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成为大师》读书笔记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成为大师》读书笔记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07-19 14:55:57 | 移动端:《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成为大师》读书笔记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成为大师》读书笔记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一万小时理论,该理论认为不论你的天赋、出身如何,只要坚持练习一万小时,就有了成为领域内专家的希望。是不是听上去很简单?很心动?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从小学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学习英语,时间也不短了,我们成为专家了吗?

  其实在一本书里就很明确的指出了一万小时定律存在的问题。

  这本书里指出,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万小时的最低阈值,有的领域可能练习几百个小时就可以成为专家了。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比如一些对身高有要求的体育项目,这类身体上的差异不是通过时间和练习就能弥补的。再次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这一点,也取决于练习方法。最后,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提出的沙堆悖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一万小时定律。

  那这样一本书是什么呢?它就是——《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成为大师》,本书是两位作者合作撰写的,一位是心理学家,另一位是科学作家,从本书作者可以看出,与有些畅销书不同,这本书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这本书在微信读书中有将近1000页,但我想最终大家弄明白三个问题,基本就算是理解这本书的精髓了,这三个问题是:

  1.天才真的存在吗?

  2.什么是刻意练习?

  3.如何从新手成为大师?

  1.天才真的存在吗?

  我们曾有过无数的幻想。有人想像李白一样,才华横溢,出口成诗;有人想像冷军一样,用一支画笔完美呈现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也有人想像罗纳尔多、贝利一样纵横绿茵场……于是,我们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去报了一个画画班,约一群小伙伴去踢球。可没多久,我们开始嫌弃唐诗太难背,画画太无聊,踢球太累,当我们再次审视之前的幻想时,我们安慰自己:唉,我是普通人,我永远无法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他们是天才!

  那么,天才真的存在吗?

  本书的开篇就为我们讲述了莫扎特的故事,莫扎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分辨任何像音乐的声音的调子,比如时钟的报时、大钟的鸣响,以及人们打喷嚏的声响。在当时,大多数已成年的音乐家,也无法与莫扎特匹敌。这种能力被称为“完美音高”,大约在每万人中,只有1个人具备这种能力。那莫扎特天生就拥有这种能力吗?他是天才吗?

  紧接着,作者讲了一个发生在日本东京的试验,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招募了24个小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教他们如何通过声音来辨别钢琴上弹奏的各种各样的和弦。实验结果发现尽管在正常的条件下,每万人中只有1人具有完美音高,但参加了研究的那些孩子,却个个都拥有。这显然意味着完美音高根本不是少数人才拥有的天赋,而是一种只要经过适度的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这项研究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完美音高的理解。

  回归到莫扎特的故事可以发现,莫扎特4岁时,父亲开始全职教他学习小提琴、大键琴以及更多其他乐器。而与通过榊原彩子实验的24个孩子相比,莫扎特的训练强度更大,时间更长。

  所以,完美音高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才也不是天生的,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2.刻意练习是什么?

  作者在书中讲到,卓越的专家之所以卓越,就在于他们能够调用更大容量的工作记忆。而这种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得来的。那什么是刻意练习?与其他练习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已经有人想出怎样提高技能,并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第二,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因此,它需要人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

  第三,刻意练习要有明确的目标。一旦设定了总体目标,教练将制订一个计划,以便实现一系列微小的改变,最后将这些改变累积起来,构成较之前更大的变化。

  第四,刻意练习是“刻意”的,有意为之,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简单地遵照教练的指示去做,还不够。学生必须紧跟他的练习的特定目标,以便能做出适当的调整,控制练习。

  第五,刻意练习需要反馈。在练习早期,大量的反馈来自导师或教练,他们将监测学生的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必须学会自己监测自己、自己发现错误,并做出相应调整。

  第六,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心里表征是指物体概念在人们脑海中塑造的意义,通俗来讲就是你看到一个事物下意识的反应。随着人们水平的提升,表征也变得更加详尽和有效,反过来使得人们可能实现更大程度的改进。心理表征使人们能监测在练习中和实际的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它们表明了做某件事的正确方法,并使得人们注意到什么时候做得不对,以及怎样来纠正。

  3.如何从新手成为大师?

  作者通过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的实验,向我们描述了通往卓越的路线。

  第一,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未来的杰出人物来讲,他们小时候与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物之间的互动,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第二,变得认真。一旦未来的杰出人物对某个行业或领域感兴趣了,而且似乎在其中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接下来通常需要到教练或导师那里上课了。此时,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刻意练习。

  第三,全力投入。这个阶段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为自己领域或行业中最杰出的人物。学生常常会寻找最好的导师或学校来指导自己的练习,甚至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

  第四,开拓创新。这是杰出成就的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有些人超越了他们的领域和行业中现有的知识,做出了独特的创造性贡献。

  最后想谈一谈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想。

  第一,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对于这本书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学生时代家长教师“好好学习”的说教显得十分空洞,而通过《刻意练习》中大量的案例和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刻意练习”的力量,这种说教似乎更容易让人信服。可能多少会有些遗憾,比如要是我高中时代采用这种方法,我的成绩会提高多少呢,但这些已然是沉没成本,我们更多的应该想想以后工作生活的应用,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晚的是你不开始。

  第二,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运用刻意练习。特别是新入职的职工,需要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如何快速掌握,不断提高呢?刻意练习是个很好的方法,在规划财务部,学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部分是显性知识的学习,这部分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不断练习和接受反馈,来使自己快速提高,比如会计处理、运营分析、PPT制作等等;另一方面是隐性知识,比如工作方法,沟通技巧,这部分我们要尽量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找到部门内该方面优秀的老师,观察他与其他人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并在自己从事相关工作时,尽可能让老师给你指导、反馈。

  第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总是将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寄托在孩子身上,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将来为人父母,应该多学习相关科学经验,并注意言传身教。就像从新手到大师的第一步是产生兴趣,可很多孩子的技能培养大多都停留于兴趣阶段,没有往后延伸,这其实就需要父母的引导,而你没有相关知识架构,也只能任凭孩子发展,所以我们今后不能总是在孩子后面嚷嚷着你要好好学习,应该明确孩子的成长路径和培养方式。当然,如果你想将刻意练习应用在孩子身上,不妨先自己试一试,以身作则。

  这本书刚刚读完,还没具体应用,我想短期内可以在写作、PPT制作这两个方面可以尝试一下。很多人讲:听了这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其实道理再懂,方法再好,不去尝试,不去坚持,也不过是放在收藏夹里吃灰,空占内存!

  希望,下次能看到自己的改变,共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成为大师》读书笔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9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