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优质公文 >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03-15 22:15:33 | 移动端:《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

  曾国藩,晚清名臣,官至两江、直隶总督,英武殿大学士,一等勇毅侯,是清代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死后谥号为文正,获得了清代文臣最高殊荣,被后世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末世圣人”。曾国藩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以外,也与他人的助力有很大关系。他一生致力于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当时全国的精英。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这些俊彦才杰不仅帮助曾国藩成就一代伟业,而且各有建树,名垂史册。

  想要用人,先要识人。清史稿里记载,“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他每次接待客人,就很专注地看着客人,许久都不说话。”见到(曾国藩如此样子)的客人都会感到惶恐不安,(曾国藩)退下来以后就记下此人的好坏优劣,没有出现差错失误的情况(都评价得非常准确)。他的弟子李鸿章也称赞其师的相人之术,举世无双。

  举个例子,这个人叫江忠源,是湘军中的文人悍将,他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过曾国藩,两个人相谈甚欢。在江忠源告别的时候,曾国藩一直目送着他离去,直到门外,曾国藩才对左右的人说,这个人一定能立名天下,但是最终会悲壮惨节而死。而的事实是,湘军与太平军对峙,江忠源迎战石达开,被后者团团围困,最后苦战力竭,溺水而亡。

  确如曾国藩所预测的那样。可见,他的相人之术确实异乎寻常,他尤擅长于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判断对方的品质、性格、情绪、经历,并对其前途做出准确的预测。他将自己的识人之法进行了总结,命名为《冰鉴》。

  “鉴”,古语指镜子,冰鉴一词就是取冰为镜,明察秋毫之意。曾国藩的识人术在于:重神兼之以形;重常辨之以奇;重礼导之以术。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强调观察透视人的言行、表情和态度中所流露的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再通过对世事人生的体验,总结归纳这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这套理论高明之处在于它能突破古代相术的束缚,通过经验的积累,使相人之术与现代科学暗合,比如说,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等,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但由于受时代局限,书中也有不少迷信臆断的地方,与时代脱节的地方,所以需要阅读的时候需要认真辨别,取精华去糟粕。全书分为7个章节,在这里,我想跟大家重点说说第一章“神骨第一”。

  所谓“神”,并非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它要比“精神”的内容广阔得多,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物,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所谓“骨”也不是人体解剖学上说的骨骼,而是专指与“神”相配,能够传“神”的那些头面上数量不多的几块骨。关于神与骨,曾国藩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稻谷的精华是米,米蕴藏在壳内,碾壳为糠,皮去掉了,精华犹在。所以,人的“神”不会随着相貌的改变而消失。“骨”外有皮有肉,犹如高山上有土有沙。泥土流失,但山石仍岿然不动;同样,人的相貌有变,但骨之风俊神韵不会改变,仍足以判断人的显达。

  那么如何断人神骨?这里给了我们两句纲领性的总结——“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也就是说,看一个人的神,你要看他的眼;看一个人的骨,你要看他的脸。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我们接触过的形形色色的人群当中,那些表现卓越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一双很特别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仅会发光发亮,而且会思考,会倾诉,甚至会直抵你的心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过了很多年,这个人的相貌你已经记不清了,可是他的那双特别的眼睛或者是眼睛里流露出的神采却会让你念念不忘!这是一个人的神通过眼睛得到了表现,正所谓“炯炯有神”。神和眼睛的关系就像光和太阳,神通过眼睛外现,就如同光从太阳中放射出来普照万物,神又藏于双目之中,犹如光本身来自于太阳一样。

  九贵骨各有各的姿态,看头部的骨相主要看天庭骨丰隆饱满;枕骨充实显露;太阳骨直线上升。看面部骨相主要看眉骨显而不露,隐隐约约像犀牛角平伏那里,颧骨有力有势,又不陷不露。五种骨相居其一不穷困;居其二不卑微;居其三,若有所作为,必定发达;居其四显贵;居五者,必定为国家栋梁之才。

  所谓“文人先观神骨”,其实就是指读书人的学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的气质自然就与众不同,仿佛有光,这就是神的一种表现。我记得梁实秋先生写过一篇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在文中他对梁启超先生有这样一番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所谓短小,可见梁公身量不高,但精悍两个字,却写出了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精气神儿。“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写出了梁公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读书人的自信。“左顾右盼,光芒四射”,则表现了梁公眼睛里透出的“神”彩,让人过目不忘。

  那么,神骨之说,对我们现下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这里有三点启发。

  首先,我们可以借神骨之说,考量自身。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的眼睛里有没有神,我们眼睛里的神能不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大放异彩,能不能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彰显我们独有的魅力与风采?如果没有,或者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潜心修炼。神是有质无形的东西,是一个人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思考力的综合体现。作为读书人,我们要通过不断地读书要修炼我们的神;通过锻炼和营养来增强生命力;通过磨练来强化意志力;通过迎接挑战来提高行动力;通过学习和应用来完善思考力。只有这样,我们的神才能更加清明丰厚,圆润纯熟。

  其次,我们可以借神骨之说,考量学生。学校就是最大的造才工厂,而我们老师就是相人的伯乐。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我想说是。每个少年人的眼睛都应当是明亮清澈,神清而爽朗,如同清澈澄清的水。但不少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后天的环境影响或者自身的修炼不足,而逐渐变得浑浊混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给予正确的有效的引导。

  当我们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眼睛,来察知他们的神,探勘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思考、感受、需求等等,这或许比语言的交流来的更加真切。所以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努力去发现孩子们眼睛里的光,帮助他们找到适合发展的道路,那么,我们在成就他们的同时,也就成就了我们自己。

  最后,我们也可以借神骨之说,考量团队。从观人到识人,从识人到用人,提高管理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各尽所能,配合默契,从而产生最佳效能,我相信即使不能如曾国藩那样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也能让自己的事业会蒸蒸日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冰鉴》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9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