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定制客服
  • 删稿联系邮箱
  • be00001@1
  • 63.com
  • 写作材料
  • 扫上方二维码
  • 免费学习写作
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优质公文 > 【读书笔记】阅读——教师成长的金钥匙

【读书笔记】阅读——教师成长的金钥匙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9-07 23:31:43 | 移动端:【读书笔记】阅读——教师成长的金钥匙

【读书笔记】阅读——教师成长的金钥匙

  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阅读都是一个绕不开的永恒话题。而阅读,尤其是专业性的阅读,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这条阅读之路却常常荆棘遍布,疑难重重,比如,该读什么书,该怎么读,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等等。一旦遇到这些令人头疼的疑问,我们便“被迫”半途而废,望而却步,继续回到自己的“舒适区”,久而久之,“阅读”这件事便抛之脑后,从此陌路。

  就在最近半年,我无意识地踏上了这条阅读的“不归路”,我也并不知道前路如何艰险。但庆幸的是,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特级教师闫学的《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这本书中,作者从当下教师在阅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和成长经验,阐述了自己对于教师阅读的观点和看法,令人豁然开朗。

  一、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教师又何尝不是呢?普通的教师各有各的困惑,而卓越的教师成长的道路都是相似的,无非是持之以恒的阅读、写作、反思和实践。其中有一条,是每个教师成长中都不可或缺的,那就是阅读。

  在闫学看来,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生命状态,是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在书中,她多次提到她的成长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可见,阅读是多么重要。

  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尤其对于教师这个群体而言,阅读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闫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阅读可以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教师是一个特别忙碌的群体,身心疲惫是不少教师的真实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闫学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缺乏足够的教育教学智慧,以至于工作效率低,教学成了一种重复的、机械的、死板又毫无成就的工作。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从哪里来?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不间断地阅读,因为不间断地阅读可以让我们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可以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恒心,收获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学会气定神闲地看待问题……为了说明阅读给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带来的双重智慧,闫学举到了这样的一个例子:不少老师在现实生活中都遇到过喜欢拿同学东西的孩子,对于这种行为,教师是恨之入骨的,也经常采取一些不当的措施来解决,比如请家长,当着全班同学批评教育,写检讨…….以此来试图改掉孩子的坏毛病,可往往事与愿违。就是这个现实中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让闫学想到了自己读过的苏霍姆林斯基著作里面的一个例子,在苏的学校里,面对一个叫维佳的孩子曾多次偷窃的行为,教师的做法却截然不同。有一次,他偷了别人的冰鞋,教师先是让维佳悄悄返还了冰鞋,然后鼓励维佳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滑雪比赛得到了一副冰鞋。之后,教师又帮助维佳战胜自己,学会将美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而不是据为己有。他不仅把自己的冰鞋送给了一个小男孩,还用暑假劳动挣来的钱给小男孩买书、衣服和玩具。从此,维佳再也没有偷过东西。闫学认为这个故事可以使我们受到启发,在这件事情中,教师不仅要禁止孩子偷窃别人的东西,更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喜欢的东西可以通过劳动来获得,而且如果你肯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话,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快乐。这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我们的教育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而这样的启发,都是阅读带来的。

  其次,阅读可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观。跟所有教师一样,闫学在刚走上教师的岗位的最初两年,也是在苦闷与彷徨中度过的,繁杂琐碎的工作常常让她感到窒息。就是在这个时候,她很幸运地读到了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在苏霍姆林斯基身上,闫学看到了教育是一件多么幸福又崇高的事业,因此,做一个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的教师成为她不变的理想和信念,成为她前进的动力。由此,我联想到了两年前,我无意间在一个暑假读完了这本书。我发现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和疑惑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我也不禁感叹世上竟有这般透彻地理解孩子、理解教育的人,这本书好像为我打开一扇窗,让阳光照亮了我黑暗和迷茫的教学之路。而后这几年,我发现遇到班上出现的问题,我不再像前两年那样狂叫怒吼,用粗暴的成人的权威压制学生,而是学着静下心来,努力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冷静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发现我的班级在发生变化,我,也在发生变化。后来,我读了更多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我渐渐深刻地体会到,我竟然从事了一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有创造性、也是最崇高的事业。难以想象,如果我没有读到这些书,没有站在那些伟人的肩膀上去看待这份事业,而是仅仅把它降格成一种纯技术性的、教学生考高分的工作来做,那该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当然,一本经典的书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就像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一样,他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悲悯情怀、心灵关切、对人性的尊重,以及永不言弃的教育信仰,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阅读和品味的。而这样的阅读,定会让我们重新去审视和看待教育。

  再次,一个爱阅读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的作用。教师的影响作用,在小学阶段体现得尤为显著。闫学认为,一个爱阅读的教师一方面会影响着他的学生去阅读,很多情况下,学生会由于教师对阅读的热爱而热爱阅读,会由于教师对书籍的迷恋而迷恋书籍。另一方面,教师通过阅读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他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精神层面的启迪和影响。而闫学正是这样去做的,无论是做教师、教研员还是校长,她都坚持不断地在阅读。反观我们的现实,有多少教师是要求自己的学生每天阅读,而自己却不阅读的呢?

