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优质公文 > 《哲学史讲演录》读书笔记——开讲辞及导言说明部分

《哲学史讲演录》读书笔记——开讲辞及导言说明部分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8-25 21:13:56 | 移动端:《哲学史讲演录》读书笔记——开讲辞及导言说明部分

《哲学史讲演录》读书笔记——开讲辞及导言说明部分

  一、 导言前面的开讲辞

  1.黑格尔在开讲辞中表达了自己的期望,期望“哲学这门几乎消沉的科学可以重新扬起它的呼声”,重新受到人们的注意和爱好,希望“这个对哲学久已不闻不问的世界又将倾听它的声响。”[注:可以看出,黑格尔是将哲学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的,是认识论的角度,不是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角度。西方,将哲学当一门科学来研究的,或者说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研究的,黑格尔不是第一人。而在中国,冯友兰可能是第一个。]

  2.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不关心哲学?

  黑格尔分析:“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到自身。”

  [注:也就是说许多非本质的东西遮蔽了生命本身。反问下自己:我有时候是不是真的那么忙碌,不得闲?是没有安排规划好,还是找借口?

  那我为什么又被哲学吸引呢?或许是我的生活中有许多触目的东西吧,还有些对伟大人物是如何产生这些伟大思想的本身的好奇吧。]

  3.然后黑格尔提出研究哲学的第一个条件:

  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于精神力量的信仰。

  特别喜欢他的这段话:“人既然是精神,则他必须而且应该自视为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切不可低估或小视他本身精神的伟大和力量。人有了这样的信心,没有什么东西会坚硬顽固到不对他展开。”[注:深有感触,曾经哀叹自己丢了共读的的机会,读不懂《存在与时间》、《哲学史讲演录》等等经典书籍,可现在不正赶上了指间渡共读的好机会吗?再次感谢指间渡各位。]

  二、 导言前面的说明

  这篇黑格尔主要讲了与其他学科相比,为什么更需要在讲哲学史之前必须先有个导言,他的目的是“把需要讲述的哲学史的对象首先正确地加以规定。”

  1.那就首先先要确定哲学史这门学问的概念,也就是给哲学史下个定义,说明自己对哲学史的一个观念。然后“根据概念就可以决定那些对它是最重要最适合目的的材料,并且根据事变对于这概念的关系就可以选择那必须记述的事实,以及把握这些事实的方式和处理这些事实的观点。”这是研究哲学史的一个最初前提,也就是对历史题材的看法要先确立起来,提出一个确定的历史观,黑格尔说这样“历史才能得到一惯性。”而且,“如果从一个恰当的观点去看哲学史的题材,它自然会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这只是从外面去考察历史的叙述产生的问题。[注:这里黑格尔先排除一种对研究哲学史的看似正当却空泛无趣的要求:“毫无偏见地陈述事实。”黑格尔反对没有任何历史观地去罗列一堆无意义的题材,他反对没有观点的“卷帙繁多”“学问广博”的哲学史,那样的哲学史家只听到各种“意见”,各种“音调”,却发现不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和谐性”。我想这里黑格尔是提醒我们先倾听他的观点,避免我们将注意力放在我们与他不一致的观点上而去纠缠那些与主题无关的东西。例如根据他的哲学史观,中国哲学是不值得选来研究的。我们就不必去纠缠黑格尔为什么这么偏见,而是先悬置疑问,去听听黑格尔是如何处理那些繁多的史料的。

  事实上,越往下看,越觉得黑格尔厉害,在将哲学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方面,他做到了极致:他用发展、辩证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在他之前,只有亚里士多德把亚之前所有思想成果全部贯通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而黑格尔不但把黑以前所出现的一切哲学思想全部贯通到自己的哲学体系里,而且面对那些过去彼此冲突的思想,还建构出来了一个一贯的解释,把整个哲学史变成了他自己的哲学,的确,黑格尔的智慧与格局无人能比,但是也可能正是因为他的思想体系没有任何自相矛盾的瑕疵,没有任何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海德格尔提出来了,但是他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黑格尔的独特地位是无人取代的。如何对待前人的思想成果,黑格尔后面有论述,为我们作了指引,具体后面会说。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比较而言,马克思做得就比费尔巴哈好,他们一样在唯物唯心上都不同意黑格尔,但是费尔巴哈却“倒洗澡水的时候连孩子也扔掉了。”其实,马克思也将“存在”“存在者”化了。黑格尔提出的“精神”传承,让我想到了我曾经解读过的一个绘本《神奇飞书》,如果人类没有“精神”传承,延续,那么活着就会遭遇虚无的风暴袭击,一切文明将变成废墟,生活也失去了一切色彩。而“精神”的传承延续就是靠书籍,靠书写、阅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的最根本的回答。]

  2.第二,黑格尔认为要规定哲学史对象,更重要的一点是确定“哲学”的概念。也就是给“哲学”下定义。他认为“只有真的哲学概念,才能使我们理解那些根据哲学的真概念从事工作的哲学家的著作。”

  黑格尔重视思辨,他反对把握哲学内容的两个做法:(1)仅仅了解文字的文法意义。(2)仅仅了解它们在表象或感性范围里的意义。

  什么是“真的哲学概念”,黑格尔提倡采取科学的方式,反对武断的方式去规定哲学的概念。他说哲学的特性是“它的概念只在表面上形成它的开端,只有对于这门科学的整个研究才是它的概念的证明,我们甚至可以说,才是它的概念的发现,而这概念本质上乃是哲学研究的整个过程的结果。

  【注:从这儿就可以知道黑格尔为什么不承认中国有哲学史或哲学了,因为他认为中国哲学只在表面上形成一个高起点的开端(黑格尔称这为“抽象”),而没有将这个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思考发展它(也就是黑格尔说的没有发展成“具体”)。但我们读过海德格尔,已经知道表象或感性也有它的价值。黑格尔说的所谓“真的哲学概念”可以看出他的研究是认识论层面,不是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层面。其实我们现在知道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起于感性,经历理性的分析,最终还是要回到感性那儿去。突然想到,怀特海的认知三阶段节奏也该是现代哲学的成果吧。又偏题了,回到黑格尔的逻辑里来,黑格尔的研究在精确阶段非常迷人。】

  按照黑格尔的逻辑,他接下来的这份导言,即序言式的说明,对哲学的概念的陈述以及对哲学史的对象的规定,并不是一些已经完成的定论,而是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最一般性的纲要,“是必须通过研究哲学史本身才可以得到辩护和证明的原则。”那么,他一开始为什么要先说结论?黑格尔的目的就是为了“撇开许多由于人们对哲学史的通常成见所引起的问题和要求。” 【注:的确,我以前也是认为哲学史就是一堆按时间次序排列的哲学家的生平、论断、命题或意见,对哲学的贡献啊什么的。虽然从其他人那里早就知道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伟大,还运用过他的“正——反——合”这个工具去解读过许多文本,但是我所知道的真的就是个“抽象”,我也希望跟着指间渡的成员们一起穿越这座哲学的密林,让自己头脑中的概念变得“具体”,与伟大的思想者对话,与同行者对话,不断提升自己,真正懂得并做到“自在已然”“如期所是”。】

  【总结:所有的研究者在研究之前,在发表观点之前,都要给自己的研究定个范围,划个边界,对基本概念下个定义,以免引起读者不必要的低级争论。这也许是批判性思维运用在写作上的表现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哲学史讲演录》读书笔记——开讲辞及导言说明部分》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8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