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70年壮丽发展,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了向伟大的新中国70华诞献礼,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开展了我国教育装备发展史研究,全面梳理教育装备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教育装备行业发展取得成就,探寻教育装备发展规律,把握教育装备发展方向,推动教育装备行业新发展,加快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装备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时代的教育装备,是指为完成教育任务所需的物品所组成的系统,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其所指范畴不同,“教育装备”曾以“教具”“学具”“器材”“教学仪器”“教学仪器设备”等为指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育装备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特殊到一般,由初级到高级,由个别科学目的应用到教育全面普及应用,由个别发明、手工制作到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教育装备主要呈现以下发展特征:从最初的主要依赖进口,逐步发展到进口与国产并重;从定点化生产,逐步发展到社会化生产;从由政府配置主导,逐步发展到由市场配置;从经验化管理,逐步发展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标准化程度较低,逐步走向全面标准化;从主要生产和配置电子产品,逐步发展到生产和配置信息化产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我国教育装备行业的发展轨迹呈现“N”字形态势,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初步发展期(1949年—1965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及管理,对旧教育采取谨慎改造政策,采取先接管、接收和接办,然后有步骤地予以改造,使之获得新生,教育装备取得了初步快速发展。严重损毁期(1966年—1976年):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事业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大量校舍被侵占,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大量散失、被毁,教育部直属教学仪器生产厂先后被下放、移交、转产,教学仪器生产陷于停顿,教育装备行业受到重创。这一时期片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和水泵)成为理科课程的主要内容,正常的知识和教学体系被打破。逐步恢复期(1976年—1984年):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亲自抓教育和科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党和政府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调整整顿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化生产协作的方向,合理调整教育装备生产厂布局,结合教材内容与科技发展的新情况,研制新产品,提高管理效益,积极稳步发展教学仪器设备生产,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的教育装备工业体系。快速发展期(1985年—2000年):教育装备行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制修订行业标准400余项,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全国设立9个教育装备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省市检测站,工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产品质量逐步提高,涌现了一批国家级和部、省级优质产品。到2000年,教育装备行业已建立起自行设计制造,门类齐全,品种多样,质优价廉,以专业厂为骨干、校办工厂为基本力量,社会工厂及民营企业为补充的教育装备工业体系。跨越发展期(2000 年至今):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我国教育事业迎来蓬勃发展。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第一次达到4%,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持续稳定的教育投入使教育装备行业焕发生机,教育建配基准显著提高、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应用模式不断革新、服务教学逐步深化,为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物质基础。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教育装备行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新疆与内地省市中小学“千校手拉手”活动,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等20 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全面改薄”“三通两平台”等重大工程建设,实现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等领域的教育扶贫全方位覆盖,为2020 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更是丰富了教育装备的品种,优化了教育装备的结构,极大地提升了教育装备的品质。以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办学方式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基础教育经费管理和分配的权利下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推行,基础教育实施的八次课程改革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和政策的实施,对教育装备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方向性的调整和巨大的影响。1978年教育部发布的配备目录中列入了大量的新内容、新实验和新品种。为了更好的服务和配合教育改革,教育装备行业于1984年起草并实施了《教学仪器设备研究规划纲要(普教部分)》,于1985年起草并实施了《高等学校物理实验仪器研究和发展规划》,之后又陆续编制、修订了30余种中小学各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这些规划和目录的编制,为教育装备企业研发产品,装备管理部门和学校配备使用产品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参考,对教育装备行业的有序发展做出了科学指导。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机构的几经撤销、合并和调整,从教育部到国务院科教组,再到国家教育委员会,到现在的教育部。教育装备的管理指导机构也几经撤销、恢复和调整:从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到教育部生产供应局,到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1998年体制改革后,教育技术装备职能又转移至教育部多个相关职能部门。为加强教育装备的研究工作,教育主管机构于1964年专门成立了教育装备研究机构——教学仪器研究室,此研究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也几经更名,先更名为教学仪器研究所,之后为事业发展需要,又更名为现在的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在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教育主管部门于1986年成立了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后更名为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2011年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大装备”概念,更名为现在的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为打好行业产品质量基础,开展制定教学仪器标准化工作,教育主管机构于1981年成立了教学仪器标准化协作组(1988年更名为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4年更名为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该组织为我国教学仪器标准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装备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完整涵盖整个教育体系。教育装备产品从针对个别学科的几十种,发展到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学段的2万余种产品和服务;教育装备研发、生产企业从最初的十几个定点生产厂按计划生产,到现在上万家企业按照市场配置,满足我国51万多所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装备需求并远销海外。行业展示会被誉为市场的风向标,能够充分展现行业发展的风貌和趋势。教育装备行业领域,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专业性最强。该展示会的前身是1980年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主办的“全国教学仪器生产供应工作会议”,后为强调展示会的功能,又改称“全国普教教学仪器设备补充订货会”,1997年开始冠以届数,以“第XX届全国教学仪器设备订货会”命名,直到2011年,改称当前的“第XX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示会的主办单位由最初的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移交给中国教学仪器总公司(现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再到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与中国教学仪器总公司共同举办,直到现在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目前,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每年举办两届,已成功举办76届,凭借所取得的突出业绩,已六次荣膺“中国行业品牌展会金手指奖”,并被国家商务部列为重点引导支持展会。
经过70年的发展,教育装备行业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逐步建立了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协调、与国家课程标准相匹配的产业和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深度参与、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新时代,加强教育装备工作成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施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成为教育事业贯彻创新驱动战略、迈向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举措。在促进教育装备行业科学发展中,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注重行业理论建设,成立教育装备研究院,开展横向、纵向课题研究,促进行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开展行业调查、数据统计,研究行业发展与改革中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推动行业大数据建立;举办品牌展会和特色论坛,以展带会,以会促展,搭建展示、交流、合作、发展的服务平台;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规约,选拔和树立诚信典型,构建行业信用体系;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建立行业准入和监管机制,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开展实验教学交流活动、校园阅读活动、新产品鉴定及推广应用活动,促进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导行业会员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教育扶贫和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发展行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70年波澜壮阔,教育装备事业虽只是历史长河的一脉支流,但几代教育装备人薪火相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砥砺奋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合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最强音,教育装备人将继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勇担使命,整装迈上新征程,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以实际行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