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9《流浪地球》观后感:道阻且长,莫问归途

2019《流浪地球》观后感:道阻且长,莫问归途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05 13:51:22 | 移动端:2019《流浪地球》观后感:道阻且长,莫问归途

2019《流浪地球》观后感:道阻且长,莫问归途 本文简介:

当我们在讨论一部科幻电影的时候,我们都在讨论什么?时任国际空间站中国航天员的刘培强,在即将前往宇宙星海执行任务时,对着怀里的儿子说,他走之后,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儿子想他的时候,抬起头就可以看见。17年后,地木行将碰撞,人类决定轰炸木星,反推地球,然而行星发动机的能量差5021公里无法抵达木星。刘

2019《流浪地球》观后感:道阻且长,莫问归途 本文内容:

当我们在讨论一部科幻电影的时候,我们都在讨论什么?

时任国际空间站中国航天员的刘培强,在即将前往宇宙星海执行任务时,对着怀里的儿子说,他走之后,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儿子想他的时候,抬起头就可以看见。

17年后,地木行将碰撞,人类决定轰炸木星,反推地球,然而行星发动机的能量差5021公里无法抵达木星。刘培强请求联合政府,用撞击空间站的方法为行星发动机提供额外能量,他驾驶着主控室,向生命的尽头奔去,途中,儿子刘启的通讯信号终于传输进空间站。

刘培强被高温融化前,对刘启说:“来,儿子,三,二,一……”

“抬头”两个字,没来得及说出口。

当我们在讨论科幻电影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正是那片需要“抬头”仰望的星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欧美大陆始终是科幻电影的主产地,作为普通观众,我们习惯于捧着爆米花观赏一部具备好莱坞BUFF加持的科幻电影,我们通常管那叫作“大片”。

《流浪地球》出现之前,国产硬科幻对于本土电影而言,尚属空白。

2015年3月18日,《三体》正式开机,这部由张番番导演,张静初、冯绍峰等人主演的电影,改编自刘慈欣人气最高的科幻小说。

彼时有许多声音说,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要来了。

然而,2016年6月,电影出品方游族影业人事变动,导致《三体》整支特效团队被更换,关于“已拍摄的素材根本不能用”的说法甚嚣尘上。

影片被无限期推迟上映。

一并被推迟的,还有那个被观众念叨了无数次,都没能真正到来的中国科幻片元年。

直到2019年2月5日,农历大年初一。这一天终于来了。

由郭帆导演,吴京、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等人主演,改编自刘慈欣短篇小说《流浪地球》的同名电影正式上映。

题材类型:科幻

出品/制作国家:中国

对于无数中国影迷、科幻迷、刘慈欣书粉而言,这可能都是值得铭记的历史性时刻。

话说回来,作为一部电影,《流浪地球》是否做到了基本义务:好看?

负责任地讲,超出预期的“好看”。

《流浪地球》的确是严格意义上第一部国产硬科幻电影。

什么是硬科幻?硬科幻和软科幻有什么区别?

软科幻只为视觉系统服务,追求狂轰乱炸、场面宏大,专为影院而生。硬科幻寻求的除了视觉层面的观赏性,更注重造成这种观赏性的科学理论,它希望告诉你,你眼前看到的一切,是怎么依附在严谨的数据理论中发生的。

我们心知肚明软科幻的杜撰,但对于硬科幻的虚实真伪,则要认真揣摩一番。

实则因为——

软科幻拍的是想象,硬科幻拍的是未来。

《流浪星球》的科幻属性“硬”在哪里?它硬在电影开篇用作前情提要的旁白,告诉观众太阳正在急速膨胀,预计不久后要吞没地球,人类为求生存,决定带着地球逃难;硬在空间站中各项基础设施的设定搭建,工作交接、离岗手续、同声传译、休眠机制,和已然形成独立智能人格的Moss;它还硬在,用翔实的论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若非氢氧混合易爆炸的文本理论,刘启一干人拯救地球的情节就无从谈起。

《流浪地球》的最不可忽视的“硬”,在于它时刻不忘自己的科幻属性,并紧密地以此为基础,搭建了围绕末日延展的宏大世界观。

影片伊始,全球范围内的行星发动机已经建造完成,它们提供的驱动力,帮助地球正式踏入了流浪之旅。随即,我们在这颗流浪的地球中,看到了联合政府为人类建造的避难所——地下城。

顾名思义,地下城位于地表以下,耐低温,安全系数高,配套建立了齐全的软硬件设施,住宅、学校乃至娱乐场所一应俱全。若以地表为线,昔日的地上世界与今时的地下城,就是人类社会的两面镜像。

在环境恶劣的末日氛围中,有了地下城,人类的普遍存在便有了扎实的说服力。

但大部分的情节并非发生在地下城。地表以上的末日景象,是《流浪地球》呈现的重点。被冰雪封冻、等同死城的北京与上海,东倒西歪失去生命力的地标性建筑,让这部科幻片在中国观众的视觉中落地,全方位无死角的特效构建,将未来拉近,切实可感。(片中有一座建筑名为“上海奥运大厦”,年份标注的是2044年,同时,从其它废弃的中国城市来看,未来城市的布局面貌可窥一斑,这份来自幕后团队充满趣味的想象力,可谓是增强影片猎奇观感的足量彩蛋)