  总之,阅读的好处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其中的甘甜和惊喜,需要我们在漫长的阅读旅程中去慢慢发现。

  二、读什么

  当我们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并且开始踏上阅读旅程时,我们免不了会犯“选择困难症”。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书籍浩如烟海,繁杂多样,人们终其一生都是无法读完的;另一方面,我们读得越多,就会发现我们的知识存在着多么大的漏洞,需要用书籍来恶补的地方实在太多,由此生发出一种不知所措的茫然。

  闫学提出,虽然对不同教师而言,由于教龄、专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书目的选择会有所不同,但还是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

  非经典不读。有时间阅读,并不代表有大量的时间阅读,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追求阅读的高效化,要将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最值得阅读的经典书籍上。经典的书籍往往都是经得起时间和读者的双重检验的,它的内涵更丰富,它往往能使我们站在一个至高处,将我们带到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跳出教育看教育。

  有坡度的阅读。有坡度,是指有难度。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是对自己的挑战,让你觉得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舒服”,甚至举步维艰,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力气。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书中传递的信息超越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和理解能力,但是,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引发思考,开阔思路,让我们有种“山外有山”的感觉,才能使我们得到提升、丰厚和转变。

  关注学生的阅读热点。知道学生在读什么,我们才能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因此,了解和阅读学生所读,是一个必然的要求。

  另外,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决定教师的阅读与一般读者的阅读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师的阅读除了享受性的阅读,更重要的是专业性阅读。闫学认为,教师的阅读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目标的,这种知识结构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板块: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开阔的人文视野。这给我们选书时提供了根本性的方向。

  三、怎么读

  读书与写作相结合。阅读会引发我们很多思考,对于我们读过的东西,必须要去整理,记录,时间久了,便会形成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而思考整理记录都离不开写作。闫学在读书的过程中,始终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写作大量的读书随笔。从苏霍姆林斯基到杜威,从洛克到蒙台梭利,从陶行知到陈鹤琴……她把自己的阅读发现与感受意义记录下来,并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敢于挑战有坡度的书。有时,我们读不懂一本书,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知识背景的问题。林语堂先生说:“须知世上绝无看不懂的书,有之便是作者文笔艰涩,字句不不通,不然便是读者的程度不合,见识未到。”其中所说的“程度不合,见识未到”就是知识背景。怎么办呢?兴许我们可以先囫囵吞枣地读,然后读一些与这本书核心内容相关的书籍,这些书读懂了,知识背景也就丰富了,再回头读,相信会比之前读得更好。另外,面对一本读不懂的书,不应轻易放弃,如果反复阅读,也许会渐渐读出个中真味。

  “叶脉”似的阅读。台湾学者唐诺说:“下本书在哪里?下本书就藏在此时此刻你正阅读的这本书里。”我想起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经历。读完一本书,常常能从这本书中发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而这些书里又藏着更多的书,于是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从粗多数到一个知识谱系,从知识谱系再到更广泛的知识谱系,阅读便由此一发不可收拾。闫学把这种阅读成为“叶脉”似的阅读,因为这个过程就像一片叶子的脉络,由脉络输送养分到枝干,最后长出碧绿的叶子。

  好书不厌百回读。一本好书,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总能从中发现新东西。尤其是经典的书籍。

  其实,不管怎么读,最重要的还是,先读起来。闫学提到一个故事:英国小说家斯蒂文森患病之后,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可是他却说:“要是写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写第一页。”只有读起来,所有的方法才有意义。

  四、读书时间从哪儿来

  阅读是如此重要,但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呢?这是我们常常在阅读的道路上遇到的最大阻碍之一。

  闫学提到,如果我们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当成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生命状态,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读书的时间。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ted演讲演讲的内容是关于时间管理的,演讲者讲到了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有一位职业女性非常繁忙,每天的时间都被工作、家庭以及社区活动等安排得满满当当,可是有一天,她家里的热水器坏了,地下室都被水淹没了。于是那个晚上她立刻着手处理,第二天她找了一个水管工,第三天找了专业的清理人员来处理损坏的地毯。所有这些都算在了她的时间表内。总共花了她一周中的七个小时。七个小时。这就等于一周七天每天都要挤出一个小时。但是假如你在这一周刚开始时就问她,“你能在这周抽出七个小时来参加铁人三项吗?”, “你能在这周抽出七个小时指导七个有潜力的人吗?“ 她会像大多数人一样,说,“怎么可能,你看不出我有多忙吗?”但是她最后不得不抽出七个小时,因为她的地下室都被水淹了,她挤出了这七个小时。这件事告诉我们:时间是有弹性的。我们不能创造更多时间,但是时间会自己调整去适应,我们选择去做的事情。我们对待阅读就应该像对待那个坏了的热水器一样,当阅读被我们当作是一件每天必须做的事情,是一种我们想过的生活方式时,自然就有时间了。因为,我们不是通过节省时间来打造我们想过的生活,我们应该先建立我们想要的生活,再来安排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在我们繁杂琐碎的生活中,你的阅读是否占有一席之地呢?它可以像呼吸一样自然吗?

  五、写在最后的话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一项慢的艺术,阅读对教师的成长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渐渐显现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便是去除浮躁,用阅读这把金钥匙打开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书笔记】阅读——教师成长的金钥匙》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8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