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旅发大会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按照打造“全区域、全产业、全方位、全季节、全天候”旅游业态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创建XX“一城多点”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20XX年,我们以承办首届旅发大会为契机,以唱响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全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XX、XX两个千亿元大项目强势入驻,旅游项目聚集效应显著。XX湿地景区荣获“中国旅游总评榜XX年度旅游景区人气奖”、“中国旅游总评榜年度旅游景区最具潜力奖”,升级为国家AAA级景区。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XX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XX余万元,同比增长30%。预计国庆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XX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下一步,我们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突出“一套规划”,推进全区域建设
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加强总体规划设计,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景观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多规融合、多业并举办旅游,科学谋划空间布局,完善城乡结合、要素聚集、功能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以“XX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城”为核心,一城多点、同步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二、突出“两大提升”,推进全方位升级
20XX年以来,我们投资XX亿多元,持续不断地加强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的良好开局。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夯实旅游基础。一是推动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实施要素配置计划,完善景区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二是推动城区功能提档升级。结合创建省级园林城区和“一区三边”违法建设整治行动,加大城区街道、景观节点、水系桥梁等环境建设,打造大通道,完善大生态,提升大环境,促进大旅游。
三、突出“三类主体”,推进全社会参与
一是明确产业主体。明确旅游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一业为主、多业融合发展的局面,建立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的的旅游产业推进管理体制和队伍建制,完善符合XX实际的旅游产业管理、运营和投融资机制。抓紧制定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创建目标和阶段任务,统一发展共识,凝聚各界力量,齐心协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二是培育市场主体。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招大引强和强化服务上,用真功、使真劲。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在全域旅游中的市场主体作用。三是鼓励全民参与。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旅游产业,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强大合力。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前景最广阔的“朝阳产业”,是产业链最长、关联度最强、综合效益最高的“动力产业”。面对赶超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利用我们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大提升,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拉动作用,意义重大。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部署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发展全域旅游是大势所趋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建共享,通过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系统发展理念和模式。这种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是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和再变革,顺应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当前,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时代,旅游的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组织方式更多表现为散客化和自主性;互联网、智能通讯和大数据的普遍应用,增强了游客在目的地消费的碎片化和即时性;城乡交通、餐饮、购物和文化体育等设施,被居民与游客广泛共享,更多的街区、村落成为居民和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间,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大巴等传统旅游产业边界以外的生活空间和商业环境,对于吸引游客到访、停留和消费的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从专业的角度看,我国旅游已进入全域旅游时代。
发展全域旅游,适应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需要。根据国际旅游发展规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100多美元,意味着全民休闲时代已经到来,旅游消费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测算,去年我国国内旅游达44.4亿人次,出境旅游1.22亿人次,人均出游3.4次,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目前,旅游业已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亮点,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了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中央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将旅游业作为幸福导向、健康导向、文明导向的产业,列“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我省明确要“建设成一个大景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总收入超万亿元的大产业,使旅游业成为美丽浙江的生态产业、美好生活的民生产业和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并被授予首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全国各地在全域旅游发展上各显神通,贵州省以全域旅游为主线,在旅游扶贫富民方面走出特色之路。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6.6、40.1。张家界同样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全域理念谋划和推进旅游业发展,2016年旅游接待人次在全国同类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中位居第一。可以判断,我们已经迈入了全域旅游发展的黄金期,谁抓住了全域旅游,谁就抓住了新一轮旅游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发展全域旅游,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前瞻性。
我市发展全域旅游正逢其时,是自贸区背景下我市开放发展的重大选择。作为全省旅游版图中的一张“金名片”,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以打造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佛教文化旅游圣地为契机,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46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0多亿元,旅游增加值99亿元,旅游业占GDP比重达8.06,列全省首位;国际海岛旅游大会示范效应明显,对外知名度逐年提升,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旅游发展的“少、低、小”问题也不容忽视,叫得响的精品旅游项目少、休闲度假产品少、游客平均逗留天数少,规划开发层次低、产业融合度低、行业管理水平低、信息化和智慧化程度低,旅游经济总量小、行业发展规模小、入境游客比例小、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小等等,从本质上暴露出传统以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已无法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旅游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驱动发展引擎、增强发展动力、夯实发展基础。我认为,发展全域旅游就是我们发挥优势、应对竞争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旅游业大发展、打造旅游千亿产业集群的必然要求。全市上下要按照打好“五大会战”的战略部署,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对标新加坡等国内外先进城市,发挥全域旅游的联动作用,努力把XX建成一个四季如画、城景融合、主客共享的海上花园城市。
