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蝶骨”学习笔记

“蝶骨”学习笔记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05-23 12:23:09 | 移动端:“蝶骨”学习笔记

“蝶骨”学习笔记

  蝶骨是最复杂的脑颅骨之一,位于颅底的中心,通过对它的学习有利于对颅底、颅内(前中后颅窝、蝶鞍等)和颅外各空间(眼眶、鼻腔、翼腭窝、颞窝、颞下窝、)的理解,以及加深对他们之间的沟通理解。

  蝶骨(sphenoid bone)及其相关颅底解剖:

  1、蝶骨概述:

  ①蝶骨(sphenoid)是一块“蝴蝶形(butterfly-shaped)”的颅骨,分为蝶骨体、大翼、小翼、翼突。→每部各有特征(feature)。

  ②蝶骨位于颅底的中心,与多块颅骨(额骨、筛骨、颧骨、顶骨、枕骨、颞骨岩部、颞骨鳞部)连接。→所以蝶骨有多个边缘(margin)。

  ③参与构成多个空间的壁【鼻腔的后上壁;眼眶的部分下外侧壁;翼腭窝的后壁;颞下窝的内壁;前颅底的后部的一小部分;中颅窝底及垂体窝;后颅底的上斜坡】。→所以蝶骨具有多个面(face)。

  ④蝶骨中的孔和裂是以上各空间之间神经血管沟通穿行的通道【眶上裂——眼神经、眼动相关神经(动眼、滑车、外展)、眼静脉;视神经管——视神经和眼动脉;圆孔——上颌神经;卵圆孔——下颌神经;棘孔——脑膜中动脉;蝶骨大翼后缘与颞骨前缘之间有破裂孔(颞骨内的颈动脉管内口开放于此)——颈内动脉,等等】。→理解蝶骨的“孔、裂、管”沟通(Communication)很重要。

  ⑤可以认为蝶骨是以上各空间(鼻腔、眼眶、翼腭窝、颞下窝、垂体窝、前/中/后颅窝)之间的屏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通过磨除蝶骨的某些部分,就可以将这种屏障转变为通道,令我们从一个空间以最小损伤最短距离到达另一空间去清除病变,解决病患。总结一句话“屏障有时也是通道”。

  2、特征(feature):

  1个蝶骨体(body of sphenoid);2个蝶骨大翼(greater wings of sphenoid);2个蝶骨小翼(lesser wings of sphenoid);2个翼突(pterygoidprocesses)。

  (1)Body:

  蝶骨体呈长方形,内包含蝶窦(sphenoidal air sinus)。蝶窦前壁参与构成鼻腔的后上壁,蝶窦的后壁参与构成鞍底,蝶窦气化程度变异很大,根据其气化程度可分为甲介型,鞍前型、鞍形、鞍枕型。蝶窦内有分隔,分隔的数量和部位变异都很大,手术中不能将蝶窦分隔作为判定中线的标志。

  蝶骨体有六个表面:上、下、前、后、右和左表面。各具特征:

  superior surface(前→后):

  蝶骨的筛棘(ethmoidal spine of sphenoid)——两个小翅膀之间的三角形突出结构。它与筛板的后缘相连。

  蝶骨平台(Planum sphenoidale)= 蝶轭(Jugum sphenoidale or sphenoidal yoke)——蝶骨的筛棘后面的一块扁平的骨板。

  视交叉沟(Sulcus chiasmaticus)——为蝶骨上表面的沟槽,横贯于视神经管之间,其前界为蝶骨缘(sphenoidal limbus)后界为鞍结节(tuberculum sellae);其外形与是视交叉(optic chiasm)相适应。【同义词:sulcus prechiasmaticus(交叉前沟), chiasmatic groove, chiasmatic sulcus, opticgroove.】

  鞍结节(Tuberculum sellae or tubercle of saddle)——是蝶骨体上垂体窝(蝶鞍)前面的轻微水平隆起,构成交叉沟的后界。每边都有小的锥形突起,即中床突(middle clinoid process)。

