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优质公文 >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8-29 23:14:18 | 移动端:《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八佾篇 <<<

  游氏曰“人而不仁,则人心亡矣,其如礼乐何哉?言虽欲用之,而礼乐不为之用也。”程子曰:“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李氏曰:“礼乐待人而后行,苟非其人,则虽玉帛一交一错,钟鼓铿锵,亦将如之何哉?”然记者序此于八佾雍彻之后,疑其为僭礼乐者发也。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可以说是一种以“礼”为规范的“克己”的修养,这是一种有情的投入——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仁的养润陶冶离不开礼的规范,但是礼和乐都必须要有仁的灌注,仁是礼乐的实质。礼不外在于仁,这种礼成为一种引导,诱发内在于生命的仁。

  礼的基础,是仁。不仁之人,礼乐于他无用。没有仁德之人,谈不上礼,更谈不上乐。即便行礼,即便奏乐,都没有任何意义。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泰伯篇 <<<

  子曰:“兴于诗,(兴,起也。诗本性情,有邪有正,其为言既易知,而吟咏之间,抑扬反复,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所以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于此而得之。)立于礼,(礼以恭敬辞逊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可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故学者之中,所以能卓然自立,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者,必于此而得之。)成于乐。”(乐有五声十二律,更唱迭和,以为歌舞八音之节,可以养人之性情,而荡涤其邪秽,消融其查滓。故学者之终,所以至于义一精一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者,必于此而得之,是学之成也。按内则,十年学幼仪,十三学乐诵诗,二十而后学礼。则此三者,非小学传授之次,乃大学终身所得之难易、先后、浅深也。程子曰:“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特以道学不明,故不得有所成就。夫古人之诗,如今之歌曲,虽闾里童稚,皆一习一闻之而知其说,故能兴起。今虽老师宿儒,尚不能晓其义,况学者乎?是不得兴于诗也。古人自洒埽应对,以至冠、昏、丧、祭,莫不有礼。今皆废坏,是以人伦不明,治家无法,是不得立于礼也。古人之乐:声音所以养其耳,采色所以养其目,歌咏所以养其性情,舞蹈所以养其血脉。今皆无之,是不得成于乐也。是以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难。”)

  (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诗,感于自然,发于性情,是生命的真切、心灵的回声;礼,规范诗情,涵养中正、高尚的情操;乐,是对兴于诗的性情之真的养护,是对因“礼”而立的性情之正的陶冶。通过乐,表达出了一种情,这种情涵纳了礼,礼内蕴了诗。

  诗,是一种情感的迸发与表达,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是一种社会规范。而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则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正是“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论语》读书笔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8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