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本以为是可以“干大事”的而立之年,可以结识“重要的人”,做出重要的人生抉择,没想到却是躺着就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的“安逸”之年。“隔离”这件事情,没有亲身经历的时候,特别支持拥护。一旦轮到了自己身上,竟也有了些许不解,觉得所有人都“反应过度”,只因为是欧洲飞回来,所以要做三次核酸检测,上海酒店闭门不出14天,快递只进不出,一切可能吃坏肚子的东西不能送,每天专人两次检测体温,只能乘飞机这一交通工具回山东老家,检测阴性后还要居家隔离14天,直到有绿色健康码;开学之前14天回京,要保证在京隔离14天后才能上课。个人能理解政策的初衷,作为“冲浪”青年,有空调、有网络的夏天,“宅”这些天也完全可以接受。所以除了对家人抱怨一下,自己也尽力打压浇灭这种不解的情绪,不能不听话,不懂事,不能个人主义,不能不顾全大局,毕竟所有人,所有省市,乃至所有国家,在这个抗疫阶段,都不容易。一个人口密度如此之大的国家,不采取强硬限制政策,恐怕早已被疫病攻陷。
但一个习惯于做长期计划的人且过于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太喜欢这种偶发的短时的变化的,一切步调可能都会被打乱,自己对生活仿佛失去掌控,很难灵活变通。所以,2020年,与其说是“而立”,不如说是“困惑”,困惑自己的职业选择,困惑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困惑以后的人生规划,尽管每天可以伪装地很自信、很快乐、自我肯定,但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时候,内心是充满了不确定和无安全感。杨绛先生说过:“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朋友也说“克服虚无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输入,而且有输出”。于是,除了床以外,半年多来相伴最多的就是电影、电视剧和电子书籍了,看到怦然心动处,便总想着写点东西。
x月2x日,隔离第四天,修改完西藏石刻系列译文,突然想看电影《追风筝的人》,可能是之前读了书的缘故,电影完全看不下去,于是又随意找出《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开始二刷。上次看这部电影,关于内容一点记忆都没有,反而觉得中心思想有点拜金,情节有点过于艺术理想化,现在再看,不禁感叹,从画面、音乐、叙事、节奏、主题各个方面,这的确是百里挑一的好电影。作为一个没看过几部电影的非专业人士,我认为,电影的叙事手法,真是太聪明了。
命中注定?
影片开头以一道选择题引出了关于命运这个主题。
Jamal Malik还差一个问题就能赢到2千万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A:他作弊
B:他运气好
C:他是天才
D:命中注定
这个问题在影片结尾处再次出现,并给出了答案:命中注定。
其实哪有什么东西是命中注定呢?记得乔布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中有这么两段话:
“None of this had even a hope of 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y life. But ten years later, when we were designing the first Macintosh computer, it all came back to me. And we designed it all into the Mac. It was the first computer with beautiful typography. If I had never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 have never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人生中的每个点,在之后的某一个时间串起来,就是你的幸运和“命中注定”。Jamal Malik的成功得奖,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命中注定”的外衣下,是他的阅历、选择和坚持。在过往的每个选择或事件面前,谁也无法预见会对未来有何影响,而正是这些星星点点,串起来成为了我们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人生。所以我相信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所有的好运、巧合,都是几十年如一日付出的苦尽甘来。
生命很顽强,生活很艰难
一直在思考,世界是不是原本很简单,是人太复杂了?从电影里,看到的是人们对于“生存”的渴望和挣扎,人不需要太聪明,绝境中,需要的是最朴素的信念支撑。影片里的人物,困顿中,心里始终有一束光,一片净土,萨利姆对贾马尔的守护、贾马尔对拉蒂卡的寻找,让他们在漆黑的海面上还能遥望感受到灯塔的召唤和温暖。没有利弊权衡,没有计较取舍,只有理想世界幻灭前的样子的追寻。贾马尔是理想主义者,与其说是对爱情的追逐,我更觉得他是对自己心灵的追寻和坚持。在他们的世界里,生活很艰难,每一口吃的、每一口水都需要拿命去挣。那种艰难,恐怕是生活在富足和平时代背景下的我们难以想象的。即便在当今社会,理想的丰满,现实的骨感,也超乎我们想象,之前经常看网上说,工作烦了倦了,去一趟菜市场感受下人间烟火,去医院感受下别人的生老病死,去火车站感受下旅人的奔波疲惫,你的病就好了。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人性的复杂,难以捉摸。特别想了解一个人却又无从下手的时候,无助到去搜属相、星座,尽管知道那都是不科学的,但是至少可以做个概率参考。可见对于人性,人们是多么的好奇和不自信。Salim 是一个优胜劣汰自然选择出来的人,他可以在生死关头忠于自己的弟弟,也可以在别的时候公然背叛他。他可以为了钱和权势为虎作伥,也可以突然大彻大悟与坏人在自己毕生追求的钞票堆里同归于尽。他是个好人还是坏人?见仁见智。生活中的很好好人其实没有那么无私伟大,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身边的很多坏人其实也没有那么十恶不赦,他们也有他们的无奈和挣扎。世界上,最多的就是善善恶恶的普通人,守着道德的天平,不逾矩已是难得,不要高估自己,也别奢求他人。
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来之前谈到的一个话题:“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的区别?”或者更准确地说“富足生活成长起来的孩子”和“贫穷生活背景下的孩子”都实现某种同等成功之后,他们在谈吐、生活方式、价值判断等各个方面的区别?人们对于贫民窟里的孩子和大都市的孩子的同等成功会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寒门出贵子”、“凤凰男”等一些不友好且过时的社会话题背后是否是有贴标签的嫌疑?更世俗一些的观点讲,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富人高傲,穷人自卑?人穷志不穷?十几年的耳濡目染是学识一时改变不了的?不得不承认,不同的成长环境势必影响个人的审美、谈吐甚至价值选择,因为精神层面背后很多时候是需要物质支撑的。可从理想主义、圣母情怀讲,“贫”和“富”应该不仅仅在物质方面,有的人很有钱,但是很“穷”,有的人很拮据,却很“富有”。阅读 18赞2在看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