二、以创新的精神发展全域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顺利实现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绝不能“新瓶装旧酒”,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来引领发展。
实现从游客为主到主客共享理念的转变。大众旅游时代,游客到访一座城市,不仅仅是被其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等传统旅游资源所吸引,还会越来越深入到旅游目的地的日常生活空间中去。城市的交通、住宿、餐饮、公共设施等当代城市的人文空间,都会成为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第二自然。可以说,全域旅游发展与全景XX打造在内涵上具有契合性、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实践上具有连贯性,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对产城融合城市形态的新创造,是对景城共生旅游业态的新创造,是对主客共享生活环境的新创造,是旅游的一次再提升、再革命、再比拼。“主客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不能仅仅为发展旅游而发展旅游,而要从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城市出发,让城市的居住者、使用者以及外来游客能同等享受城市的风光和便利,让市民和游客成为城市中互动的风景。
为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旅游强市建设步伐,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务求必成。刚才,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黄震方教授为大家作了精彩讲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创建工作的认识、理清了思路、明晰了方向。下面,就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全域旅游创建意义
1、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加快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打造下,全市旅游业特色日趋彰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投入逐步加大,品牌形象宣传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长三角优秀自驾游目的地等荣誉,旅游产业呈现逐步壮大、后劲增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按照“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从业者”的全新理念和更高要求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转型升级,实现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统筹发展、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从旅游自循环向“旅游+”融合发展的转变,开创大旅游发展新格局。
2、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旅游业关联行业超过110个,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同时,旅游业就业需求总量大、门槛低,是就业和创业增长最快、参与度最广的产业之一。旅游业每增加1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会带动相关行业增收5元,对促进增收致富具有独特优势。菜花旅游节期间有120万人次的游客涌入兴化,仅就餐饮、宾馆等服务业而言,城区大大小小的餐饮、住宿场所,“一桌难求、一房难求”已成为常态,甚至惠及周边县市。我们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就是要通过融汇旅游要素,突出兴化特色,深挖游客消费潜力,实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为实现“奋力超千亿、全面达小康”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3、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进一步提升城乡形象的有效举措。旅游业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优势、最富魅力的美丽产业。旅游业万元产值能耗约为全国单位GDP能耗的六分之一、汽车业的七分之一、房地产业的五分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含绿量就是含金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我市发展旅游业最大的优势。我们开展创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绿为韵、以文为脉”的理念,按照“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度假”的思路,把全市作为一个旅游景区来全面优化公共环境、生态质量、城乡建设、配套服务等旅游要素,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提升兴化旅游目的地环境品质,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和全方位的游览体验,让更多的游客和居民见得到清水、看得到绿荫、亲得到自然、品得到文化、记得住乡愁。
二、坚定全域旅游创建信心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兴发展理念,大家都在摸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从指标体系要求看,创建对旅游业增加值占比、旅游从业人数比重、年接待游客人次、农民纯收入和旅游收入比重均有量化指标,对照这些指标,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面对不足和挑战,我们要充分看到我市坚实的旅游发展基础,坚定创建信心。一是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景点建设加快,相继建成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2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省级湿地公园1家、省级自驾游基地2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4个、三星级乡村旅游点5个,全市基本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与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2015年共接待游客4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8%。二是旅游核心要素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管理、环境和功能得到优化提升,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建成运行,宾馆酒店、城市商贸综合体不断完善,现有旅行社20多家、高等级星级酒店5家。多条高等级景区连接线建设即将实现主要景区的无缝对接,兴泰高速开工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三是旅游核心吸引源十分丰富。千垛菜花、李中水上森林名扬海内外,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得胜湖、平旺湖、大纵湖、乌巾荡等五湖八荡与514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核心保护区构成了水乡兴化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兴化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多样,流淌着独特的文化血脉,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和文化品牌,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沙沟镇获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蒋庄良渚文化遗址入选2015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全方位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城市文化旅游造势助力。有别于传统的吸引源,兴化绿色鱼米之乡的美誉以及兴化龙香芋、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兴化莲藕、淡水鱼鲜等农特产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四是兴化城市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相继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为我们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对旅游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五是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初显。整合资源、整体谋划、全市联动的建设推进机制逐步形成,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医疗养生、工业等融合发展项目加快推进,资源集中度加强,促进了旅游跨界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春节前,国家旅游局已经下发文件,确定了兴化等8个县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这是对我市旅游工作的充分肯定。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要高度重视和珍惜这次机会,铆足干劲,脚踏实地,确保如期建成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把好全域旅游创建关键
