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统一安排,近日,我通过网络视频“云课堂”的形式,参加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题培训。培训过程中,聆听了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精彩授课,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思路框架、重点任务和方法步骤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让我深受启发和教育,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也更加坚定了新形势下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的信心和决心。主要体会是要做到“三个聚焦”。
一、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要聚焦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为我们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既是重大经济活动,也是重大民生工程。规划的目的是解决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游息、交通出行等实际问题。规划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是答卷者,人民是阅卷者,规划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来衡量。所以,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文本原则,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编制工作中,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坚持以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全面发展来安排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落实国家战略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为一体,切实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规划,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便捷、更幸福、更美好,切实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和效果相统一,统筹各类资源要素,统一数据格式,统一坐标体系,统一用地分类,统一空间管控,明确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编制流程、目的效果等等,强化“规划即法”意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切实发挥出“多规合一”的最大效应。
二、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要聚焦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协调、健康、长远的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建立一个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
好国土空间规划同“十四五”规划等其他规划的关系,处理好县级规划与市级规划的关系,做到上级规划与我县规划有效衔接、大规划与小规划有效对接、短期规划与长远规划有效承接。
二是注重从壶关县情实际出发,确保规划“管用”;要结合县城及其他四个城镇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县域建设体系、镇村布局和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城乡开发利用等格局,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城乡品质、塑造良好形象,把我县建设的更加美丽和谐宜居。本轮国土空间规划要紧紧抓住省、市推进转型综改的大好机遇,以及支持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等项目的有利时机,充分考虑并科学谋划我县产业发展定位,预留出我县重点培育产业的发展空间,一心一意抓项目、促转型、谋发展,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想办法、创环境、搞服务。
三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规划“好用”。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要求,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统筹安排教育、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布局,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特别是要强化底线思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划定、严格守护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保护耕地、矿产、林草等各类自然资源,呵护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四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规划“常用”。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县规划审批、用途管制、规划实施和规划管理的刚性依据,是具有战略性、权威性的纲领性文件,一经确定就有了法律效应,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切不可出现“一个方丈一个法、一个和尚一门经”的想象,一定要维护规划权威、突出信息化监管,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国土空间规划长期有效。今后发展中,凡是与规划不符,与规划相违背的项目坚决不上,一律撤销。
第三句话,要强化责任落实,高水平完成编制任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是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是哪一个人、哪几个部门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齐心完成,确保全县规划全县编。刚才,学波同志宣读了《关于全面开展壶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总体要求、重点工作、编制重点、组织领导等,大家一定要按照通知要求,履职尽责,加强配合,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编制工作。一要压实工作责任。县自然资源局是编制工作的牵头单位。一定要负起牵头抓总的作用,找好编制专家,搞好沟通协调,及时收集汇总各相关单位的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成员单位的“一把手”要履行好主体责任,按照工作要求,细化工作计划,组织好本单位的工作力量,全身心投入到规划编制工作中,确保编制、申报、审批、宣传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要加强联动配合。刚才,我强调了各单位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分工,但绝不是让大家各自为政,闭门造车,很多工作不是单一部门能完成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有团结协作意识,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完成各项工作。比如公安、人社等部门建立了数据平台,还有很多部门编制了本行业规划,这些信息要在本轮规划中充分利用起来,不能让其“睡大觉”,要实现互通共享。
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空间,建设美好家园,是每个国家空间战略与政策的最高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广袤的国土空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速变化,在支撑经济总量迈入世界第二的同时,因长期以来国土空间开发缺乏顶层设计而带来的空间矛盾与冲突也日渐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2018年4月,陆昊部长在自然资源部党组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这为新时代地质调查事业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一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地质支撑。加强区域尺度地质、资源、环境条件评价和规律研究,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地质支撑。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水土污染、地质灾害、生态退化等问题,开展地、矿、山、水、林、田、湖、草、人等生命共同体的调查研究。
2018年7月,陕西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统筹各类发展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基础,着手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治理格局,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是统一形成“一张底图”,二是建设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三是叠加各级各类规划成果,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规划期限为2019~2035年,中期目标为2025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规划范围为省域全部国土空间。工作任务共涉及8大任务,即:落实国家和我省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资源开发保护,统筹资源要素配置,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全域协调发展,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完善保障体制机制。
我院参与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技术优势:1.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突出,能够为全省农业空间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基础支撑。已完成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面积48600km2,占我省国土面积的21%。系统查明了关中盆地土壤元素生态地球化学背景、在全省范围内圈定富硒清洁、土壤面积3561平方千米、开展了土壤污染专项调查,根据调查成果,可以将圈定的有益元素富集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对于重金属污染且短期内不能修复治理的耕地,可以调整划入生态空间。
2.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丰硕并建立了相关技术创新体系,能够有效支撑全省城镇空间及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工作。
陕西省地调院累计完成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1:2.5万城市地质调查面积1280km2,查明了大西安地区地质结构、活动断裂、工程地质条件,并建立了“数字化”和“透明化”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能够直观显示研究区活动断层特征及灾害效应。
2018年,省上将“陕西省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在陕西省地调院,目前正在开展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方面的一系列课题研究,依据上述工作基础,能够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重大工程和城镇规划选址提供地质依据,可以进一步对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进行地学甄别,将地壳稳定性较差的区域从重点开发区调整退出,从而有效支撑城镇空间及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工作。
3.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扎实,可以有效支撑水资源、环境、灾害等单要素承载能力评价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
