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是工业革命的高潮,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也淘汰了大批手工业者和农人。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数码革命又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超前跃进但也造成了新一轮的失业浪潮。在生存环境和人的价值面临挑战时“克隆”和“基因”又逼近人类的生活。科技发展是必需的,但是,人类在这种发展中,究竟会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一老农把喂牛的草料放在牛勉强能够到的房檐上让牛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这种草料不好,要是放在槽里.牛就会不屑一顾。放在牛勉强能够到的地方,它就会努力去吃,直至把草料吃光。”什么是最珍贵的,信手拈来的不是,价值昂贵的也未必是。它就在我们不好够到的地方。
有位花匠,他家院子里的一株葡萄藤今年结了不少葡萄,花匠很高兴,便摘了一些送给一个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不要钱,商人不愿意,坚持要给钱。花匠把葡萄送给了一个当干部的,他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再三表示没有什么事,只是让他尝尝而已。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惕。看样子,他极不喜欢花匠的到来。花匠又把葡萄给了一位过路的老人,老人吃了一颗后,摸了摸白胡子,说了声“不错”,就头也不回地走了。那花匠很高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能和他一起分享快乐的人。
花匠一片好心,奉送葡萄,却遭到了种种猜疑与戒备,这着实让人感叹。人们在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把自己关进了自己营造的小天地,于是人与人少了一分交流,少了一分沟通,多了几分猜疑,多了几分戒备。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社会的日益进步是以人际关系的冷落为代价的。拆除心墙,打开心窗,多沟通,多交流,人际关系才会变得融洽,充满温馨!
诗人马丽华在藏北旅行,她借宿在仓姆决家。仓姆决家生活很苦。在这样的环境中借宿,诗人有许多优越感,她很可怜仓姆决。可诗人错了。在她们交谈时仓姆决拉着诗人的手,连连说道:可怜的!可怜的!她认为.一个到处奔波的女人是世界上最苦的女人。诗人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可怜的人。因为不可能有一个世界上通用的“可怜”的标准。
一日,佛祖闲坐于花园的井边向下望去,看到无数生前作恶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恶而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此时,一个江洋大盗透过地狱之火看到了慈悲的佛祖,立刻向佛祖高声呼救。佛祖以他睿智的目光看到此盗生前虽然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但是有一次走路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却突生恻隐之心,移开脚步使其得以存活,成了一生中罕见的善业。佛祖决定用那小蜘蛛的力量去救他脱离苦海。一根蜘蛛丝从井口垂了下去,那大盗发现了,并立即抓住游丝向上爬去。不想其他倍受煎熬的恶人们看到了也蜂拥上来抓住了游,任凭大盗恶声大骂,他们仍然拼命地向上爬。大盗怕游丝不堪重负,毁了自己脱离苦海的唯一希望,便抽刀将身下的游丝砍断,结果,本来攀很多人都安然无恙的蜘蛛丝却突然崩断,大盗也因抛弃了心中的最后一点怜悯,而重新跌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人的心中有善良、高尚的成分,也有邪恶、低俗的成分,可以说人是善良与邪恶、高尚与低俗的统一体。善良与邪恶、高尚与低俗在人的心中从未停止过撕咬、争斗,有时善良与高尚占据上风,这时人便是伟大的人,有时邪恶与低俗占据上风,这时人便是渺小的人,有时善良与高尚跟邪恶与低俗旗鼓相当,这时人便是平庸的人。我们要努力抑制、克服人性中的邪恶与低俗,充分发扬人性中的善良与高尚,使自己向着高尚的人发展,向着伟大的人发展。这个故事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很小的善能拯救很多生命,很小的恶可以毁掉一个人最大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