以建设国内知名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产业融合和环境打造,推进旅游产品品牌创建,全面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各项指标达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环境一体化、市场秩序规范化、旅游服务精细化。
1、高起点做好全域旅游规划及衔接。围绕全域旅游战略科学谋划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完成“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课题研究,做好全域旅游的系统科学规划,严格执行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突出生态、休闲度假和文化三大主题,抓住关键环节,努力把产品做精、把形象做优、把配套做强,着力构建以核心景区为基础,以在建、新建重点项目为支撑,以系列乡村旅游项目、特色景观为补充的全域全景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注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等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和融合,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时,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以及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彰显旅游元素,做到“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形象围绕旅游塑”。
2、高标准抓好全域旅游产品打造。一要打造旗舰产品。打好生态旅游牌。要立足“千垛”品牌,围绕“圆梦”主题,扩容提升千垛景区。要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三位一体”规划建设千垛景区-平旺湖-李中水上森林,形成千垛景区一核两翼的发展格局。打好文化旅游牌。要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放大兴化板桥故里、水浒摇篮、小说之乡、国象之乡、中华文明之光的文化品牌效应,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光环。打好休闲度假牌。要加快以“财富”为主题的得胜湖旅游度假项目建设,努力把项目建成国内乃至国际性的标志性旅游项目,力争早日对外开放,成为兴化又一张靓丽的名片。同时,要统筹推进沙沟古镇、万亩荷塘、徐马荒湿地、大纵湖、乌巾荡、施耐庵文化园、华夏仙草园、竹泓木船展示中心以及现代农业观光点、星级乡村旅游点等项目建设,形成旅游资源的全域化和旅游产品的全域化。二要促进产业融合。旅游业是边界模糊甚至无边界的综合性产业。它与一产融合,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发展;与二产融合,能促进旅游装备、户外用品制造业等发展;与三产如文化、金融、交通、商务、医疗、体育、养老等融合,能促进相关业态创新,在提高消费者体验的同时创造新的价值。要立足我市水乡生态、历史人文等要素特色,充分发挥旅游业的融合、催化和集成作用,促进旅游与生态融合,打造生态旅游旗舰产品;促进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观光、农耕文化和渔文化旅游,打造水乡特色农庄、精品民宿;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打造“兴化非遗”、“人文风情”等民俗旅游;促进旅游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不锈钢、木船等特色旅游商品及工业旅游点,形成以精品线路为主、特色产业旅游融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以旅游业来改造和提升相关产业的附加值,提高旅游收入占比和农民纯收入。三要加快环境建设。要以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从强调独特性的景观要素向景观要素和社会环境并重上转变,加大对茶楼酒吧、康体养生、运动健身等特色行业的培育引导,推出城市夜游产品,注重空气质量、城乡环境、标志性建筑、绿化景观、市民公共休闲场所、旅游咨询服务点和市民素质的优化和提升,努力建设卫生环境净化、城市建筑美化、道路沿线绿化、城市夜景亮化的高标准全域旅游环境。
3、高水平开展全域旅游宣传推介。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和“形象产业”,要不断强化“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宣传”的理念,立足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加强对外宣传和营销。一要加大推介力度。科学制定宣传营销方案,加强产品整体策划包装和精品线路的营销,力求在主流媒体有声音,在重点区域有形象,让产品形象宣传多样化、系列化、实用化。二要创新推介形式。坚持市场化的营销方式,静下心来听取市场和游客的声音,有的放矢地开展营销工作,把“互联网+”的思维融入传统旅游,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构建包括数字景区、电子商务、数字化营销等在内的智慧旅游系统,推进“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建设。三要加强推介协作。深化与周边旅游圈的接轨融合,加强与热点旅游城市的对接,强化与外地旅行社的合作,深入研究游客心理,找准消费群体,对重点客源市场进行反复宣传促销,由近及远、由内而外,有重点、分层次地开拓旅游市场。
4、高质量提升全域旅游配套功能。美味的饮食、舒适的宾馆、便捷的交通、独特的商品、优美的环境,都是全域旅游城市必备的要素,要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为核心,不断强化配套意识,夯实旅游发展基础。一要优化旅游交通环境。要全力推进兴泰高速及菜花景区-李中水上森林连接线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切实解决景区“小交通”与城区“大交通”的衔接问题。加大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开辟旅游特色公交专线,推进游客集散中心和自驾游基地标准化建设。二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景区及周边的供水、供电、环卫、消防、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景区和摊点的管理力度,积极开发具有兴化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和土特产,打造一批“老字号”和诚信店。三要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一批星级酒店、特色餐馆,扶持一批重点旅行社做大做强,引进一批旅游娱乐休闲项目。积极引导现有的农家乐壮大规模、提升品质,逐步实现向农家客栈、度假庄园转变。深入挖掘我市传统美食,开发特色菜谱,打造特色餐饮亮点。四要注重人才引培。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驱动旅游业创新、创造、创优的强大动力。要科学制订旅游人才发展战略和人才奖励政策,积极引进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高度重视导游队伍建设、培训和管理,加强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与全域旅游创建相适应的旅游人才队伍。
四、加强全域旅游创建领导
一要加强统筹协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创建工作的推进和落实。要建立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创建工作,及时破解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全市一盘棋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要强化督查推进。会上下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意见,下一步就是要狠抓落实、真抓落实、快抓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督查推进、服务指导,进一步梳理细化创建要求,制定工作清单,明确部门乡镇目标任务,定期通报创建进展情况。各乡镇、市各有关部门要主动进位,积极作为,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创建相关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迅速打开创建工作局面。
三要广泛宣传动员。大力倡导“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事事关系旅游环境、处处要为旅游服务”的文明理念,各乡镇、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文明素质提升活动,让文明旅游成为广大群众的普遍习惯和自觉意识,努力构建游客、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广大居民“四位一体”的和谐关系。要加大全域旅游宣传力度,对外强化宣传营销,对内注重气氛营造,积极利用户外媒体、网络媒体营造旅游目的地城市氛围,打造文明、有序、安全、便利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旅游环境,为八方游客留下宾至如归的美好印象。
同志们,加快旅游业发展,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其力已聚、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认真做好创建工作,为把我市建成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共圆旅游强市美丽梦想而努力奋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