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里大概也就只有两三天稍微空一些,空闲下来反观过去一个月的生活,对自己并不是很满意,这两天一直苦恼自己的学习进度,虽然这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于是我抽空翻阅了很多关于学习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一本书籍《刻意练习》。
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很多时候当我没有做好一件事情时,总是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天赋不高。反过来说,他人的成功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可能这话会让许多人心生不满,老子做到今天这个成绩,全都是靠自己的努力。
其实关于成功,我的内心一直是有两个声音。举个例子,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我内心的一种声音告诉我,你得加倍努力,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但是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网络告诉我,“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虽然我对这句话保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但它也难免成为内心的第二种声音。
之前时常因为努力和天赋这个问题纠结过很多次,对...我很容易在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上越陷越深。 直到这两天翻阅了开头提到的那本书,我才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知过犹不及,有时候过分看重了天赋这个条件,再怎么努力好像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那干脆不要费那么大的劲好了,成功是属于他们的。
有时候觉得自己太执着于某件事情里的一个点,但其实当你发现自己再难以提高时,可能只是那件事中的一两个组成部分在妨碍你,而不是所有的组成部分都在绊住你。把复杂问题分成一个个认知模块,或许会简单很多。
《刻意练习》讲究的是一种练习方式。相比于漫无目的的长时间的练习,不如明确一个特定的目标,比如今晚锻炼身体,目标具体一点就是今晚锻炼40分钟,分别是慢跑20分钟,无氧运动20分钟。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后,就需要保持专注,书里提到了心流这一概念,也就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入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
当我们做完一件事情后,应该有一个反馈机制,而不是紧接着做下一项练习,整个练习过程需要自我评估,总结哪里做得好,注意保持,做得不好的地方又在哪里,如何去改进。那么下一次的目标是否就可以再提高一些。怎样评判自己的好与不好,这就需要向优秀的人看齐,找到同一行业的老师或者是模仿对象,在工作中这一方式又叫做对标学习。
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走出舒适区,这必然是个艰难的过程。作者说,刻意练习的核心是一种孤独的追求。如果每一次努力都能比上一次进步一点点,而不是单纯的重复。那么即便没有天赋,进一寸也有一寸的欢喜,一定会越来越好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