  垂体窝(Hypophyseal fossa or Pituitary fossa)——是蝶骨体上表面一个容纳垂体的深凹(deep depression)。

  鞍背(Dorsum sellae or dorsum ephippii)——垂体窝后面的一块向上突出的方形骨板,每边都有小的锥形突起,称为后床突(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注:蝶鞍(Sella turcica)是鞍结节、垂体窝和鞍背的总称。形如马鞍。

  lateral surface:

  有颈动脉沟(carotid sulcus)。颈动脉从破裂孔入颅后在此沟内向前走行。

  anterior surface:

  蝶骨嵴(sphenoidal crest)——是一垂直正中脊(vertical median ridge),与筛骨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 of ethmoid)的后缘相连,构成鼻中隔(nasal septum)的一部分。在蝶骨嵴的两侧各有一个蝶窦开口(opening of sphenoidal air sinuses)。

  蝶骨甲的上垂直部分(Upper vertical parts of sphenoidal conchae)——位于蝶骨嵴的两侧的薄骨板。参与构成蝶窦的前壁。

  蝶窦口(Aperture of sphenoidal sinus)——位于蝶骨嵴两侧的蝶骨甲上。蝶窦口在内镜下鼻蝶入路鞍区手术中非常重要,打开蝶窦前壁也是以蝶窦口为中心环形打开。常用蝶窦口至蝶鞍的最近距离作为蝶窦的深度(Rhotom教授的数据:成人蝶窦腔的前后径12-23mm,平均17mm)。这一深度对手术器械长度选择非常重要。

  Inferior surface:

  蝶嘴(Sphenoidal rostrum),向下突出的中间脊,它与犁骨形成关节。

  蝶骨甲(Sphenoidal concha)的下半部——为蝶嘴两侧的三角形的骨板。【蝶骨甲(Sphenoidal concha)为蝶骨体前部和下部两侧的一种弯曲的薄骨板,形成鼻腔顶部的一部分。有人称其为蝶鼻甲骨(sphenoidal turbinated bones)】

  鞘突(Vaginal process)——一个三角形的骨架子,从每个翼内板的底部向下和内侧突出。它有助于形成犁鞘管(vomerovaginal canal)和腭鞘管(palatovaginal canal)。

  posteriorsurface:

  蝶骨体的后表面呈四边形,由一块透明软骨板(plate of hyaline cartilage)与基枕骨(basiocciput)连接。成年后完全骨化。

  鞍背和后床突向后下至岩尖连线为上斜坡。再向下至颈静脉孔为中斜坡。

  (2)蝶骨小翼(leeser wing of sphenoid):

  每个小翼以两个根的形式从蝶骨体的前部产生。靠后的根被称为视神经柱(optic strut)。

  在这两个根之间是视神经管(optic canal)。视神经和眼动脉经视神经管,从颅内穿入眼眶。

  小翼突出的内侧端称为前床突(anterior clinoid processes)。前床突位于视神经管内口的外后方,在阅读颅脑CT片鉴别眶上裂和视神经时,前床突是一个重要标志,位于前床突外侧的不会是视神经管,应该是眶上裂。

  蝶骨脊(sphenoidal ridge):①翼点入路需要磨除,以增加暴露空间,减少脑组织牵拉损伤。②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

  蝶骨小翼下缘与蝶骨大翼共同围成眶上裂(Supraorbital fissure)。

  (3)蝶骨大翼(greater wing of sphenoid):

  每一个大翼从蝶骨体侧面向外延伸,形成中颅窝的底部。大翼有以下三个表面(上、前、外):

  Upper surface:

  蝶骨大翼位于中颅窝(middle cranial fossa),其上表面从前向后有四个孔(Four foramina)大致呈半圆形的(semicircular)排列:

  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是一个位于蝶骨体、小翼和大翼之间的,细长的三角形裂。眶上裂内有眼动相关神经(动眼、滑车、外展)、眼神经、视上静脉和视下静脉通过。→通往眼眶。

  圆孔(Foramen rotundum)它向下和向前进入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其内有三叉神经第二神经(上颌神经)通过。→通往翼腭窝。

