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书心得及体会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书心得及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05 21:28:25 | 移动端:《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书心得及体会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书心得及体会

  读完这本书,我想起了其他两项:孔子和《论语》,李士群和《76号魔窟》。我知道这有点怪,不正常,但是,油然而生的直感确实如此,我无法也无须去掩饰我的感想。

  先说雷夫老师和他的《56号》。他的很多想法和做法,与我们的一些做法与想法有不少相似之处。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接受新观念,踏着自己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用四种方法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的这些认识,也正是我们目前急于解决的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问题。用雷夫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很费功夫,但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从头到尾完成一本书的感觉。”所以,在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还真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但这英雄,是祖宗孔子啊,孔子很早就提出这些理论。

  同时,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读着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种“似曾相识”或很老生常谈的感觉,在《论语》中,在孔子等中国历代大教育家的言行中。

  书中提出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是很重点的内容,觉得它是本书相当闪光的一部分内容。他提出的六个阶段”分别是DD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又觉得很像孔子的言论,又像荀子,又像韩非,融合了古人不少思想。

  这本书还传递出不少先进的家庭教育观,教给家长不少方法,例如开家庭读书会等等。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国度,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但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有其相通之处的,毕竟天下人性共通啊!

  拥有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才驱使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他本人也称得上名利双收了,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这是爱心和责任并举的奇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对工作、学生的爱心,永远想着“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方能有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快餐式阅读和营养式阅读DD雷夫老师自己就博览群书,从而拥有了傲人的智慧和为学生推荐书籍的能力。他能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为他们推荐不同的书籍,还会运用智慧想出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够学会阅读的有效方法。他指导学生的阅读不是快餐式的,而是渐近融入其中的、探究式的,甚至是把书中的内容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这种让学生慢慢阅读,细细品尝的阅读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当然,他们的阅读方式对眼下的快餐式阅读是一种并不矛盾的对接。因为现下快餐式的作品太多,与之对应的就应该是快餐式阅读,而对于真正经典的作品自然应该像雷夫老师和他的学生一样读莎士比亚那样慢慢阅读,毕竟真正的阅读是没有捷径的。我最感动的还是雷夫老师提出的 “把阅读和世界联接起来”,学习《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能像吃快餐似的急于见效,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与中华文化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像雷夫那样真正扎扎实实苦干几十年,而这一点,当下中国又有多少人呢?孔子等圣人除外。

  在一般人的意识里,师生之间如果缺少了“害怕”,则会失去有力的管理工具,乱作一团。看完第一章以后才发现这样的想法有多么幼稚但又十分现实。师生之间如果只能靠害怕去压制,那一定是不和谐的,一定充满了火药味,然后便是陷入“弹药补给状态”,老师、学生都有苦难言,这与 “76号“又有什么区别?雷夫老师提倡并实践的是 “没有害怕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生活中多少名校和名班和李士群的76号不都是异曲同工么!其实是 “害怕教育”遍及方方面面,很多学生守纪是因为怕受罚;考不好怕老师批评、家长责罚、同学嘲笑;为维持课堂纪律,较多的老师采用罚站、训斥等手段;对未能按规定完成作业的学生则采用重复做、告诉家长、到办公室等种种办法。然而许多家长也是如此,他们挖空心思,对孩子又骂又打,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以上的种种做法不仅使孩子长期处于“前怕狼,后怕虎”的境地,还阻碍了孩子的发展,本该温暖的家也成了 “76“号!多悲哀!要使孩子“不害怕”,首先作为教师自己不要盲目 “怕”,我们要把那些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没水平”,怕丢掉 “尊严”,怕领导、家长责怪,怕同行笑话的顾虑全部丢掉,只留下“一怕”,那就是怕耽误学生一生的发展。

  雷夫老师精力旺盛,带着学生搞乐队、看电影、排练莎士比亚的剧本、做实验、出去旅游,并且乐此不疲。那么,旺盛的精力来自哪里?他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学校要求去做的,而且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之外,还要组织很多的活动。在一般人眼里,他是在自找麻烦,自找苦吃。但是雷夫老师坚持了下来,并且感到十分幸福。我想除了两个国家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制不同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雷夫老师并没有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而是当成了一个事业。通过自己的投入,学生全方面都得到健康地发展。雷夫老师对工作的投入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做佛陀。雷夫老师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并且毫无怨言。这已经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是佛陀的境界了!

