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观后感《活着》

观后感《活着》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05-19 12:10:20 | 移动端:观后感《活着》

观后感《活着》

  我有时候在想,可能比苦难更可怕的,是当苦难笼罩时的麻木、和无力感。

  余华的《活着》早有耳闻。查阅过很多的书评,大概讲的都是看完之后的绝望和压抑。我先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版《活着》,里面葛优饰演的男主和巩俐饰演的女主把农村人的质朴和面对苦难时的反应诠释的淋漓精致,就是我接触过的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麻木又真挚。

  第一次看完余华的《活着》,是想哭却哭不出的,是深深的叹息,是被作者笔下细腻又真实的场景打动,是感叹生命的死亡可以如此轻描淡写仿佛死的是一个牲畜。

  第二次连夜认认真真的拿着笔,把《活着》从头到尾看一遍,斗胆写下观后感。这写的不是别人,甚者不是人,而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滑稽,简直是一出好戏。正如书本前言所说“《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忍受三千斤的重压,它没有断。它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讲述了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活着》讲述的远不止这些。”

  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叫富贵的人,他一生经历的各种苦难。他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老婆、女婿、孙子在这短短的六十年里相继离他而去,他亲手把一个又一个亲人埋葬,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跟他一样暮年的老牛作伴,很平静,没有半点波澜,就像书中所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书中每一处精彩的描写你不会热泪盈眶,你甚至都不会留下眼泪,只是仿佛心里有一堵墙,堵的慌,堵的难受,无处宣泄。

  刚刚上面有一句我觉得总结的很好,它讲述的是眼泪的宽广与丰富。对于这句话,我觉得它像是一股麻绳,绳头系着《活着》这本书,然后你开始回忆里面的内容,开始慢慢咀嚼置身事外的你那种想哭哭不出的感觉,然后绳子慢慢牵引出你的现实生活,让你开始浮现每一个有关于眼泪的画面。

  很多时候,眼泪不一定是情绪的表达,它是一种记忆。当你因为某件事情流过太多次眼泪,当你已经麻木或者无感的时候,它依然会流露出来。

  我的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所经历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甚至比书中的剧情还有戏剧化。每当他在饭桌上给我们讲述战争的那段经历,每当讲到他的好战友去世那个环节,他总泣不成声,我也无论听多少遍都泪流满面,无论他在何时何地和谁讲述这件事情,他都会这样流泪,可有趣的是,外公在去年得了老年痴呆,下半身也因为小脑萎缩而不会动弹,他终日躺在床上谁都已经不记得了,可当他口齿不清的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眼里还是流下滚烫的泪珠。我觉得他可能已经触动不了情绪的神经了,只是习惯性的留下眼泪。

  我的奶奶,在过去的一年里痛失两个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只哭红过一次眼睛,剩下的时候,我只是看见她眼里常含泪水,但是没有任何情绪。她坐在凳子上看着我们忙碌的时候,我看见她眼里湿湿的;早上起来的时候,她眼里湿湿的;邻居来了叫她保重的时候,她说:“今后的每一天都是等死的。”时,她眼里湿湿的;看着我们一个个离乡返城的时候,她的眼里湿湿的。我觉得她的眼睛常年都是湿湿的,我都已经分不清这到底是她的眼泪还是液体。

  去年我叔走那年,按照农村的习俗要“闹丧”,反正搞的很盛大。当仪式全部已经结束,我们留下来搞卫生了,有个老阿婆,婆婆梭梭地走过来,牵着我的手,小声问我:“你们家这么多人,什么好事?”我告知她原尾,她的眼眶通红,眼泪一下掉到我的手上,我征住了。然后一秒都没有的时间,老婆婆轻轻擦干眼泪,像个没事人一样问我读几年级了这些无关痛痒的话,就转身离开了,嘴里还念念有词“他是个好人”。我始终无法判定那一刻的眼泪什么意思?是她突然想起了这个人?还是她想起来某段关于他的过往?还是只是阅尽无数之后对生命的哀悼?

  是不是人到了暮年的时候,眼泪的情绪已经不重要了,人生的经历才深深的刻在眼泪里,没有情绪,眼泪流下了,就轻轻擦掉。年轻的时候,眼泪的含义多了去了,是委屈、是惋惜、是愤怒,是辩解,可是,所有绝望到极致的情绪,通常是没有眼泪的。夕阳西下,哪有那么多情绪来矫情,不过是将以往的苦难和经历深深的刻进骨子里,然后全身都硬了,哪怕大脑已经没知觉了,眼睛已经看不见道路了,但是眼眸里的过往还一幕一幕的刷新着,毕竟也只能靠回忆活着了。

  这,就是我对《活着》里讲述的眼泪的宽广与丰富的见解。

  所有的书和电影都没办法用一篇观后感表达所有的精彩点,我所有感的只是这本书的凤毛麟角,里面可以挖掘的东西没办法用笨拙的文字去表达,而一本好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每一个年龄段都会读出不同的哈姆雷特。

  摘抄两段作者细致的描写,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观后感《活着》》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9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