陕西省地调院累计完成1:10万水文地质调查111200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42%;累计完成地质环境调查面积33650km2,承担了全省62个地质灾害严重县(区)详查及技术管理工作,建立了全省灾害地质数据库;长期监测和研究西安城区地裂缝及关中地区地面沉降问题,有详实连续的第一手监测数据资料;编制完成《陕西省自然资源图集》,系统梳理了我省山水林田湖草等多门类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资源潜力、开发利用和动态变化情况。以上工作基础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单要素评价及集成评价(双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陕西地学大数据平台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可成为全省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陕西省地调院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全面合作,引进了国家地质云1.0系统及资源、环境、灾害等九大门类空间数据库16个,构建了陕西省地学大数据应用系统,为自然资源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提供数据分析、挖掘、组织、管理等服务,可有效支撑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建设。
5.五是陕西国土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已经启动运行,能够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重要支撑平台。
自然资源部已与陕西省地调院建立了常态化数据推送机制,实时传送8颗国产卫星数据,日均接收数据约30GB,分辨率可达0.8米,为全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土地利用专项调查、水资源动态监测、交通规划选线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依托卫星中心平台,我院先后实施了《秦岭国土资源卫星遥感监测》《秦岭地区疑似别墅群卫星遥感解译》《关中地区违法“大棚房”卫星遥感专项调查》《咸阳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多项技术试点工作,这些项目和技术试点在国土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研究、城市发展演变动态研究、生态环境调查、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均产生了良好的应用实效,必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
6.陕西省地调院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一批相关课题研究,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奠定了良好实操经验。先后完成了《关中盆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研究》《陕西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系统研究》《陕西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监测预警研究》《陕西省生态脆弱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专项研究》《陕西省自然资源数据信息集成与管理服务系统建设》《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
空间规划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部门对所辖国土空间资源和布局进行的长远谋划和统筹安排,旨在实现对国土空间有效管控及科学治理,促进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当前我国各部门空间规划繁多,每一类涉及国土空间的规划都会衍生出自己的空间规则,在各部门系统内,其规则可能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多类空间规则在同一国土空间上叠加后就会产生多空间规则的冗余、差异以及紊乱,以至于各部门的空间规划存在纵向传导不利、横向衔接不畅的问题。那么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编制合理国土空间规划迫在眉睫。
1、xx镇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存在的问题
(1)城镇规划与土地规划存在差异
xx镇镇区范围内的规划与实际土地规划不一致,导致可施行的建设项目阻力重重,项目调规难度较大,项目落地困难,审批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2)多部门空间边界存在差异
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边界及城镇建设区域边界存在一些偏差,没有统一的多部门空间边界图;国土规划面积和民政划定面积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各种村庄规划方案和城镇规划建设方案交叠使用,导致部分生态用地蚕食,没有科学、标准、可行的“多规合一”。
(3)村庄空间规划的可操作性不足
针对目前镇区以及各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大部分规划方向与当地建设、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前期编制村庄规划用地没有根据实际用地情况划分,导致规划的供给也和市场的需求存在差异。
二、xx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国土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加快转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利用效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三、xx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品质原则。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通过"留白增绿"等方式适当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坚持"开门编规划"强化规划编制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规划编制实施水平的标准。
(2)坚持底线约束、绿色发展原则。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保护优先,集约节约,在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优先划定不能进行开发建设的范围,严守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和历史文化保护线,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促进城镇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3)坚持“多规合一”、全域覆盖原则。落实主体功能区战路和制度,充分吸收原有各类规划的工作经验,实现城乡国土空间规划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将各类相关专项规划叠加到统一的国士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上,形成县乡镇全域"一张图"和一个平台。
(4)坚持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原则。统筹推进镇村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协调划定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坚持陆海统筹,确定相关海洋保护利用控制线;坚持城乡协同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全域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实施总体控制促进镇区与村庄之间的空间协同。
4、对xx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新思考
(1)结合xx镇镇村实际,分类制定村庄适宜性规划方向
xx镇以红色文化旅游为特色,打造xx特色种养殖产业兴镇、绿色生态、红色历史文化旅游强镇的特色镇,全镇12个村庄分类进行规划编制,侧重发展方向,将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确定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官仓下村、水西村、xx村、平岗村、协成村);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确定为特色保护类村庄(xx村、水西村、浆村);将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确定为搬迁撤并类村庄(青林村、桃村)。
(2)加强国土整治、村庄环境整治
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大背景下,整合各类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合理、高效、高利益的利用各类土地,针对各村的空心房、危旧房、偏杂房、违建房进行整治,优化土地结构;同时,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评估,明确补充耕地集中整备区规模和布周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程,补充耕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
(三)统筹生态保护修复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把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护、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遭严重破坏的生态极敏感区、脆弱区优先划入生态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安排各类空间布局时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提升森林、草原、河湖、湿池、荒藻、海洋等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3)统筹耕地和基本农田永久性保护
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或者改变用途。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从严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要防止以“设施农业"之名占耕地和基本农田。
(4)统筹农村住房布局
加强规划设计,依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村庄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及建设范围,加强规划设计,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合理确定农民住房规模、选址、强度、风貌等;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防止以促进"乡村振兴为名违法建设“大棚房”。
(5)统筹产业发展空间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制定村庄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引导产业空间高效集聚利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防止地产开发,要防止以"新产业新业态"之名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以“特色小镇"之名开发房地产。
(6)统筹基层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按照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以及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乡域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根据人口集聚、产业发展、现状利用、资金投入等情况,合理布局乡村供水排水、环境卫生、电力电信、道路等基础设施,优化配置村民委员会、综合服务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室、养老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农村社区生活圈,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7)统筹自然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
保护好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按照传承保护、突出特色要求,深入挖掘和整理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村庄景观风貌控制性要求和历史文化景观保护措施,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历史文脉,传承优秀乡村传统文化,避免千村一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