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高楼时代,居住条件升级了,可一些“楼主”尽管住进了高楼,素养却没有同步提高。电梯抽烟、便溺,电瓶车、自行车、易燃生活物品长期占用楼道,灭火器械从天而降,鸡蛋、苹果砸伤脑门……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怎样的不协调?
材料二: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上了高铁就能全程忍住烟瘾;以前喝醉了也敢开车,醉驾入刑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蔚然成风。可见,遏制不文明行为除了持之以恒的道德教化,关键是要让法律长出“牙齿”,让制度成为“高压线”。
(2)依据材料二,概括法治对社会的作用。
材料三:一次次伤人事件引发了全民对高空抛物坠物这一“悬在城市上空的痛”的关注。民有所呼,法有所应。2019年8月,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三审稿增加“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明确规定:“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根据具体情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特定情形要从重处罚。”
(3)小明看到这些规定非常激动:“有了这些法律规定就可杜绝高空抛物,‘头顶上的安全’就有保障了。”请从厉行法治角度,评析小明的观点。
(1)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公民文明素质不高之间的不协调。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部分公民文明素质不高之间的不协调。
(2)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法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法治维护良好社会生活秩序。法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有了这些法律规定,可为减少高空抛物提供法律依据,可以依法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但是,除发挥立法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外,还需要:①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对违法者依法惩治。②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权。③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4)社会治理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