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筚路蓝缕》读后感

《筚路蓝缕》读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07-02 10:57:05 | 移动端:《筚路蓝缕》读后感

《筚路蓝缕》读后感

  “尊敬的老张头:《神州穿越》大作收到并已拜读,不仅文字清新,写法独特,而且内容丰满,融知识性、趣味性和现实性于一体,是值得一读的好书。美中不足的是,书显得单薄了一点儿,还没看过瘾呢!”老张头谦逊地回应道:“主要是还不够勤奋。”以上是今年6月我和张国宝同志的微信对话。没想到,仅过三个多月,我又收到他刚出版的一本巨著——《筚路蓝缕》,翔实记述我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决策建设的背景及内幕。原来,那本跨越历史的游记只是一部序曲。

  据查,书名筚路蓝缕出自《左传 宣公十二年》: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作者自己说,从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的年代走来,到今天市场极大丰富,故取其名。我们都是同时代人,对此颇有同感。当然,最感兴趣的是书中能源综合篇,我熟悉并在某种程度上也参与的中国和中亚、俄罗斯的油气管道建设的来龙去脉。国宝同志作为主要策划人、实施者,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包括扣人心弦的细节花絮,读起来不仅津津有味,而且将我带入深沉的回忆。

  国宝同志是我的良师益友,15年前得以初次相识。2003年9月,我从波兰转到哈萨克斯坦工作。赴任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中南海办公室接见我,郑重交代说:“你这任大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加快中哈原油管道建设,做好能源外交这篇大文章。”他还让我找国家发改委张国宝副主任了解有关具体情况。第二天,我到发改委请教张国宝,进一步了解有关中哈能源合作的具体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需要使馆配合的事情。国宝是位专家型领导,谈起能源问题,如数家珍,详细介绍了我国的能源状况、利用国外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与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的设想,并对使馆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后来他访问考察哈萨克斯坦时,就颇有远见地提出应尽早铺设与中亚的天然气管道,并让我关注开发利用铀矿问题。

  至今留下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我们俩的一次电话交谈。当时我已从外交第一线退了下来,正在密云度假,他打手机通知参加国家发改委召集的会议,我说自己现在郊区回不去,就免了吧。他说,不行,届时派车去接你,而且强调这次会议很重要,将讨论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问题,不仅要参加,而且要作重点发言。既然老领导这样发话,我只好遵命了。在他主持的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尽管有不同意见,但最后达成共识: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机不可失,不论有多大困难,都要全力推进实施。告别时,国定握着我的手说:“感谢老大使的支持。”

  中哈原油管道建成后,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已提上日程。经过艰苦谈判,终于突破土库曼斯坦不允许外国公司参与勘探开发本国天然气区块的禁令,但正如作者在书中指出,对于整个中亚天然气管道谈判而言,这仅相当于一半工作量,因为管道必须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才能到达中国边境,而这两国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尤其前者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经过各方的协调努力,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跨越4国的管道工程,不仅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而且高效快速建成,不失为中国石油人创造的一大奇迹。当谈到为争取时间做领导人工作,国宝不惜“违规越级”直接打电话时,不能不为他的这种担当勇气点赞;而当读到他在视察工地途中险些遭遇空难时,我不禁一阵心酸。为了尽快铺设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直接从境外进口天然气的大动脉,国宝同志绞尽脑汁,费尽心力,是真正意义上的筚路蓝缕。

  中俄原油管道谈判长达15年之久,更是历经波折磨难。作者在书中栩栩如生地将这一马拉松谈判全过程和盘托出,不仅让你了解谈判的复杂性,而且可体会到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性及其战略意义。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双方开始就建设中俄原油管道进行了谈判。围绕管线走向方案,先后出现了“安大线”、“安纳线”和“泰纳线”三个不同版本。除涉及贝加尔湖环保问题的争议外,期间还遇到日本方面的搅局。直到2004年,经中方领导人做工作,最终由普京总统拍板决定采用“泰纳线”,将原“安大线”向贝加尔湖以北推了400多公里,并首先建设自泰舍特至位于黑龙江漠河北岸的斯科沃罗季诺的原油管线。

  2008年10月,正值国际金融危机之时,作者率团赴莫斯科谈判建设中俄原油管道问题。俄方以代表团参观石油公司的名义,安排国宝“巧遇”俄主管副总理谢钦。会见中对方提出,希望得到150亿美元贷款,换取建设年输油量1500万顿的俄中原油管道。为了帮助俄方解决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并敲定中俄管道建设,中方同意提供贷款。在举行协定文本签字仪式时,俄罗斯能源部的一位老人激动地抱起中方年轻女翻译,相拥而泣。后来,俄方又提出将贷款数额增至250亿美元,同时承诺20年内每年通过管道向中方供应1500万吨石油。

  2009年2月,中俄能源代表在北京进行会晤。就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协议签字仪式前夕,俄方突然变卦,要求将双方原已谈定的一个文件拆成分别贷、分别还的两个文本。由于时间紧迫,只得临时安排国宝和对方主管领导在人大会堂过道电梯旁站着紧急磋商。这在谈判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双方谈定后,还要重新准备文本,结果原定的隆重签字仪式不得不推迟了三个小时,而在中南海举行的领导人会见也只好延后三个小时。对此,中方予以理解并表现出极大耐心,终于使长达15年的马拉松谈判一锤定音。2010年9月,在斯科沃罗季诺举行中俄管道竣工投产仪式。令人惊喜的是,普京总统自驾国产拉达车出席仪式,并亲自启动了管道阀门。2013年3月,中俄双方又商定启动建设漠河——大庆复线,增加供应原油至3000万吨/年。迄今,每年进口俄油达6000万吨,俄罗斯已成为我国长期稳定的最大原油进口来源。中俄原油管道建设取得突破,也迅速带动了双方在天然气、煤炭、电力、可再生能源的合作进展。深化能源这一重要领域合作,不仅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内涵,而且也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中国石油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开启了中外能源合作的新时代。这种精神可敬可赞,值得大书特书,而国宝同志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经验和难忘的记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筚路蓝缕》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9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