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道德模范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支月英老师。她坚持在山区从教36年,艰苦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没有让她退缩。她不是没有调动到山外条件好的学校的机会,但每次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她都坚定的留下来,离家远她只有住在学校,对家里她有太多的亏欠。正像她的两个女儿所说:她是一位好老师,但她不是一位好妈妈。支老师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她由于放不下学校,放不下孩子们,她决定继续干到干不动为止。
她用自己孱弱身躯,为山村孩子遮风挡雨。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支老师总是为学生垫付学费、买文具,有时甚至把自己买米买菜的钱都垫上了。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薄膜等,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回,也是最后一回,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老师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还是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把深深的爱藏在心里,客观现实没让她有这个机会。
善良而坚强的支老师为我们树立了高大的道德模范榜样,她是我们教师的骄傲!让我在寒冷冬日里更有暖意。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这些榜样人物也激励着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今年93岁的黄旭华是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黄旭华曾有长达30年的时光一直在隐姓埋名,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他兄弟姐妹们责备他不孝,最终母亲还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上间接了解到这个”不孝子”实际上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幕后英雄。在黄旭华与同事的努力下,1970年12月,中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下水,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在《感动中国》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今年82岁的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草王坝村的老支书。他用了36年的时间只为干成一件事:修水渠。黄大发出生在大山深处的草王坝村,这里常年吃水困难。23岁时,黄大发被推选为村大队长。从他当大队长开始,就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但是,缺钱、缺人、缺技术,加上自然条件艰苦,黄大发带领村民修水渠的过程一次次遭遇曲折。直到1995年,这条主渠长7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天渠”才终于通水。人们说黄大发的故事是”现实版的愚公移山”。
黄旭华和黄大发两位老人,一位是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一位是基层的老党员,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奉献,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两位老人几十年如日,把祖国和人民作为最温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他们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们却用默默的奉献,深刻诠释了有能力、敢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的应有本色,他们是新时期的丰碑。他们敢想敢干,始终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他们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行。
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矢志不移、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学习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学习他们不忘初心、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党员本色。
我们要以模范为镜,不断检视自己,增强党性修养;要时刻跟党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争朝夕、苦干实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和社会,对得起自己,真正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在这些道德模范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支月英老师。她坚持在山区从教36年,艰苦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没有让她退缩。她不是没有调动到山外条件好的学校的机会,但每次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她都坚定的留下来,离家远她只有住在学校,对家里她有太多的亏欠。正像她的两个女儿所说:她是一位好老师,但她不是一位好妈妈。支老师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她由于放不下学校,放不下孩子们,她决定继续干到干不动为止。
她用自己孱弱身躯,为山村孩子遮风挡雨。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支老师总是为学生垫付学费、买文具,有时甚至把自己买米买菜的钱都垫上了。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薄膜等,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回,也是最后一回,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老师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还是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把深深的爱藏在心里,客观现实没让她有这个机会。
善良而坚强的支老师为我们树立了高大的道德模范榜样,她是我们教师的骄傲!让我在寒冷冬日里更有暖意。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这些榜样人物也激励着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也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润物无声中便可感染人心、凝聚力量。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道德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民群众始终是道德建设的主体,作为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民族振兴的坚强脊梁,我们看到,在此次评选出的道德模范中,有见义勇为的郑益龙,他是身着军装的“当代人民英雄”。在面临生死抉择的危机关头,他舍身忘我勇救落水群众,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而不幸溺亡。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忘记保障人民利益的责任与承诺。我们有诚实守信的杨兆顺,他是一心为民的“社区总理”。他把群众满意当做自己对百姓最大的承诺,始终在基层一线默默奋斗、默默奉献,用创新的理念、优质的服务,践行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我们有敬业奉献的罗阳,他是用生命托起战机的“航空楷模”。为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他用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用不知疲倦、劳心劳力的工作,克服着层层考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有孝老爱亲的皇甫辉勇,他是充满大义大爱的“雷锋式士兵”。他不但在妻子病重时不离不弃、悉心照料,还在部队倡导建立“爱心基金”,成立“爱心团队”,在社会上广行善举,用爱心诠释军人的赤诚与无私。
让有德者有得,还需要继续探索如何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机制,让“好人之城”成为好人的坚强后盾,最终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好人模式”,让好人作为城市道德标杆带头引领,让标杆真正成为一呼百应的带头人,让标杆的善举真正发挥出规模效应,“繁衍”出更多人的善举。这样,我们的城市才会真正成为一座温暖之城、道德之城、最美之城。每一个“好人”的个体行为,都是一盏引领民心的明灯,感动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当善行成为一座城市的寻常事,文明便有了深深扎根的土壤,爱心便有了不断生长、传递的希望。道德有着多元的标准,比如爱国、宽容、厚德,也包括孝道都应该是传统美德的体验。很多民族都有宗教信仰,而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信仰,现在中国社会上被物质浸染后,人们的信仰被倾向于了金钱和权利,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这样的人生没有指示灯,会失去方向,变得迷茫。而我们要说,中国人除了有悠久历史中所一直存在的宗教信仰外,在现今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广大人民心中更有一种自身存在的优良传统和道德指标,更多的民族英雄就是我们大家的楷模,他们身上所存在的优良品质就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楷模有千千万万,他们不一定是地位很高,多金富有的人,他们就是我们身边,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他们平凡得就如身边的你我他。就是这些平凡的人,在他们平凡的人生中,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鞠躬尽瘁,对周围的人甚至陌生的人无私奉献。他们把平凡谱写成了不平凡,从平民英雄上升到我们心中的道德楷模。他们有着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但平凡的背后,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那是不平凡的坚持,那不平凡的勇毅。让我们认识到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相互支持的,道德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的,是他们的爱与付出让奉献与感动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让道德的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人间。 作为普通的教师,人们常说是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敢用这样高尚的头衔去称呼自己,但我们知道自己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那么道德标准在我们心中应该看得更重,让我们的一举一动成为自己人生历史上的美好。
今年93岁的黄旭华是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黄旭华曾有长达30年的时光一直在隐姓埋名,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他兄弟姐妹们责备他不孝,最终母亲还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上间接了解到这个”不孝子”实际上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幕后英雄。在黄旭华与同事的努力下,1970年12月,中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下水,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在《感动中国》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今年82岁的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草王坝村的老支书。他用了36年的时间只为干成一件事:修水渠。黄大发出生在大山深处的草王坝村,这里常年吃水困难。23岁时,黄大发被推选为村大队长。从他当大队长开始,就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但是,缺钱、缺人、缺技术,加上自然条件艰苦,黄大发带领村民修水渠的过程一次次遭遇曲折。直到1995年,这条主渠长7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天渠”才终于通水。人们说黄大发的故事是”现实版的愚公移山”。
黄旭华和黄大发两位老人,一位是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一位是基层的老党员,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奉献,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两位老人几十年如日,把祖国和人民作为最温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他们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们却用默默的奉献,深刻诠释了有能力、敢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的应有本色,他们是新时期的丰碑。他们敢想敢干,始终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他们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行。
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矢志不移、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学习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学习他们不忘初心、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党员本色。
我们要以模范为镜,不断检视自己,增强党性修养;要时刻跟党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争朝夕、苦干实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和社会,对得起自己,真正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