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汉族,19**年11月出生,鲁山县人,19**年7月参加工作,19**年9月入党,本科学历,现任***乡党委书记。该同志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各项安排部署,紧盯村脱贫、户脱贫目标,坚持“转、扶、搬、保、救”五措并举,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以中央到地方的各个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做出了一系列科学决策和部署,为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扎实推进马楼乡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一、宣传“一加一” 强化氛围
宣传“一加一”即一个广播加一个扶贫政策宣传小分队。
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该同志要求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扶贫政策信息汇总整合,制作成录音资料和“使命”宣传页,利用村村通广播每天早中晚向全乡群众宣传,把扶贫政策信息传递到全乡群众耳朵中,提高全乡群众对各项政策的知晓了率;通过业务知识考试挑选扶贫业务骨干,成立扶贫政策宣传小分队走村入户发放“使命”、面对面给群众解惑答疑,截止目前扶贫政策宣传小分队出动180余次,覆盖全乡所有行政村,个别偏远自然村。通过宣传“一加一”,切实提高了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提高了群众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度,达到了政策入户目的,有效带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二、研判“一加一” 打好基础
研判“一加一”即一个村研判加一个户研判。***同志根据自己入村、入户走访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制作出村研判、户研判表格,并组织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召开业务培训会,利用多媒体亲自上台详细讲解村研判、户研判表格的内容及填写方法。村研判是澄清分年度贫困人数,制定三年脱贫规划、年度脱贫计划。对标贫困村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是否降至2%以下,是否有村集体经济,“六通四有”是否达标等内容进行分析研判。同时对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对贫困村能否实现如期脱贫做出总体评价。户研判要逐户入户调研,围绕贫困户收入这个关键点,对贫困户家庭人口的劳动力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致贫原因,核算2017年纯收入,“两不愁四保障”实现情况;帮扶措施上主要行业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产业扶贫全覆盖落实情况,社会扶贫网落实情况,计划脱贫年度,帮扶人信息等。研判工作要使目标明确化,步骤简单化,方法清晰化,最终实现对分包村、分包户做到个个心中有数,户户情况清楚,为接下来行业政策促落实、产业政策全覆盖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对照已落实的项目和计划实施项目分别用不同标记标出,根据村研判结果,重点关注计划落实项目,列出任务清单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攻坚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做好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实现了“以人保户,以户保村,以村保乡”的扶贫推进新格局。
三、创新“一加一”提高收入
创新“一加一”即该同志创新“产业+扶贫”的工作思路,一是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加大力度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适合自身的脱贫产业,通过到户增收、小额贷款、“雨露计划”等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预计实现354人脱贫致富。如绰楼村的养猪户陈光辉,在项目扶持下扩大了产业规模,增加了稳定收入,2016年实现了脱贫;南坡村的养牛户李国民,在项目的支持下扩大了产业规模,2017年实现了脱贫;2018年将会有更多的扶贫对象摘掉帽子实现脱贫。二是在全乡筛选18家优秀企业,建立了精准帮扶基地。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扶贫对象,采取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到企业就业。如天健农业仅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就有51人。
四、危房改造“一加一”保障特困兜底户
为了提高特困群体的保障水平,在危房改造清零行动中,该同志把“危房改造+幸福院”结合起来。重点是把散养五保户、一人户等特困群众,选址在靠近文化广场、卫生所等生活便利的地方建设集中居住的 “幸福院”,再利用“六改一增”资金为其配备生活用品,使这些“困中之困”的群众得到更好的保障。现在已建成 “幸福院”8处,可入住特困户40户。
