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只是想着彭彭推荐的书,就去看了。看了目录以后觉得有点意思。在高铁上基本看完。确实给我有很多的触动,和一些新的视角。
1.时间管理的黑洞
最小阻力原则: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
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取工作时代关于生产能力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
将注意力转移到某种肤浅事物上的冲动
最普遍的五种包括:吃,睡和性,在困难工作中休息一会儿!!!
查查邮件,看看网站,上上网,听听音乐, 看电视。
我理解的是现在的工作,很多不像之前的农业社会,不是你努力工作,你会收获到更多的稻谷或者更大的南瓜,现在的工作是很多元,多变,最重要的很多成就指标是没有那么具体的实物,但我们却还是以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指标来衡量自己的工作。
而因为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反馈指标,我们在工作时,就会选择最简单和最容易做的,而不再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好。
书上说到注意力转移的问题,我才发现我经常会容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会转而去做一些放松性的行为。会容易选择简单或者容易做的,而不是去面对和处理困难问题。
这个给我一个很大的警醒,当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会在深度工作时,选择不上网,不去做这些轻松的事情,而是正面的思考和处理问题。
这几天尝试深度工作,效果不错,当遇到困难时,自己会自然的想要去干点别的,但还是选择去做,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发现做完后并没有自己想像中那么难。每天完成工作后,会更有成就感。
想一想孩子有时候也会这样子,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逃避,或者完成任务而不是真的去解决难题。有时候孩子是没有看到真正解决难题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以及自己真实的成长。
我想作为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比方说不是读好课文,而是清晰,流畅的读课文,不是做口算题要快要正确,而是我们的正确率要多少,做多少题多少分钟
。
最重要的是当孩子因为遇到难度而想要放弃或者不愿意做的时候,我们如何跟孩子一起坚持去面对挑战。我想的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记录孩子的成长轨迹,比方说口算的正确率,时间。
另一方面评估事情的难度,拆分成孩子可以做到的部分。一步一步完成。
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
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越过良好的意图,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
比如规定时间工作,开始工作的仪式,结束工作的仪式
这一点很重要,当选择这种方式成为一种习惯,就不需要那么多意志力。
而养成习惯,可以自己设置一些仪式,每天坚持。
尝试深度工作,我选择每天精神状态比较好的上午,开始前,先做计划,并定下目标。
完成后打勾,并且提醒自己今天的深度工作完成。
其实这个也很适合给孩子培养习惯。比如说晚上孩子睡觉时间不固定,睡觉前需要不断催促。和孩子一起订立一个睡前清单 ,将睡前需要做的事情都列出来,一件事一件事的完成,然后上床睡觉。
每天都这样做,孩子养成这样子的习惯,睡觉就不再是一个烦人的事情,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比方说乐乐的睡前清单,就是先刷牙,洗澡,然后上床亲子阅读,听一个音频故事,睡觉。每天都是这个节奏,孩子自然到这个时候就会想要去做,不做还难受。
应该做和如何做
我问你如何做,你却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只是不知道如何做
应该做什么,战略(概念),思考
如何做,如何实施,方法,执行,落实
这句话可能道出了很多的问题,经常会有妈妈来咨询问题,等我回答了以后,还是会问那要怎么做的呢?我以前可能有些不理解,我不是告诉你怎么做了吗?
其实我说的是应该做什么,而妈妈们想知道的是如何做。
我在想为什么我没有说如何做,因为每个家长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你只要这样,这样做,孩子就会那样那样了。
但我也想到如果妈妈们其实是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应该做什么,但却卡在不知道如何做。
更细致的指导,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可能对于妈妈们来说会更容易理解或者学习到。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
1.关注点放在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明确,清晰,对自己有益的目标)
2.引领性指标和滞后性指标
短期表现,激励自己前行
长期益处
(专注于极度重要的深度工作状态时间)
3.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记录深度工作的时间,记录成果将两者关联起来
4.定期问责每周反馈,总结(回顾,庆祝,清理:打到坚持的办法)
给自己设置深度工作时间时,也要注意筛选对自己来说重要的,有明确目标的事情。
并仅有长期目标的指引,短期自己的变化和成长,是激励自己不断坚持的动力。
记录自己深度工作时间,以及深度工作的成果,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鼓励(可见的一个标准)
每隔一段时间回顾,自己进行反馈,总结,庆祝自己做得不错的地方,调整自己做得不够完善的部分,这样才能更好的坚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