使在面对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仍然会发动自杀式袭击。到了战争后期,日军逐渐搞明白战俘的待遇竟如此优渥后,投降的比例大幅升高了。

  (2)根深蒂固的思维。日本人认为,战败便失去了名声,更是一种耻辱,理应自杀。书中称其为“对名声的义理”,意思就是一个人的名声一旦受到了玷污,要么立即复仇,要么自杀洗刷污名。也有研究者把这称为“耻文化”。在古代,日本武士的名声不可受辱,否则宁可用生命去复仇。感觉到现在日本还是这样,把名声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一旦名声受损,自杀谢罪的不胜枚举,好像拿着都是那种武士刀的那种。

  为什么二战后德国人认罪,而日本却不?

  在人类学研究中,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之间的区别是一个重要主题。西方人的信仰是典型的罪感文化,一个人如果违反了道德标准,内心会有强烈的罪恶感,但是通过忏悔和赎罪就可以减轻来自内心的压力。只要他们去教堂忏悔一下,意识到自己错了,上帝就会原谅他们,当然了上帝也肯定会原谅他们的。个人认为,罪感文化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道德标准。而耻感文化不同,尽管本尼迪克特只对“耻感文化”进行零零碎碎的介绍,没有具体进行定义。我认为,所谓“耻感文化”,其实也就是一个公认的道德标准,可能指法律这些吧,它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依靠这一标准来发展人的良心的社会。相对于“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更加依赖于外部的强制力来达到那个道德标准罢了。只要不良的行为还没有被公布于众,他就不会感到羞耻,所以最要紧的是隐藏,以维持好自己正义形象。而公开忏悔,只会让自己更加受辱,不会得到解脱。一旦恶行公之于众,自杀对它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解脱。

  我,不是一个懂历史的人,也不是一个懂文化的人!看这本书,完全是处于个人兴趣,想进一步了解一下日本的历史文化。还是很有收获的!对于不同的文化,我们不能妄加评论,唯有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尽管对于日本的文化和历史,我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但是不得不说,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的,如日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前也听在日本留学的朋友说过一些关于日本人的文化和习惯,期待有一天也能进行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呢!从五十音图开始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菊与刀》读书笔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8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