目 前,在东明县黄河滩区豆丹养殖 扶 贫基地, 呈现 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喜庆景象 ,2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大棚里加班 加点 采摘成品豆丹,连云港、周口、临沂等地的豆丹收购商们排队 等候 。村主任刘兴豪 高兴的 介绍说:今年豆丹反季节养殖,每个大棚可产豆丹 200斤左右,现在市场价格每斤100—150元算,收益可观,加之黄河豆丹品种优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场景。这场景背后对县 民政 局驻村第一书记王培源来说,却有着太多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
东明竹林新村是黄河滩 区 迁 建 第一村,也是省定贫困 人口较多 村。 201X年 新村 建成后,共搬迁安置新刘乡、西竹林、东竹林等 5个滩区自然村,1400户,5120人,共有贫困户 239户836 人。村里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每亩地除了种子、农药、肥料、收割等费用,每 亩收益较少 。 又 因没有产业 支持 , 村 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如何让 群众 摆脱洪灾困扰、已经安居的滩区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幸福乐业的生活,成为驻村第一书记王培源精准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项。
去年5五月中旬的一天,新刘乡自然村 村 主任刘兴豪对王培源说起这样一件事:连云港盛世豆丹开发公司看中了黄河难区的气候环境,准备在滩区投资,但公司那边对滩区土地流转及农田灌溉方面心存顾虑。
“村子要发展,必须有产业。黄河滩区土壤肥沃,光 照 水资源丰富,最适合豆丹养殖。 ”王培源说:“豆丹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尽快盘活土地资源,引进这个增收致富项目。”
在随后外出考察了多个项目后,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后认定发展豆丹种植比较适合。他们先是组织召开了党支部、村两委会,商讨研究豆丹养殖的可行性 分析 。得到党支部、村两委同意后,又连夜召开了 党员 会议,听取党员的意见,统一了 思想 。为了让广大村民打心眼里认可这个项目,他索性牺牲个人休息时间,走街串巷,苦口婆心地讲政策,算效益,终于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支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豆丹养植项目全票通过。经过一系列的深入细致的工作,最终让这个占地 1500亩,全国最大的豆丹养殖基地终于落户黄河滩区。
因为黄河滩区土质半沙半淤,保湿性强,加之雨水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条件优越,大豆长势特别喜人。然而就在基地翘首以盼,等待上卵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连云港育卵基地那边因飞机打药,导致绝大多数种卵中毒死亡。最后只能临时外购到30亩地的种卵 。
虽然 30亩 的 豆丹试养成功,效果也较为理想,但基地第一次豆丹养殖是以失败而告终 的 。连云港老板一气之下返回老家,不准备再投资该项目。而此时,村里 1500土地已经晚种小麦近20天,村里百姓急等土地租金和农田耕种,最后甚至出现了哄抢大豆的现象。王培源一边安抚群众,一边带人连夜抢收豆种,经过一星期的抢收和凉晒,收获豆种 XX 万斤,挽回经济损失 XX 万元。然后,马上赶到连云港找基地杨总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打消顾虑,坚定信心。杨总深受感动,最后表示不仅要继续做好该项目,还要加大投资力度,搭建反季节养殖大棚。
就这样,在王培源精心运作下,基地成立了东明鲁西南豆丹养殖专业合作社,并长年聘请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合作社搭建拱棚 140座,并带领村贫困户搭建 扶 贫大棚 60座,带领村民们打响了第二次扶贫攻坚战役。
为了加快大棚施工进度,王培源带领合作社及 30名贫困群众冒着大雪加班加点赶工期,用了一个月时间,终于赶在春节前将大棚搭建完毕。按照技术管理要求,为了冻杀害虫,大年初三,要把1500米开外的黄河水抽到棚内进行漫灌,由于抽水管道压力太大, 多次 出现管道爆裂情况,王培源几次跳到水里快速连线接管,双脚和衣服都湿透了,当时河沿边寒风刺骨, 冻得他 嘴唇发紫 ,双脚发抖,几乎 站都站不住 ,但他依然坚持到浇灌完毕后才肯回去休息 ,现在 还 落下了迎风咳嗽的病根。为加快施工进度和把关大棚质量,平时他都是吃住在自已搭建的集装箱房里,唯恐项目再出现 闪失 。
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 4月中旬,大棚内 豆 苗茁壮 成长 ,种卵如期孵化。正当王培源准备松口气时,一个严峻的问题又摆到他面前,让他焦虑不安起耒。原来,天气进入四月后,棚内温度急速升温高,大棚内豆苗急需多次淋灌浇水,这就要求五一前夕,一定要解决好大棚架线打井等迫在眉睫的问题。 于是 王培源想方设法 立即 筹 集 资金 20余万元,在田间地头加班加点,带领施工队伍,鏖战三天三夜,如期建造变压器1座,打造600米深水 机 井 6眼,架高压线路201X米,一举解决了困扰滩区群众多年的灌溉难问题,也才让这个扶贫项目走出了困境和 僵 局。
扶贫帮困先进业绩材料3篇记**县**镇**村村主任**带领全村成立高山生态蔬菜合作社助力全村贫困人口脱贫
展开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镇**村积极寻求合作发展之路,发展高山生态蔬菜成为全村唯1可延续发展的道路。立足 “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依托**山区季节差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蔬菜种植,坚持以反季节蔬菜促增效,以产业促增收,为贫困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增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为贫困村和精准扶贫村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捉住政策机遇,实现合作双赢
