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恶意来得毫无道理,却又总能找得到根源。
一本好书,读完之后得到的不应该只是快感之后的虚无,而是应该给我们留下些什么东西。也许是一丝温暖的感动,也许是一抹黑暗中的曙光,也许是一种从未见过的知识,也许是一次审视自我和世界的冲动。
读完东野圭吾的这本《恶意》,我的背后不由地冒出一股寒气,心情是如此的沉重而复杂。我想不到,人心竟然是如此的不可捉摸,以至于让我们难分善恶。
在这里我先抛开东野圭吾对故事神奇的组织驾驭能力,不说他如何让我们在故事情节中不断反转,姑且理解理解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东西。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情节:
‘野野口修’在学校遭受校园暴力,最后为了自保从被施暴方成为了施暴方,被迫帮助暴力头子强暴了一名女孩,从此在心目中埋下无法抹去的伤害。
野野口修有一个同学叫做日高,野野口修因为母亲的影响从小就对日高带着一股轻蔑之意。但正是这个他一直轻蔑的日高,却处处都比他强,不但在校园暴力中表现英勇,而且还对他十分的善良友好,这让他对日高产生了莫名的恶意。
成年后的日高在作家之路上一帆风顺,同样想成为作家的野野口修却一路受挫,因此心中对日高的恶念越来越大,于是精心谋划了一次谋杀案,不但想毁掉日高的名声,而且想占有日高努力获得的成就。
这种扭曲的恶意让人心寒,可是这一切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故事中最可怕的地方,是那看似莫名其妙,难以捉摸的恶意。你一心把他当做好朋友,一直给他善意的帮助,却只因为你比他优秀,就最终成了他最憎恨的对象,这是多么的扭曲和可怕。
也许现实中的恶意,并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般直白,那般让人一目了然,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恶意确确实实的存在这个世界中。也许就在你我的身边,像一条潜伏着的毒蛇一样,不知道何时就会冲出来咬谁一口。
现实中就有很多这样灵魂扭曲的人,他们对别人的恶意和恨意并不是因为别人伤害了他,而是因为自己的无能和自卑。当他们自己无能和自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便会给自己找一个替罪羊,将对自己的不满转嫁为对他人的恨意。
而这个替罪羊,往往却是和他们熟悉的‘朋友’,因为‘朋友’的优秀,因为‘朋友’对他们的好,更容易刺痛他们脆弱的神经,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不堪。
故事中的罪犯野野可修,从小因为对一个地区的偏见,从心里看不起他所处地方的那些人,不跟那里的任何人来往。可是,恰巧是他看不起的‘日高’,拥有着他自己所缺少的一切优良品质,比如善良、勇敢、正直,于是在自卑之余对日高产生了莫名的恶意,这是一种十分可悲又十分可怕的扭曲心理现象。
而造成野野可修这一悲剧的根源,其实是源自他母亲对这个地方之人露出的轻蔑态度。这种偏见深入到了孩子时期的他的骨髓里,间接地影响了他的一生,将他带入了一个彻底歪斜的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其实是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父母在他们身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往往为孩子之后的发展定下了一个基调,以后孩子的人生画卷便会围绕着它来填充。
故事中还揭露了个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社会现象:那就是校园霸凌和校园暴力。
如今,全世界校园暴力的事情缕缕发生,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要根除这种现象却是难上加难,如今并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对策。
书里面讲述了当今校园暴力的几个现象:第一是曾经的‘被施暴者’成为了‘施暴者’,第二是大部分人对这种暴力的行为视而不见,第三是在处理校园暴力事件的时候没有合适的方法。
书中的野野可修是一个典型的被施暴者沦为施暴者的例子,他一开始是被欺负得最多的人,为了自保开始同流合污,成为了暴力头子最大的帮凶,犯下了不可挽回的罪行。他的行为虽然可恨,但其实他也是一个受害者,如果暴力发生的时候得到及时的制止,他也不会走上这条道路。
还有,当校园暴力横行的时候,以班长为代表的大部分同学都视而不见,学校里的老师们在处理的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待着暴力行为自然消失。正是这种大众对施暴行为的放纵和不重视,校方为了省事而不作为的现象,助长了校园暴力的嚣张气焰。
除此之外,从书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学校和老师们对校园暴力的了解其实并不充分,所以在处理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最合适的方法。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他们就以为暴力行为消失了,殊不知它们只是狡猾地隐藏了起来。
以上,都是我从本书中读出的作者想表达的一些东西,对比如今社会中的一些现实情况,让我感受到了很强烈的危机感。
我虽然不是一个教育专家,但我以后可能是一个家长,我也很担心将来我的孩子在学校会遇上类似的问题。所以,我还是有一个美好的期待,希望国家的相关部门组织和专业人士,能够在对待校园暴力这方面研究出一些积极的应对制度和方法。
同时,也希望天下的父母能够正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为孩子人生的第一笔定下一个良好的基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