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学校上班时经常走访学生,哪个孩子家庭情况怎样,什么脾性一清二楚。可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QQ、微信等逐渐代替了传统家访,老师和家长 “见面不识君”,更别说全面了解孩子、家长了。
这学年我接手一年级,陌生的孩子陌生的家长,和家长见面几乎只局限于两次家长会,偶尔和个别接送孩子的家长寒暄几句,但大多数家长都不认识。为了改变这种尴尬而生疏的家校关系,我决定重拾传统家访,让家访不再“虚拟”化与形式化。通过上门家访,我走近了孩子,把爱和关心带给他们;接触了家长,把家庭教育理念与策略传输给他们。发现了很多很多让我感动的事!也发现了一些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不为我知的缺点和问题。
魏XX,自我约束力极差,课堂上呆不了10分钟,书包乱放,垃圾乱扔,很多学习时间在校园里游荡, 1、2、3对他来说都是天文数字。因为他,班上卫生几乎每周扣分,同学们的学习用品总是被破坏……
晚上家访完静怡家,就给他爸爸打电话,准备就近去他家里看看。魏爸爸一个劲地道歉:“因为给二宝输液,家里没人,可不可以等半个小时,等药水输完就赶回来!”那态度就像做错事的孩子,让我感受到一个农民汉子的淳朴,还有对老师的尊重。我在关心孩子病情的时候,小魏在电话里脆生生的喊,“陈老师,你淋雨没有”,虽然他语句含糊不清,但我真的好感动,特别是后来看到他和爸爸撑着小伞在小区门口等我的时候,鼻子一阵酸楚。原来他也那么贴心,那么可爱。家访中了解到他们家四世同堂,有2位90岁多的老人,一位70多岁的爷爷,一家7口的生活开支全靠魏爸爸一人打工支撑(每年房租都要花六千多),魏妈妈一到周末就领着俩孩子回老家插秧种地,照顾老人。在这样勤劳、孝顺家风里长大的小魏怎么可能品德很恶劣呢!我就鼓励他,“老师喜欢的孩子才会来家访哟!如果你能乖乖在教室里上课,不乱跑乱丢,我就发报喜贴给你!”孩子很郑重的点了好几下头,之后表现有了很大进步。不再私自跑出教室,能正确列队,跟着大家一起上体育课,做课间活动……我也兑现了诺言,发放了报喜贴。
涵瑞宝贝,一个聪明好动、奶气可爱的小男孩,但是他在同学间的口碑一点都不好:一言不合就打人!教育多次无果,每次一犯错误就主动跑到办公室,“陈老师,我又犯错误了。你批评我吧,我发誓以后再也不犯啦!”但老实不过三分钟,下午又开始欺负同学。某天到校,我发现他满脸伤痕,脖子被掐破了皮,还有双手挤压脖子的印痕……一问才知道是把羽绒服弄脏了,被爸爸打的。妈妈批评爸爸也被扇了个大耳光。
当天下午,我顾不上送儿子回家,也顾不上吃饭,直接来到他们家对其父进行劝诫,列举了很多因为一时冲动,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让他明白孩子的行为很受家庭环境影响;教育孩子要讲方法,有尺度。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座谈,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明白了打人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别人更加排斥,不愿与之交往。临走时,涵瑞爸爸感激地说,“因为我的冲动,差点毁了家庭,破坏了亲子关系,非常感谢陈老师!”自那以后,涵瑞宝贝的行为习惯收敛了很多很多。
家访让我了解到小源家境的贫寒,了解到舒妈妈培养策略的多样化,了解到留守孩子的孤单与寂寞。了解到内向的小颖不仅腿脚不方便,还是半边脑瘫儿;了解不对劲春霞那一手鸡爪字不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而是两岁时四个指头被机器打落,缝接手术后遗症造成的;了解到鑫艺爸爸是如何吃苦耐劳,让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友好的家访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我们也见到了他们最真实的状态。其实孩子们的要求并不多,父母太忙,如若老师再忽略他们,他们就会更加孤单,更加沉默。所以我花了整整一个月,坚持走访完了所有孩子,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家长了解到我们对孩子“爱之深、责之切”,会第一时间因为孩子的进步而雀跃,也会为他们的退步而着急。我也要感谢家访活动,家长的肯定与配合,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
当然,我也遇见了个别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教育技巧,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不在意的家长,还需在以后工作中多下功夫,对症下药,转变他们的思想,让孩子优秀起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