**年以来国家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了扶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好多地方的农民以合作社为支柱,率先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终究实现了增收致富目标。**村村主任**得知这1消息后,1阵兴奋:“为何我们不能建立合作社带领父老乡亲闯出1条脱贫致富的新门路呢?”,他深深的感遭到**村地处县城**山区,正常种植的蔬菜比县城内其它地方要晚上市半个来月,且种植的蔬菜生长周期长,蔬菜质量非常良好,口碑也很好,由于产量少没有构成产业,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就开始揣摩如何利用这个季节差,打好**村生态蔬菜种植反季节牌。**年初,他借助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这部国家法律和全国展开精准扶贫展开这1国策,自筹资金50万元发动全村蔬菜种植大户参与发起组建了**县**镇**村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年,他又多主奔走找项目,争取贷款资金,建立了100多亩的反季节生态蔬菜种植大棚,当年生产生鲜蔬菜100多万斤,助农增收200余万元。并与县城猛洞河、万家、佳又多等大型超市鉴定了终年蔬菜供应合同。稳定了态蔬菜产销链条,稳步增加农民的收入。为最大限度增加贫的困农民收入,实现产业增收脱贫目标,合作社1方面与县农业局、继福种业等农业科研机构联系,立足本地资源,广泛采取本地品种,优化种植栽培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另外一方面加大宣扬力度,展开好系列服务,严格实行合同,争取广大农民信任,最大限度的为民谋利。2015年全村生态种植面积到达200余亩,50%以上的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整户加入和采取技术指点等情势享受了合作社的实惠,全村农民增收明显,为2019年全村脱贫打下了坚实的生产发展基础。
2、依托地理优势,做大蔬菜产业
**镇**村位于县城南边海拨1300多米的**山区,地理环境丰富,辖区19.1平方千米。全村总计 4 个村民小组 248 户 1080 人,劳动力
350 人。田土面积 1735 亩,其中稻田面积 375 亩,旱地面积13**亩。林地面积 2050 亩,其中:油茶面积 278 亩,退耕还林105亩,全村属沿山冷凉灌区,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和地域环境造就了生态蔬菜的品质,得到县城区市民的1致认可,改变了过来种出的菜上市不上不下没有市场,多以散户自产自销卖不上价钱。合作社成立后,利用反季节栽培种植技术,采取集中打捆销售,不但入了超市,还成了消费者抢手的香饽饽,特别是反季节本地蔬菜深受城区市民的欢迎。**村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主任的带领下1手抓产品质量、结构,1手着力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合作社产出的蔬菜保持原生态,符合当地老百姓1直记忆的味道。**主任对合作社的种植户实行“7个统1”管理模式,即:统1提供种子、统1提供农具、统1提供技术、统1肥料配方、统1田间管理、统1计划采收、统1包装销售。从而使生态蔬菜种植实现范围化、标准化、差异化,确保了“**生态蔬菜”的品质名誉。
3、发挥合作职能,真心助民脱贫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从**年起,合作社成立这初就积极与全村贫困户展开蔬菜种植扶贫模式探索。合作社采取自愿带土地加入的方式,合作社再根据土地情况公道调剂种植品种,优化种植结构,调剂种植计划,解决技术困难,谋划销售渠道。通过不断摸索**村先入社的村贫困劳动力年均收入到达了1万余元。合作社在推动本村贫困人口产业结构调剂、增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经过近两年多的发展,共带动全村贫困人品1**余人,触及贫困户40余户,入社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稳步提升,人居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良,全社在**主任的带领下2020年与全团同步实现小康充满信心。
下步,据**主任介绍,将多方争取资金,建1个蔬保鲜库,提升**村生态蔬菜市场竞争力。组建1支专业的销售队伍,争取扩大销售地域,立争成为湘西地区蔬菜产业的龙头产品。并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继续吸收贫困人员,做大做强生态产品,逐渐辐射周边村落,争取全村早日实现脱贫梦想。
扶贫帮困先进业绩材料3篇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照矿扶贫帮困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要求,我单位高度重视,牢牢围绕扶贫帮困整体目标,不断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包扶措施,严格实行帮扶工作职责,积极推动包扶工作顺利进行,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促使扶贫工作的深入展开,获得明显成效。
作为1个人员众多的单位来讲,很多职工的生活都比较困难,有的家里有长时间病号,有的家遭变故,生活困难......