单有景象怕是不够,既然是在科幻的语境中讲述地球灾难,当然就要有相关情节加以表述,用无时无刻不在爆发的险情,来稳固人类实施“流浪地球”计划的本质动机。

于是地震、塌方、岩浆等灾难片场面接踵而至。CN171-11小队带着能重启行星发动机的火石执行救援任务的一路上,意外频仍,如同西天取经。

那些仿佛为电影院大银幕而生的大片场面,是未来自然的反噬,也是国字号科幻的摇旗呐喊。

值得称赞的是,无论是地下城还是地表世界,无论是微观上展现人类后末日生活,还是宏观上涉及的磅礴恢弘的大片场面,《流浪地球》始终没有越过科幻的圈层。附着科技元素同时各具特色的后现代建筑,确保了跌宕情节的可行性与统一性。

影片搭建并维护世界观的决心,为影片的剧情建立了坚固的底层逻辑。

《流浪地球》最令人动容的“硬”,在于它,或者说它背后的创作团队,赋予了科幻宏伟又细腻的温度。

温度来自人类文明。

有观众问,为什么未来的人类不像《2012》中那样,乘坐飞船直接逃难,非要带着地球一起离开太阳系。

电影已经给出了答案。因为地球承载着人类几千几万年的文明历史,它不仅是一方为物种生命源源不断输送水土的地域,更属于人类的精神寄托,无论在刘慈欣的原著还是改编而来的电影里,地球和人类的关系皆如共同体,带着地球,才叫流浪,抛弃地球,只能是逃荒——泯灭精神,行尸走肉般的逃荒。

这其实也在讨论,何为“活着”的命题。

而当地球即将与木星相撞,联合政府推算出前者生还的概率为百分之零时,我们看到了在即时的情境下,编剧做出的近一步妥协——火种计划。

既然文明的果实注定要毁灭,那就保留文明的种子。

所以后来刘启一行人决定用最后的措施给地球制造一线生机时,令人震撼而动容。这无疑是末日绝境中最耀眼的启示录,一场由最初的一场山火、一场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衍化而来的灭顶之灾,由人类创造,最终亦由人类力挽狂澜。

地球和人类的关系,像极老港片里那些相爱相杀的兄弟,人类曾经狂妄而无尽头地背叛了地球,终于在最后它奄奄一息时良知醒悟,决定倾其所有付诸拯救。

承认吧,“最终救援”段落的催泪,不仅是电影拍得好,更因为,我们同样是文明的种子,果实就在我们心里。无论你对现实中的生活有多么不满意,本性里的精神基因,无法挪移。

这就和足球场上每次听到国歌都会起鸡皮疙瘩一样的道理。

种子要留,果实也不能丢。

《流浪地球》允许人文力量的全盘介入,小至家庭伦理(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收养关系),大至国世情怀种族命运(文明、尊严)。

每个角色背后都有故事。韩子昂带着一家人跟随救援小队进入上海时,感慨道:“我们的家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随即他向收养来的孙女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生活,那种朝九晚五、粗茶淡饭的日常,对于未来的年轻人而言,无比陌生,但它却是促使“流浪计划”计划最终成形的最根本的原因。

正如Moss所说:“要求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不可能的。”

人类身体里流淌着的血,有家的影子,有情感的颜色,它们剥夺了人类一直理性的权利,也赐予了人类可以战胜一切的决心和勇气。

没错,《流浪地球》讲述的就是“人定胜天”的故事。

=======

放眼未来,仅凭眼下一部《流浪地球》,自然无法断言,中国科幻电影的全盛时代将就此开启。

这么说,是对电影,也是对科幻片的不尊重。更何况,抛开所有先决预设不谈,《流浪地球》也并非一部十全十美的电影,剧本的Bug,对白的粗糙等问题我们没必要刻意回避,鼓励要鼓励,批评也要批评。

《歌手2019》第三集的主题我很喜欢,拿来用作题目:道阻且长,莫问归途。

《流浪地球》是一次就现下而言,难能可贵的类型尝试。郭帆和他的团队,将科幻这一难度颇高的题材,带到了中国电影的大家庭中,至于以后,它能否和家庭中的其它成员和睦相处,它自身又会在这里成长到何种地步,我们都不知道。

但是最起码,《流浪地球》证明了,中国电影的大家庭是欢迎这样的成员的,既然如此,其他的电影人,是否能再加把劲,给“小破球”多找几个朋友?

国产科幻电影的前路仍旧白雾茫茫,郭帆撩开几寸,走了进去。

进去了,就别出来。即使迷路,即使困顿,即使眺目远望只有混沌一片,那也是科幻场景的灵感来源。

加油吧,中国科幻。

2019《流浪地球》观后感:道阻且长,莫问归途 本文关键词:观后感,归途,地球,流浪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9《流浪地球》观后感:道阻且长,莫问归途》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8733.html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