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的的练习
天真练习:反复做某件事,并指望反复做来提高表现和水平。
有目的的练习特点有四:①有明确的目标;②专注;③包含反馈;④走出舒适区。
面对瓶颈:①试着做不同的事儿,而非更难的事儿;②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
刻意练习物质基础:大脑的适应能力
人的身体总是趋于“稳定”和“平衡”状态。当人的行为做出改变,机体和大脑会为了保持平衡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人类大脑和身体通过发展新的潜力以响应各种挑战的事实,其背后潜藏的原理是有目的的练习和刻意练习的有效性。
刻意练习的目的: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刻意练习的黄金标准
刻意练习和简单目的练习的区别:首先,它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其次,刻意练习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以帮助学生提高他的水平。
最大限度地运用刻意练习原则:首先辨别杰出人物,然后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接着再提出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们那样表现卓越。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找位好导师:提供正确的示范,有效的反馈,设计针对性的练习。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指定明确目标,把练习课程时间缩短,是更迅速提升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
没有导师怎么办:自己设计练习方法,分析研究杰出人物的作品,并复制,对比,纠正。
没有导师时牢记三个F:专注、反馈、纠正。
跨越停滞阶段:最好的办法是以新的方式挑战自己的大脑和身体;攻克特定的弱点。
保持动机:保持动机的两个组成部分:继续前行的理由和停下脚步的理由。
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留固定时间练习,不受其他义务分心。
刻意练习在学习上的应用
教学法的改变
确定学生们结束了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到底应当具备怎样的技能水平。将课程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学生们每次都能掌握其中的一个步骤,掌握了一个之后再转入下一个,直到实现最终的目标。其中每个步骤的设计用于把学生推出舒适区,但又不至于推得太远。
帮助学生创建心理表征的重要性
给他们提供一些可以复制和可从中学习的模型,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至少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中创建详尽的心理表征。让他们明白什么样是成功,需要做什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