这些困难大众的生活问题,时刻牵动着我单位党、政、工的心。帮助他们吃饱穿暖,度过难关,既是我单位当仁不让的责任,也是实践”3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事关我单位职工稳定的大局。
因此,我单位把职工的生活当作我们的第1牵挂,对困难职工的工作生活等10分重视。
我单位职工突发重病,住进医院,我单位10分重视,积极向上级部份反应,矿及时给予了救济。
同时,我单位对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帮扶,并积极帮助困难职工申请救济金。我队党、政、工还曾屡次前去探望因病住院的职工史忠显、刘建伟等,不但送去了水果等慰劳品,更送去了我全队职工的关心与爱惜。
扶贫帮困工作是我单位当仁不让的职责,我单位1如既往地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1件大事来抓,努力使扶贫工作获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我矿的快速发展做出我单位的最大贡献。
扶贫帮困先进业绩材料3篇打赢脱贫攻坚仗需要全社会参与,为切实把思想行动统1到县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充分发挥政协人材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县政协积极引领和带动更多的社会气力投入扶贫攻坚事业。
1、发起政协委员扶贫帮困行动。2月份,县政协向全县政协委员发出倡议书,引领委员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各尽所能、积极参与“1企帮1村、百名委员挂百户”扶贫帮困结对行动,为困难大众在改良生活条件、解决子女上学、推荐务工就业等方面办实事、做好事。广大委员勇于承当社会责任,身体力行,成效初显,至目前,已有84名政协委员挂钩结对102户贫困家庭。1是广泛参与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程新元、黄其设、张仁旭、黄雪琴等许多委员从困难大众急需的事情做起,展开春节访问慰劳贫困户,调和减免贫困家庭子女学费,解决残疾孩子就学困难,为贫困户无偿提供苗木,调和养殖项目发展生产,介绍务工就业等,受助家庭170多户。2是改良贫困户住房条件。林程、魏福城、杨代宏等委员及爱心人士捐款10多万元,资助4户贫困家庭新建住房、修缮房屋,改良生活条件。3是为扶贫公益事业捐资。张翰武委员、邱家强委员为县扶贫基金会捐款8万元。
2、围绕扶贫攻坚组织视察协商。9届1次常委会专题协商通过将扶贫攻坚工作视察监督列入2017年政协工作重点。3月21日,县政协组织视察组,深入嵩口镇、长庆镇等部份贫困村,围绕扶贫开发政策落实、资金使用、项目进展、工作成效等展开民主评议、专项视察,听取了县政府办、扶贫办、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教育局、卫计委、科技文体局、民政局、农信社等相干工作情况汇报,进行协商建言。
3、助力扶贫攻坚宣扬报导。开通“永泰政协”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政协简报等宣扬阵地,宣扬我县扶贫攻坚工作的政策部署与获得成绩,搭建社会气力广泛参与扶贫攻坚事业的平台;宣扬政协助力扶贫的重要活动,报导政协委员在扶贫结对行动中出现的先进业绩和先进典型,营建全县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建全面小康的浓厚氛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