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还是要所有行动了。
做学习生活的记录者。
夜晚,结束了一天的喧嚣后安静下来,伴随着小区路灯那微弱的光。风,毫无预兆地席卷进屋,思绪万千。
安静地,记录着。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
献给那些想了解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的朋友们,同样献给和我一样,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们,读一本,了解一所学校的历史,一所学校的文化,一所学校的精神,一所学校的根。
全书分为四部分:人事、师德、课程、学生。
以下是读书笔记
师德缺失带给孩子的伤害远远大于专业水平的不足。
人与人的差别在八小时之外。
她的抱怨就一定是真实想法吗?也许她就是希望上司看到她的努力而已。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重要人物,这是与生俱来的人性诉求。
很多时候,是因为老师不知道应该如何和学生相处,也不懂得教育是怎样发生的,才会用错误的方式做了自以为正确的事情。
了解人性,满足需求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教师看到的世界越大,对学生的研究就越多维;接触的人物越杰出,对教育的思考就越深刻;对资源的连接越多,对学生的帮助能力就越大。
课程改变,教师才能改变,教师改变,才能带给学校改变。任何一场真诚的课程变革,必须基于对人、对教育本质以及对学习本质的科学认识与价值回归。
课程是学校改变的关键,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发者与实施者,资源配置是课程实施的物质保障,良好的学校运行机制激发教师良好的职业状态和生命状态。
龙娃成长课程体系,将学生校园生活全方位、立体化纳入课程范畴。横向上,按照“领域-学科-课程”逐层展开。纵向上,一二年级将儿童生活全部卷入,弱化学科界限,跨学科主题课程,三四五年级主题下的分科+跨科课程,实现分科精准教学,跨科综合实践,六七八九年级充分满足学生学业发展和技能成长的多元需求,分层分类的可选择课程,实施走班选课。
学生的适应能力是相当惊人的,他们对崭新学习生活的接纳速度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每个人都渴望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
如何判断老师是爱孩子的呢?
看他每天看向孩子的眼神里,是否有温暖的笑意和慷慨的鼓励;
看孩子们调皮捣蛋甚至犯错误时,老师能否站在孩子视角,理解孩子的行为,善待孩子的缺点,富有教育艺术地帮助孩子克服问题、获得进步;
看老师是否能够珍视每一个小孩子地创造,小心呵护他们地好奇心和想象力,而不是通过整齐划一地班规班纪让他们变得一模一样。
课程价值深入理解,发挥课程评价的功能,将个人成长与课程价值之间建立意义连接。
全员育人,学生的成长完整而连续,无法分割。
每堂课开始,教师面对的是处在不同起点的孩子,一堂课下来,无论师生多么努力,每个孩子仍旧会以不同终点的事实结束这节课。
学习:
学习是一场旅行,是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
学习是一种相遇,是与他人的相遇,也是跟未知的自己的相遇。
学习也是一种对话,是学习者与新世界的对话。
每日打交道最多的孩子大致是两类——问题学生和优秀学生。不声不响,文静内向的孩子几乎是被忽略的,似乎只是班级的背影。
教育的伟大,在于发现和唤醒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以正确的方式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和成功。
教育不是万能的。
很多孩子成长的问题往往发生在家庭教育的灰色地带,老师常常无能为力,因为改变孩子的前提是改变家长。
教育不能一味夸大鼓励和表扬的作用,必要的惩戒是不可缺失的。
惩戒的目的:
是帮助学生启动自我反思系统,认识错误,心甘情愿接受惩罚,并能积极主动承担相应责任。
父母对孩子宠溺的要命,处处袒护,导致孩子永远以自己的喜怒来判定他遇到的人和事。
父母是没有培训就上岗的职业。一个小生命的突然降临,既让我们体验了生命延续的无限喜悦,也让我们陷入如何让他拥有更加成功人生的焦灼。没有经过“为人父母”的培训,甚至连一本像样的育儿书都没看过,我们就匆忙上岗,以最原始(父辈传承)最主观(我认为)的方式开始教育,而且这项工作的周期最长,没有下岗,甚至没有监督。于是,我们自身成长中的所有问题,稍不经意就会毫无保留甚至变本加厉地映射到孩子的成长中,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存在,这句话并非言过其实。
如果你真正跟着我的思路读完以上内容,认真看完每个文字,你将和我一样,经历一场独特的思维之旅,当你读完完整的这本书,属于自己的一本也就产生了。
与君共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