  卵圆孔(Foramen ovale),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通往颅底下表面。

  棘孔(Foramen spinosum)位于大翼的后部,位于最后面。之所以叫棘孔,是因为它靠近蝶骨大翼下表面的蝶骨棘(spine of sphenoid)。脑膜中动脉经棘孔入颅。→通往颅底下表面。

  Lateral(infratemporal) surface:

  颞下嵴(infratemporal crest):颞下嵴是蝶骨大翼外表面的一个横嵴。它将蝶骨分成上半部(参与颞窝的构成)和下半部(参与颞下窝的构成)。或者说是蝶骨大翼垂直的(vertical)颞面和水平方向的下表面之间的骨嵴。

  Anterior(orbital) surface:

  参与构成眼眶后外侧壁(lateral wall of the orbit),它将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和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分开。

  (4)蝶骨翼突(pterygoid processes of sphenoid):

  翼突(Pterygoid process)从最后一颗臼齿(molar tooth)后的蝶骨体与大翼的交界处向下突出。

  它分为翼突内、外板(medial and lateral pterygoid plates),每侧翼内、外板之间为翼窝(pterygoid fossa)。

  每个翼板都有一个游离的后缘。翼内板后缘上端包绕一个称为舟状窝(scaphoid fossa)的三角形凹陷,下端呈钩状突起,称为翼钩(pterygoid hamulus)。

  翼突内外板的前缘是融合在一起的,作为翼腭窝的后壁。

  3、易混解剖概念解析:

  (1)蝶骨嵴(sphenoidal crest)和蝶嘴(sphenoidal rostrum):

  蝶骨嵴(sphenoidal crest):A vertical ridge in the midline of the anteriorsurface of the sphenoid bone that articulates with the perpendicular plate ofthe ethmoid bone.【与筛骨垂直板连接的蝶骨体前表面上的垂直嵴】。

  蝶嘴(sphenoidal rostrum):the anterior projecting part of the body of thesphenoid bone that articulates with the vomer.【与梨骨形成关节的蝶骨体前突部分】。

  总结:上方的蝶骨嵴(sphenoidal crest)和下方的蝶嘴(sphenoidal rostrum)共同组成了蝶骨体前表面的中线上的垂直嵴,是经蝶手术入路判定中线的重要标志。

  (2)蝶骨脊(sphenoidal ridge)是翼点入路的价值所在:

  sphenoidal ridge:sharp posterior margins of the lesser wings ofthesphenoid bone that end medially in the anterior clinoid process; thesphenoidalridges demarcate the anterior cranial fossa from the lateral part ofthe middlecranial fossa.【蝶骨小翼的锐利后缘,在前床突的内侧结束;蝶骨脊把前颅窝和中颅窝的外侧部分开】。

  蝶骨脊(sphenoidal ridge)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形尖的深度与侧裂池的深度呈反相关性。

  The floor of the cranial cavity is divisible intothree descending ‘steps’ by two sharp bony ridges on each side, viz. theposterior free border of the lesser wing of the sphenoid (sphenoidal ridge) infront, and the sharp superior border of the petrous temporal bone (petrousridge) behind.【颅腔底部可被两侧的两个尖锐的骨脊分成三个下降的“台阶”。前方为蝶骨小翼后游离缘(蝶骨脊),后方为颞骨岩尖上缘(岩骨脊)】。

  蝶骨脊(spheniodal ridge)与sylvian fissure的关系:

  (3)、蝶骨棘(sphenoidal spine):

  sphenoidal spine:a posterior and downward projection from thegreater wing of the sphenoid bone on either side, located posterolateral to theforamen spinosum, so named for its proximity to this spine; gives attachment tothe sphenomandibular ligament.【从两侧蝶骨大翼向后和向下的突起,位于棘孔的后外侧,棘孔因其靠近蝶骨棘而得名,蝶骨棘为蝶下颌韧带的附着处】。

  4、边缘(margin)和面(face):

