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是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在1949年提出来的,其要点是: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事都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件事情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近乎西方俚语,内容并不复杂,没有大篇的说教,然而却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事故套用这个定律来解释,总能找到事前的蛛丝马迹,正是人们缺乏风险管控意识,存在侥幸心理,使风险演变成事故。
2003年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9时39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射结束后,航空航天局的技术人员在录像回放时,发现航天飞机起飞不久,一块隔热泡沫板砸在航天飞机的机翼上,分解成无数碎片。在观看录像评估风险的过程中,评估小组认为泡沫板脱落属于大概率事件,不会对航天飞机安全返回造成威胁,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8时10分,在太空遨游16天的航天飞机接到重返大气层的指令,重达100吨的航天飞机,以28000公里的时速向地球俯冲而来,机身与大气层急剧摩擦,瞬时产生1400°C的高温,没有隔热板的部位被高温熔化,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灾难发生后,美国航空航天局事故调查发现:在安装过程中,航天飞机机翼上一块隔热板的一颗铆钉存在缺陷,发射时造成隔热板因震动脱落,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后,在例行录像检查时已经发现了隐患,却没有及时采取太空行走的方式处理,致使航天飞机“带病”飞行,返回大气层时缺陷部位因高温融化,发生燃烧爆炸,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这起惊世骇闻的太空空难事故,用墨菲定律解释时可以认为:
一、“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航天飞机是人类高科技、高尖端工程,汇集了无数傲世人才。但是,再高端的项目也需要人的参与,只要有人的参与就会产生隐患,有隐患就会有风险,在人机环管因素中,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可见,隐患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所和任何人群中,只要风险管控不到位,事故就会如影随形,概莫能免。
二、“所有事都比你预计的时间长”。2003年至今已经过去了16年,时至今日,美国进入太空都是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使美国失去了7名优秀的科学家,人类多起太空科学实验也戛然而止,其中就包括中国蚕蛹太空实验项目。这起航天飞机空难事故,直接导致美国无限期冻结了航天飞机飞行计划。
三、“如果你担心某件事情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人类的飞天梦想,人类的太空实验项目都是高科技系统工程,几万甚至几十万工程技术人员,因为某一个人的疏忽,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四、“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在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11时39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发射仅73秒后航天飞机因固体火箭助推器O型密封圈失效,高温高压燃料泄漏造成火箭解体,航天飞机爆炸,也是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17年后的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遭遇了“挑战者”号同样的命运,令世人震惊不已。“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密封圈,以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隔热板,两者本来不是关键技术,但是放在关键部位后,隐患导致风险就会发生灾难性事故。
墨菲定律揭示了事件本源的因果关系,先有“因”这个内在因素,就会产生外在的“果”这个结果。就像你前两天刚刚洗过车,盼望着车辆多保持几天干净整洁,偏偏天公不作美下了一阵泥雨,把你的爱车浇得不堪入目。就像你在大街上打的车,平日里出租车川流不息,你急着打的时一辆车也没有。这就是心理作用,心里想着的就是你在意的,遇上过几回这样的事,就会记忆深刻,再次遇到同样的事就会条件反射,不断重复加深着记忆。
墨菲定律也是概率论,你把一片一面涂了黄油的面包从高处抛下,朝向地面的大多数是涂了黄油的一面,如果不涂黄油,面包两面着地的概率各是50%,涂了黄油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如果说涂了黄油的一面是隐患,那么,隐患是不稳定的,总会提前暴露。暴露出来的隐患就是风险,风险不经管控就会造成事故。
墨菲定律之所以被人们普遍接受,自然有它独到之处,有着深入研究的必要。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或者安全监察人员,时刻牢记安全生产方针,时刻践行风险预控理念,勤于读书,长于思考,做到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才能保证长治久安,延长企业安全生产周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