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这首诗是我从儿子的幼儿园的书本中学到的一首小诗,是的,祖国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七十年来,沧海桑田,我们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巨变,我们的小家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也发生了不敢想象的变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出生在八十年代,听着老一辈人的故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今非昔比,70年,已是沧桑巨变。
一、衣
常言道:人靠衣装马靠鞍。作为一名女孩子,爱美更是女孩子的天性。而小时候的物品匮乏的时代,能穿暖,才是家长买衣服的最主要的标准,通常是一条街上的女孩子穿着样式基本上统一的衣服,70年来,现在的服饰早已从当时的御寒保暖到达了现在的光鲜靓丽。
爸妈那一辈儿人,非农业户口每人每月几尺布票,攒一年到春节,去供销社扯几米平面斜纹布(机制布),大人孩子每人做一身新衣服,那就是很奢侈的事了。孩子多的家庭更是"老大穿新,老二穿破,老三穿的补丁摞"。更有贫困家庭的孩子穿着用化肥袋子改造的衣裤,一看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那不是笑话,那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事。
到我小时候,最高兴、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不光能吃上平日吃不上好吃的,还能穿上新衣服。那时候的新衣服真是舍不得穿,只是在买回来时试了又试,但又生怕弄脏,就把新衣服放在柜子里等大年初一拜年时才穿上。大年初一,不用大人叫醒,就会早早的醒来,穿上妈妈给准备的新衣服,新鞋子,拿上爸爸给买的新鞭炮,起五更,热热闹闹过新年,那时候一套新衣服带来的幸福感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新时代新气象,现代的衣服早就超越了御寒保暖的概念了,现在走在大街上,人们的穿得五颜六色,更注重品位,还讲究衣着的美观得体大方。商场里各种各样款式的服装琳琅满目,不管是衣服的材料,还是衣服的款式,都是第一时间和世界接轨的。国际上流行什么颜色,商场里马上就能买到,国际上时兴什么款式,第二天大街上就有人穿在了身上。
服装种类不断细化,年龄层次也逐渐拉开,人们的着装不断变化着,生活也发生着质的飞跃。从过去过年才穿一身新衣服,到今天衣柜里各式各样的衣服,普通老百姓穿着服饰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
二、食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在吃的方面,早已从以前的吃饱到现在的吃好。父母那一代大多数家庭都是“早晚喝粥,中午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那时候,生活简单,只求吃饱喝足,吃个咸蛋还要切成两半,买什么都离不开票证:粮票、油票、肉票、糖票、真的是有票走遍天下,无票寸步难行。
到我们小时候,家住农村的我,基本上很多吃的东西都是父母自己种出来的,喂出来的。那时候家里总是会养很多遍地跑的鸡、鸭、鹅,还会喂几头小猪崽儿,一是可以卖钱改善生活,二就是为了可以在过年过节时给我们改善生活,解解馋虫。那时候总是最喜欢过生日,快到过生日时总会扒着手指头一天一天的算,因为在过生日的时候会有很“特殊”的待遇,两个糖水荷包蛋,一碗面,或者是会杀鸡宰鹅来改善生活,对于当时很少吃肉的我们来说也是人间美味啊。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开始追求饮食的质量。不只是吃饱而是要吃好,在物质丰饶了,吃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品类繁多。简直就是孔子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干净整洁的菜场里,从北方的山珍到南方的海味,从东方的野蔌到西方的佳肴,凡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岸上走的,一切应有尽有。现在人对于吃,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满足于吃饱饭了,人们更专注的是健康,每餐荤素搭配,有鱼有肉,饭后还要加上一盘水果一杯热茶。因为从人们饮食观念的变化来看,主要是从单一到多元,从精细到粗放,应该说,这是社会的进步,亦可看出时代的变迁,是民众生活改善的一个缩影。
三、住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对于注重家庭观念的中国人来说,房子是头等大事,解放前,房子只要能遮风挡雨就行。老百姓住的大都是“老三间”,不但阴冷潮湿,而且卫生条件极差。房子不仅要住人,还要放粮食,养鸡养鸭。一到晚上,家里老鼠乱窜,“吱吱”乱叫。
父母那一代小时候住的房子是土坯房,用稻草还有泥土自己做的砖坯搭建的土房子,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也是常有的事情。到我小时候是砖瓦盖的平房,厨房里大锅灶,烧的是柴草,每次生火做饭,都是一屋子烟。那时候做饭我总是坐在灶台旁边帮妈妈生火,有时候呛得眼泪直流。正所谓:黑厨房,土灶台,一日三餐不离柴。那是那个年代大多数中国人的居住现状。在当时就在想如果可以有往外抽烟的机器可该多好啊。
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里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农村里,小洋房,小两层,小别墅,一个个小院更是变得更加精致,房子不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住的地方,而真正的成为了一种生活的地方。养花,种草,养鱼遛鸟,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诗情画意,屋内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设施也是应有尽有,让人开始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带给普通老百姓的红利。
其实,不只是住房,从禁锢走向开放,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的羊肠小道变成了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高铁将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移动支付让我们可以更加便利地买买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从温饱到小康,改革红利给老百姓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行
出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西,走亲戚,上学,上班等等,时常需要使用一种代步工具。从最早的步行,到早先的牛车,马车,到自行车,摩托车,再到现在的汽车,地铁,高铁,无不体现出时代的进步。
我记得小时候农村里的柏油路几乎很少,不下雨时,是尘土飞扬,下雨时是黄土泥巴粘的浑身都是,更别说的鞋子上的厚厚的泥巴了。小时候学自行车就是从一辆破旧的女式自行车开始学起的,那时候如果谁有一辆新自行车,一定是孩子们眼中的焦点。当时出远门的方式最主要的是爸爸的拖拉机,而当时如果遇到下雨天的话,湿滑的地面会让拖拉机现在黄土泥巴里寸步难行。如果村里出现一辆汽车的话,所有孩子都会跟着观望好久,眼里止不住的流出“羡慕”两字。过了几年,家里自行车被扔到了一边,摩托车、电动车开始普及,脚蹬变成了自动,节奏开始加快。到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了自己的小汽车,周末兜风、旅游,说走就走,很是便利。
随着道路拓宽改造,随着交通车辆不断更新换代,人们出门相当便利,要经济实惠型的可以乘坐公交车,地铁,要赶时间的出门就可以坐出租车,叫网约车,要出远门的高铁也是大众的选择。小时候感觉说起北京想都不敢想,觉得那是陆地和大海的距离,而现在到处奔驰在中国大地的“复兴号”让去任何地方成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么大,也出去走走看看,成为了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假日选择,一到国定节假日,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早已见怪不怪了。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在这70年间,我们的衣食住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御寒保暖到光鲜靓丽,从果腹吃饱到健康吃好,从泥土坯房到高楼大厦,从“出行全靠腿”到“飞机和高铁”。70年来祖国发展、人民生活的沧桑巨变,不仅体现70年间祖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珍贵瞬间,也体现在老百姓衣食住行上,这些点点滴滴都见证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的富足。而我作为一名铁路公安,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和谐盛世,也深知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来守护,更需要我们来奋斗。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会越来越美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