  蝶骨与多块颅骨之间有缝隙连接→多条骨缝,同时构成多个面。蝶骨本身的锐利边缘。以下从前向后、从上向下、从中间向外侧的顺序梳理:

  (1)蝶骨的缘与面参与构成眼眶的外侧壁及眶尖:

  蝶骨小翼连于蝶骨体的两个根围成了视神经管,也是锥形眶尖。

  蝶骨体的前外侧缘与筛骨纸样板连接。

  蝶骨大翼眶面的内侧游离缘与蝶骨小翼的下游离缘之间为三角形眶上裂。

  蝶骨大翼眶面的上缘与额骨眶面后缘连接。

  蝶骨大翼眶面的前缘与颧骨眶面的后缘连接共同参与构成眼眶外侧壁。

  蝶骨大翼眶面的下游离缘与上颌骨眶面的后游离缘之间为眶下裂,眶下裂向下通往翼腭窝。

  (2)翼腭窝:

  蝶骨翼突前游离缘和蝶骨体前外侧面参与构成翼腭窝的后壁。

  蝶骨大翼与上颌骨眶面之间的眶下裂通向翼腭窝。

  蝶骨大翼上的圆孔自中颅窝通向翼腭窝。

  翼管位于蝶骨体的外下方蝶骨翼突的根部,前后走行,后通破裂孔,前通翼腭窝,翼管在翼腭窝内的开口位于圆孔的内下方。

  (3)蝶骨大翼参与翼点构成的骨缝:

  蝶顶缝(sphenoparietal suture):蝶骨大翼——额骨。

  蝶额缝(sphenofrontal suture):蝶骨大翼——顶骨。

  蝶鳞缝(sphenosquamous suture):蝶骨大翼——颞骨鳞部。

  (4)参与颞窝和颞下窝的构成:

  颞下嵴之上的蝶骨大翼参与构成颞窝的内壁的骨缝:

  蝶颧缝(sphenozygomatic suture):蝶骨大翼——颧骨。

  蝶额缝(sphenofrontal suture):蝶骨大翼——额骨。

  蝶顶缝(sphenoparietal suture):顶骨大翼——顶骨。

  蝶鳞缝(sphenosquamous suture):蝶骨大翼——颞骨鳞部。

  颞下嵴(infratemporal crest)

  颞下嵴之下内侧的蝶骨大翼几乎呈水平,构成颞下窝的上壁的界限:

  颞下嵴(infratemporal crest)

  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

  翼突外侧板根部与蝶骨大翼连接处

  蝶岩缝(sphenopetrosal suture):蝶骨大翼——颞骨岩部。

  卵圆孔(foramen ovale)和棘孔(foramen spinosum)都在蝶骨大翼上,棘孔位于卵圆孔的后外方。

  5、沟通(Communication)

  (1)、中颅窝与翼腭窝和破裂孔的沟通:

  圆孔:上颌神经→翼腭神经节

  翼管(破裂孔→翼腭窝):翼管神经。

  (2)、中颅窝与颅底下表面的沟通:

  棘孔→脑膜中动脉。

  卵圆孔→下颌神经。

  (3)、中颅窝与眼眶的沟通:

  视神经管

  眶上裂

  (4)翼腭窝的沟通:

  与中颅窝——圆孔

  与中颅窝破裂孔——翼管。(破裂孔在颅底内面,由蝶骨大翼与颞骨岩部共同围成,颞骨岩部内的颈动脉管向颅内开口于破裂孔)

  与颞下窝——翼上颌裂

  与鼻腔——蝶腭孔

  与眼眶——眶下裂

  6、神经外科手术入颅中变屏障为通道的例子:

  翼点入颅:磨除蝶骨脊,增加外侧裂暴露空间,减少脑肿胀牵拉。

  鼻蝶入颅鞍区手术:鼻腔与蝶鞍之间有蝶窦相隔,通过打开蝶窦前壁,磨除蝶窦后壁骨质,从而打通到达鞍上、鞍区、鞍旁,甚至斜坡区的通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蝶骨”学习笔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9791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