  我佩服雷夫老师的智慧,但我真正佩服的是他的谦和、耐心、毅力和对工作的热情。他提出的许多观点说实话没有多少创新,和中国的孔子相比,也不过是老套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知新、仁爱待人、为人师表等等的落实,但在美国的实施却让我受益匪浅深感震撼: “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身上。 ”“教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 ”提醒我们“身教重于言教”以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有没有真正做到。我自认为能够以身作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可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我真的都做到了吗?真的必须自己做到才能要求别人么?“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这是雷夫老师的“道德六阶段”中第五阶段对孩子们的忠告,这何尝不是对我们的忠告呢?当我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数落他们的不是时,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过吗?“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句话给我的感触颇深,因为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往往忽视的问题。记得自己上学时,班主任常告我要和外校的学生去比成绩,不要满足于班里的前三名,不然就不会进步。现在,我对成绩好的学生如邢芳洁陈勋也说类似的话,对中下的学生倒是要求他与自己的过去比较。老师教导我的话让我不断地努力,它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总是与别人去比较成绩,对有的孩子来说,也许永远都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反而掉进分数的陷阱,甚至到最后连考试都不在乎了甚至厌学!那与76号有何区别?!

  本书的序中的一段话: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获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一个门外汉在中国,这事不少。雷夫老师让我明白了,对教育事业要有爱和执着,要用心去教学生,这不仅需要对教育教学技能有着深厚的知识基础,努力地去创新,还需要有佛陀的心态。相同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局促和狭隘,甚至是恐怖如“76号”;有的显得很大,很阔很温暖。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感觉DD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而这些孔子却早已告诉,“76号”从另个角度也告诉了我这个道理。

  平心而论,《56号》是本好书,但他没给我多少骨子里的震荡,反而没有《76号》给我的印象更深,因为他那些在中国并不稀奇,既简单又高深,孔子和《论语》已经给了我们根本性的营养,很多老师都懂,但又因种种现实原因和人性原因没坚持去做,人性是复杂的而辩证的,世界上永远有两种力量在起巨大作用,关键在于选择啊!历史和现实不正是如此么?

  延伸阅读: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

  《第56 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发扬文明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要求学生进出校门、校园内看见老师主动打招呼;进出教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对学生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是认真执行了,但教师是否为学生做了榜样呢?早上进校门,学生有礼貌地敬礼并问声“老师好”!学生认真打扫保洁区,……。我们的教师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学生有会怎么想呢?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起过: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当然,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曾经在无意中没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被学生质问。有一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啊,上次我叫你,你没回我!为什么?”我一脸茫然,怎么都想不起来,也许是我真的没看见或听见。但不管怎样我已伤了学生的自尊,我主动对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学生还是很开心地走了。对我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是大事,他们感觉老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你老师的教育我就愿意接受,融洽了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都是有所帮助的。从此我无论走在哪儿,还是在校园内外,无论我是否教过他们,只要是学生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现在有的学生站在教学楼走廊中,看到了也要与我招招手,我也主动回应。

  可见,教师散播一种榜样,收获的是一种目标。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直接从老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这样,才能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阅读拓展: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读书心得

  第二次拜读雷夫这位有魔力的教师的作品。他能够教出那么多优秀的教师,在我眼中,他的确拥有我所渴望的“魔法”。阅读完他的书籍,我知道他的优秀成就了学生的优秀,他拥有了我所敬佩的魅力。

  本书构思巧妙,将他的个人教育理念用一场球赛向读者显示出来,与其说他用一场球赛来连接全文,不如说一场小小的球赛就可以展现出他的个人教育成果。

  没有深奥的空话,没有漂亮的废话,他的每个文字都是教育的箴言。

  读罢此书,方知教育的无穷无尽。守时、拒绝电视、关注……构建一个优秀的人真的远非几个字就能概括得了的。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练习关注”“避开电视”“做出决定”“不要自私”这个四个议题。

  “练习专注”我们常常责怪小孩子不够注意力集中,一味地苛责孩子,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注意听课”;一种是自己提升课堂魅力。其实两种方式都没有找到根源。第一种方式,孩子不知道如何注意力集中,而且这些常常是不自控的。第二种方式有很大好处,存在一定效果,但有些孩子不得不遗憾地承认,仍然我行我素。所以雷夫的观点是练习“专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技巧。

  “避开电视”。现在的孩子电视毒害还算小的,手机、游戏机、ipad等高科技电子产品正蛊惑着儿童的心。所以需要将避开电视的观点向家长传达,以免毒瘾上身。

  “做出决定”。说实话,在读这本著作前,我从没想过这方面(《巡视利剑》观后感及心得)也是我教育的分内之事,对我自身,我更是忽略此点。我是一个选择困难的人,我也深知一个选择会对人生有多深刻地影响,所以我决定教会我的孩子如何选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书心得及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80125.html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